身体的狂欢:女性形象在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困境

2012-08-15 00:54范高宁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男权消费身体

范高宁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网络传播纪元,网络视觉文化也由此兴旺发达起来,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视觉去认知外在世界。换言之,视觉对于人类而言,成为赖以建构并判断外在世界的五大知觉之首。所谓视觉文化,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网络视觉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化模式,是视觉文化在互联网上的自然拓展与延伸,其源动力来自人类社会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是人的本质使然,是数字科技与媒体技术进步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更代表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变化。

对于广大女性来说,网络为她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女性可以在网络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满足自己的诉求,为女性的自由与进步提供了全新的天地。与此同时,女性自身的形象的呈现和表达已经成为网络视觉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中铺天盖地的女性图片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健全饱满的,没有展示出新时代女性作为拥有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全貌,而是千篇一律,模式化严重,依然没有摆脱男权社会审美的禁锢,依然是男性把玩、观看的对象,同时又被消费主义和商业利益所绑架。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困境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一、网络传播模式的新特点

传统媒介传播中,受众被动接受经过严格把关的信息,反馈沟通也十分困难。受众更是不能轻易地传播自己的信息。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和特点,网络因其技术特性,拥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每一个普通大众都有信息的接近权、处理权和传播权,有希望成为宣传和促进男女平等、追求社会公平的平台。这个特点为女性在网络中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女性使用微博、博客,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分享生活经验和心得,就某个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女性的话语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这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大众化使其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是无数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和见证者,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征决定了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被大量生产、上传、传播分享,并在大量的点击和浏览中对网络受众特别是女性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网络视觉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和模式化

在瀚如烟海的网络视觉文化内容中的女性形象却并不丰富多彩,而是呈现出模式化和刻板化的特点。女性形象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美丽女郎和贤妻良母,尤以前者为最多。

不管是真人还是动画内容,网络女性形象中最多的就是对美丽妖娆或清纯可爱的展示。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光鲜的衣着,精致的妆容和大行其道的小资情调,使得“白富美”和“白瘦美”这类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艳羡而男性追求的理想对象。想必大多数网络用户都曾注意到网页弹出或者悬浮的窗口中出现的女性无论是动画形象还是真人照片,都是娇艳欲滴、美丽动人的,旁边配以挑逗性的语言和夸张的描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用户。在网络社区中,女性形象也大都是美丽火辣女郎的天下,甚至许多照片和视频都是经过大量修饰和美化的近乎不真实的作品。女性的完整面貌甚至都不再重要,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展示或者炫耀的主题,炫耀美腿、丰乳、翘臀的帖子和图片比比皆是。作为完整个体的女性已经消失了,只能碎片化的存在。“活生生的人只能用性特征来表示,丰富的人的内涵在这里被抽掉了,丰富的人的价值被淹没了。”女性的身体成为了所有注意力的中心,而女性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鲜有问津。

贤妻良母型主要出现在网络广告中,女性被塑造为任劳任怨、贤惠体贴、一切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妇女,通过使用某一产品而使家庭生活更加和睦,得到丈夫、儿女和老人的赞许,仿佛这是她们毕生唯一的追求。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视觉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内容的浅薄单一性,过分追求娱乐性和刺激性以吸引眼球,通过对美女的欣赏来满足受众的感官享受,女性依然处于男性看,女性被看的观看模式中,以男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展示自己。女性形象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和深度,大部分都是对外在形象的展示和炫耀,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和韵味,有些甚至带有浓厚的色情意味。二是经济利益渗透,人文精神缺失,商业化倾向明显。这主要表现在网络媒体中的女性形象被消费社会深深影响。女性的容貌和身体被用来引诱公众对其产品的消费欲望,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女性成为男权社会中刺激消费的重要卖点之一,美女经济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

三、网络视觉文化中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意味和社会控制

毋庸置疑,网络视觉文化中女性形象俯拾皆是,女性看似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自由。但是稍作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形象的片面、浅薄和单一,就会嗅到浓浓的商业气味。这种程式化展示的背后,是男权社会和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女性身体的重要性并非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更是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的。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属,是不重要的客体,是“他者”。而科技和观念的进步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男权主义氛围,男性依然以自己的视角和姿态控制这个社会关于两性关系的意识形态。媒介的女性观就是在这种长期的男性主流文化中形成的。女性是被看的客体,男性是欣赏的主体。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重要期待就是或要美丽大方,温柔贤惠,或要风姿绰约,妩媚娇艳。因此,在男权社会的一手操控下,对女性的相貌和身材等外在条件的关注和强调依然盛行,身体的重要性不断被放大。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活在被控制、被规定的空间里,不是自主的决定自己的形象和发展,而是作为附庸。女性作为一种符号,被男权社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和塑造。

同时,由于女性在互联网领域的弱势地位,绝大多数的网络资源由男性所把持。网络视觉文化对女性形象的展示基调被男性所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可怕的是,女性在被控制和被把玩的同时却不自知,依然无意识地用自己的身体去迎合男性的目光,并竭尽全力企图达到观看者的要求,用男性的眼光来约束自己,渴望激起男性的爱怜。这才是“女为悦己者容”,而非“为己容”。在网络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中,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女性也是网络视觉文化中女性形象模式化刻板化的一股力量,她们主动地将展示身体的图片上传,在炫耀的同时也鼓励其他的女性能够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能抓住男性的目光。英国女性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就曾深刻地指出:“妇女的邪恶和愚蠢行为的有害根源一直是对于美——容貌美的色情崇拜。”而美和容貌美的依据即是根据男性的标准构建的。男性通过对女性形象和刻板印象的规定和控制,将女性的追求限制在外在美的渴望中,女性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梦想都退居其次,女性为实现个人理想的艰苦付出甚至会被视作“不本分、不安分”。通过为女性贴上肤浅、拜金、只懂享受的标签,男性努力维持着既定的社会秩序和性别分工,将女性排斥在重要的社会机构和社会角色之外,让这个世界永远是“男性的世界”。

