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2-08-15 00:49郝淑静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德育

郝淑静

毛泽东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郝淑静

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内容有所侧重或变化,但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相对稳定性。毛泽东德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把毛泽东德育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德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党的第一次以文化为中心议题的全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而要建设文化强国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毛泽东德育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在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德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基本点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和创立工农红军和根据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整风运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内容,原则和方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德育首位思想

毛泽东认为德育(在他的提法中表述为政治思想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他曾经三次在谈到党的教育方针时体现了德育为首的思想[1]。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2]8的思想,用以教育苏维埃广大的党员群众,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坚定共产主义道路。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延安“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2]67的方针。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制定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2]258。可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毛泽东都是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的。

(二)德育内容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德育的内容也有所侧重或变化。归纳起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向教育。毛泽东的德育思想形成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完善并充分作用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是这样的中国国情和时代实践特征,使政治方向教育成为中华民族首要的和中心的德育内容。毛泽东一贯主张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受教育者必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和人民在改造中国时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历史使命的起点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个意思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身体力行,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并研究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把其中的德育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向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使受教育者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分析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明确方向,站稳立场。

3.以“五爱”为核心的公德教育。“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后改为爱社会主义)。毛泽东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在于激励人们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爱人民要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劳动主要是指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爱科学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十分重视科学的作用,提出了推动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双百”方针,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公共财物,就是要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反对铺张浪费[3]。

除此之外,毛泽东德育思想还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为重的教育、遵守纪律法律的教育等等。

(三)德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意义,一是应十分注重理论工作,努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另一层意思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只有面向实际,指导实际,受实际检验,随着实际发展,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强调德育工作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

2.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毛泽东创造性地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坚持民主的原则,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同时又要进行正确的指导,把民主与指导结合起来。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指导工作,从而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3.说服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要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1942年的整风运动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基本方针,后来这一方针成为我们党内斗争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

4.抓典型,树榜样的方法。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毛泽东十分重视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对人们的教育作用,认为他们对人民群众来说是非常现实和直观的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引导力。刘胡兰、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王铁人等模范人物的优秀先进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起着鼓舞群众、教育群众的积极作用。

二、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指导思想的同时,毛泽东的德育思想也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毛泽东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内容,有些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需要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其绝大部分内容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以毛泽东德育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现实,使德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了疑问:既然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那么进行德育工作是否还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德育思想,使教育者重拾自信,并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高度来理智气壮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坚定方向和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全方位努力,把毛泽东德育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目前,社会上的道德风气不容乐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淡,拷问国民道德良心的事件时有出现,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在社会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教育,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互敬互爱,相互帮扶,使人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贡献。最近几年,我国高校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淡化了德育教育。特别是现在,有些高校的经济风气越来越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一些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如何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艰巨光荣的任务。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学生必须自律,以先进人物和事迹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德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三,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对我们仍具有指导意义。首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我们做事应该秉持的第一原则。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定要落到实处。其次,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原则,说服教育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和压服强制,而应该和风细雨,以指导和说服教育为主对其进行道德影响和教育。最后,树立先进人物形象,宣传其先进事迹,引领社会风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使人人向善,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综上,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这一思想的内容有所侧重或变化,但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相对稳定性。毛泽东德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毛泽东德育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1]王群健,兰云.毛泽东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2).

[2]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罗炽,简定玉等.中国德育思想史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A84

A

1673-1999(2012)04-0013-03

郝淑静(1989-),女,河南安阳人,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12-19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社区盛开德育花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