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民主合法性的挑战

2012-08-15 00:54何玮琳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合法性全球化

何玮琳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全球化已然成为了现行的一个主流趋势,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各国都不可规避地受到了别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产物。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的政策应该符合民主的含义,根据大多数人的意愿方能制定。其范围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之上的,不能脱离国家而谈民主,也不能超越国家谈民主。然而,在现代的国家当中,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别国的思想和理念。那么,跨国公司的存在是否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否对其民主合法性提出了挑战?

一、民主

民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名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可以把他看成是一种理想状态,比如自由,平等。也可以说是一国政府内部的运作的民主性。

(一)民主的含义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指出,在政治意义上,民主首先就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列宁进一步明确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中的一种[1]。更确切地说,民主其实是一种社会的管理形式,如果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民主也是一种阶级统治,他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的治国方式。他不是简单的多数人决定的制度,而且更是一个让人们有权利平等地发表意见和听取不同意见尔后尊重多数人决定的制度[2]。可以说,民主是存在于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的,离开了国家这个大前提,所谓的民主只是空谈,因此政治民主之下所产生的政治决策应该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主体,不应受到外来国家的人或事物的影响,外来国家的人或者事物也不能够参与到本国的政策决定上。

(二)民主的合法性

民主的合法性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多数人至上主义民主,因为他涉及政治运作公平的问题。民主的合法性认为,政治决策应该是以满足大多数的意向为前提的。这种观点基于洛克的自由主义民主观。洛克认为:“人们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未经本人的同意,不得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他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利,任何人放弃天赋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各种限制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同其他人达成一致,加入和联合成一个共同体。”[3]人们通过这一个共同体来保障自己的权利,所以,这个共同体一定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权利,这样的共同体,就是民主。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股势不可当的势力,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全球化的形成,拉近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高科技和尖端技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其他地方的享用,他能够有效地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大于经济不太发达地区,边界地区大于中部地区。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下最大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最大的三个表现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这三方面都离不开跨国公司,由此可以显现出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核心地位。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设有一个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并从事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有共同的决策中心和共同战略,并分享风险和责任的企业[4]。

(二)跨国公司的政治行为

从含义上来看,跨国公司至少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跨国公司一定是存在于非本国国内的,其子公司存在于海外国家。其次,跨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应归母公司所有,即跨国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可以计入本国的GDP,但不计入本国的GNP中。

跨国公司亦具有国界性,其政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跨国公司本身对母国政府的政治行为、跨国公司国外的子公司对一国政府的政治行为、跨国公司对整个国际社会的政治行为。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这三种政治行为的运作来对母国和东道国的政府施加压力,并影响着母国甚至是东道国的政治决策。

可以说,跨国公司本身就承担着作为母国的政策工具。在追求合作的利益当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代表利益,当跨国公司本身追求的利益与东道国的利益相一致时,当然呈现相辅相成的景象,但是当两者的利益不一致时,跨国公司的行为就可能冲击到东道国的政治政策。此时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东道国说服跨国公司改变其行为,要么东道国的政策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作出与初衷不一致的决策。无论哪种,都可以说东道国的民主合法性政策已遭到威胁。

三、跨国公司对民主合法性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尽管权利具有某种非地域性的特征,民族国家的权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民主迄今也只是形成并且发生于国家的集装箱内。”[5]

(一)跨国公司让民主合法性遭到质疑

可以说,全球化的形成对传统的民主理念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民主的政治权利合法性是建立在多数人的利益之上的,或者说是多数人所让渡权利于统治者同意之上的,在跨国公司风靡的现代社会,跨国公司的决策是由其母公司的经济利益所在所制定,但是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本国某种决策的决策过程。但是,一国的国家主权和民主是至高无上的,跨国公司本身并不能够参与到该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这方面来说,此时的民主遭受到了侵蚀。国家的政策制定是在受到了影响之下所产生,对于该国的人民的认识和思想理念继而更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该国的民主合法性更将遭到质疑。

在一部名为《涡轮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中的赢家和输家》一书中提到,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超越地理的界限,技术和通信的发展,由于产品的非物质化而导致的运输成本的下降和消费的同质化等现象。而经济自由主义实质上是经济试图超越政治和法律的限制,与全球化相结合,显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政治私有化、反民主一并产生,便产生了一部绞杀公众利益的民主的绞肉机。著名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也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说过,决策过程以及一般的说各种行动的国际化,几乎一成不变地造成了民主的失落。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产生,已经不可否认地对一国的民主产生了影响。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跨国公司日益严重地篡夺了国家的传统作用,已经对世界资源、劳动储备和市场行使着无可比拟的控制力。有人说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一种准政治机构,通过对于信息的传播的控制,对人员和所在地行使着巨大的权利。这种说法亦有道理。按照经济全球化的理念,国家的生产和贸易,不应该受到政府的管制,而应该完全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但是需求关系的特征是否符合本国现有的体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自由市场和民主在本质上是有矛盾冲突的。经济全球化寻求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能够达到最大化,根据经济上的规模经济效益,各企业之间要通过不断的分类、兼并之后方能够达到合理化的目标,实现经济上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就是排斥了民众和劳动者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利益,即民主[6-8]。