美是全人类的追求,对男性和女性都是如此。但是网络中对女性身体的过度关注和无限放大持续地影响着女性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和审美标准。她们沉溺于媒体所构建的虚假的身体狂欢中,在男权社会和媒介构建的标准化、完美化的身体符号的暗示中,无意识地接受男性主导的性别意识的改造,仿佛成为了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更白更瘦更美”是她们唯一的标准。

男权社会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对于女性来说,身体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本,只有年轻漂亮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才是正常的,才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而老的丑的则会受到排挤。这就造成了女性对自身的焦虑,一旦稍微偏离这个标准就会狂躁不安,进而通过各种方法对身体进行改造。“减肥是终身的事业”,“要么瘦要么死”等等口号和各种美容美体和瘦身减肥产品的热销甚至整容手术的风靡可以深刻地说明这一点。

我们的社会在被男权主义控制的同时,也深深地受制于消费主义的影响,是典型的消费社会。所谓的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一切都被纳入消费之中,甚至身体也可以成为消费的对象,它追求的是资本的无限增值和利润的不断增长。资本逐利的特征意味着它不仅要介入生产领域,更要进入消费领域,不断寻找和制造新的卖点,刺激新的消费。

波德里亚曾说,身体在消费社会已经成为“最美的消费品”。特别是女性的身体,在为男权社会所控制的同时,也被当作资本和商品被开发。在时尚和现代化的口号下,女性的身体成为了被切割、被利用和被物化的产品。身体的自然状态被不断贬低,被塑造为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历史上每个社会都有关于‘美’的标准,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各种媒体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告诫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行业,通过让我们相信我们长得不够标致而赢利。整个工业都利用描绘‘美丽’妇女的狡猾广告,利用我们对自己不够尽善尽美所怀有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向我们兜售产品,从而得以维持。”

消费社会与女性身体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塑造完美的女性形象,引发女性对“完美”的追求,产生消费欲望,进而带来经济利益。女性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改造,都可以变得“更美”。身体的改造为消费市场的大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整容美体、减肥健身、化妆搭配等等行业空前繁荣,很多女性不惜巨额花费接受风险极大的整容手术,“身体工业”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球经济时代,网络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美女作为一种能够吸引点击率的因素自然被充分使用。网络媒体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大多数是美女,年轻靓丽、身段骄人、容貌出众。这些完美形象极不真实,很多都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的处理和美化。一方面,这是出于网络媒介提高点击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商业利润的需要,瓦解女性对自身的认知。与此相对应,网络媒体还构建了触手可得的时尚机制,与传统媒体相比,为女性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接触机会,为女性的身体消费提供了光鲜亮丽的外衣。以时尚之名,女性的发型、服装、身材、样貌等等都成了可以大肆开发的新领域,都是商家竭力挖掘的金矿。不难发现,各大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以及专业的女性网站中,视觉表现内容大多是教给女性如何化妆、搭配、减肥等等的贴图或者视频。网络广告中光鲜的美女形象也在传达这样的信息:买了这个商品,你就能变得如此美丽动人。在淘宝网的女人频道中,女性的美丽与各种产品紧密联系起来,卖家为了促进销售,将美丽动人的模特与产品同时展示,吸引买家购买;而买家则因能够获得分享折扣以及受到他人的关注而进行产品的分享。这样频繁和大规模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淘宝网庞大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更促进了商品的销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身体的狂欢和对女性身体的空前重视是男权社会和消费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女性也不自知地成为了自我压迫的力量之一,成为了男权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帮凶,这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女性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热衷于根据男性的眼光和资本的要求进行外形的重新塑造,无暇顾及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无法参与社会重大领域和事业决策,从而使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进一步巩固。

网络具有开放性、大众化和互动性的特征,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青年女性甚至少女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她们有意或无意地浏览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时,这种模式化的形象会对她们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她们无意识地认同这种两性不平等的观念,接受女性在社会中的劣势地位,从而影响她们的精神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不平等现象,秉承批判的态度,坚决反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和物化,提倡女性不要过度地追求传媒中的“完美”形象,树立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媒介也要进行反思,要客观、全面地呈现女性形象,莫让经济利益侵蚀社会利益,为实现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平等做出贡献。

[1]朱静秋,宋子强,张舒予.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价值[J].中国远程教育,2002,(8).

[2]韩贺南.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J].现代传播,2004,(3).

[3]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承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李阳.浅论媒介与女性形象的互动关系[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6).

[7]郭景萍.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8]张红岭.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探要[J].广西社会科学,2008,(7).

[9]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J].思想战线,2003,(5).

[10]周云,彭光芒.综合性中文门户网站女性频道与青年女性发展——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4).

[11]金霞.“美丽制造”与媒介的女性观[J].当代传播,2004,(2).

[12]方英.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J].河南社会科学,2003,(4).

猜你喜欢
男权消费身体
Myth and Mechas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从古典到西洋
新消费ABC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