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2-08-15 00:55阮赞丽贾肖林王珊珊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肾造瘘管肾镜

阮赞丽 贾肖林 王珊珊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261400)

肾结石是一种多发病,占肾石症的86%,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以往的治疗以开放手术为主,但这种手术损伤大、恢复慢、出血多、易感染、尿漏及残留等缺点。经皮肾镜,并将超声碎石术和液电碎石术在术中成功应用,肾集合系统或输尿管上段碎石、取石,结石清除率9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皮肾镜术不仅损伤小、手术风险低,而且还拓宽了手术的适用范围,是肾结石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现将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方面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均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泌尿系平片及尿路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并说明检查必要性。

1.2 心理护理 一项新技术,患者对手术方法不了解,对手术成功持有怀疑态度。因此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1)术前必须向患者明确讲解经皮肾镜下取石术的原理和优点。(2)用手术后病例作为榜样,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打消顾虑。(3)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和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使其身心放松,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护理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后取半坐卧位,有利于肾造瘘引流。6小时后2小时翻身及按摩受压皮肤1次,以防褥疮。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8天,以防止过早活动引起术区出血。

2.2 饮食护理 肛门排气后,进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2.3 引流管护理 术后患者带有肾造瘘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以保持通畅。如引流不畅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挤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须严格行无菌操作,每次冲洗液不能超过15m1,抽出液不可再注入。如造瘘管引流较多血性液,可能有术区出血,如无尿液引流,为切口瘘尿,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1-2天可出现淡红色尿,属正常现象,嘱病人不要紧张,症状严重时,应通知医生处理。

2.4 防止感染

2.4.1 引流袋用别针垂直挂于床边,且引流管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2.4.2 术后给予充分补液,病人开始进食后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000—3000ml,以增加尿量达到自冲尿路的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2.4.3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2.5 根据病情拔管 术后3—7天复查B超或泌尿系平片,无大块结石残留后拔除肾造瘘管。术后病人内置有双J管,术后一个月经尿道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

3 出院指导

3.1 患者出院时一般均带双J管,因此再次告知患者及家属来院拔管具体时间及不按时拔管造成的后果。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性质,发现异常及不适随时就诊。

3.2 嘱病人勤排尿,勿使膀胱过度充盈以防止尿液逆流引起肾盂感染。

3.3 避免四肢、腰部同时伸展及突然下蹲动作,避免重体力活动,以防止双J管移位。

3.4 指导患者注意限制含钙、草酸丰富的食物,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如菠菜、红茶、动物内脏等,预防结石再发。

总之,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安全、简便、碎石功效大、结石消除率高、创伤小,在术前术后护理中配合医疗,严密观察,做好肾造瘘护理,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治疗费用合适等优势,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猜你喜欢
肾造瘘管肾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对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两种不同方法固定肾造瘘管的效果比较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规夹闭肾造瘘管的必要性研究
肾造瘘管在PCNL术后的应用价值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