(二)跨国公司的存在,分裂了人们对于民主的认同感

跨国公司的急剧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工作人员的压力不断增大。因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国内的进出口产业,进口物资越多,所替代的国内生产产品越多,自然地,国外的优秀物资的跨国公司将逐步地取代该行业的本国集团,本国的失业率也会因此而有所增大,贫富差距就此会越拉越大。这些将带来国内市民社会团结的损害。社会的分化也将破坏自由的政治文化的分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正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与此同时,全球化并不是人们要求的结果,政府在跨国公司上所作出的政策和决定也没有经过大众的建议和参与。人们更多地将自己的权利让渡给了政府这个组织,政府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部分向大众作出宣传,其实这已经削弱了大多数群体的要求进行回应的能力。公民的政治责任感的缺失,形成了如今的政治冷漠,这使得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受到损害,人们对于民主的认同感消失了,国家的民主自然将遭到极大的挑战。

(三)跨国公司影响民主的具体表现

2004年,美国证交会指控ABB美国分公司在1998—2003年之间向安哥拉、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三国政府官员行贿110万美元。1997年美国政府称,由于外国竞争对手采用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美国公司失去了价值150亿美元的50份合同。2004年,德国西门子公司被调查,被捕高管承认曾设有用于“专项支出”的账外金库,以600万欧元的贿款使西门子公司在意大利赢得了3.36亿欧元的项目合同。但西门子高管公开抱怨德国政府不应该揪住西门子的问题不放,因为商业贿赂其实是在遵循一条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潜规则”,大众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IBM、安讯、日立等一大批跨国公司都传出同样的丑闻。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跨国公司通过其政治行为,对一国的民主合法性产生了威胁,导致了国家的损失。

从2002年开始,美国宣称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造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不公平竞争,从那时开始,美国就利用一切的手段,通过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人民币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轮胎特保案”、“纺织品摩擦”的贸易大战[9]。

1.跨国公司对母国民主的影响例子

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宣布批准对从我国进口的所有轻型卡车和小轿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这个政策的出台就表示,在今后3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所有轻型卡车和小轿车轮胎所缴纳的关税将在以前4%的基础,分别加收到35%、30%和25%的附加关税[10]。奥巴马的主要竞选政纲之一就是纠正美国的贸易形势,所以奥巴马的此举算是兑现了其竞选的部分承诺。奥巴马之所以采取轮胎特保案,其除了贸易商的用意,还有政治上的目的,讨好美国钢铁工会。因为奥巴马总统的竞选获胜,得到了美国工会不少的扶持与资助。

竞选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国内民主的表现,每一位公民都有参加选举的权利和义务,所参照的标准应该是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作为受托机构,应该选择满足大多数人利益的群体,然而奥巴马却是利用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影响,通过轮胎特保案来拉选票,可以说,跨国公司对母国的民主来说已经是一种侵蚀。

2.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民主影响的例子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高速增长,中美先后签订了五个纺织品协议。但是美国却不顾中国的反对,经常单方面地违背协议连续扣减中国所获得的配额,还施加反倾销措施,使双边纺织品贸易摩擦冲突不断。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通过配额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政策没有改变[11]。可以说,美国实行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想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央人民银行在2005年之前基本保持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但是2005年之后,人民币遭受不住一轮接着一轮的贸易轰炸,在跨国公司的谈判中也处于被动地位,人民币开始出现了急速的升值趋势。汇率政策,应该属于一国的国内政策,其制定方法与标准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人民币是有被低估的区间,但是,绝不像美国政府所说的低估价值巨大。利用跨国公司来影响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可以说是严重地对一国的民主合法性造成了威胁。

四、结论

跨国公司的存在,对一国政治的影响当然是有积极亦有消极。积极方面表现在有助于政府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双边甚至多边关系,消极方面表现为加剧了国内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如果说民主是一国的国家制度,是“自由”与“平等”的表现形式,那么,跨国公司的政治行为能够影响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所以,无论其好坏,跨国公司对民主合法性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影响仍在继续加深[12]。

[1]刘崇庆.关于民主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9(5):104.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8.

[3]洛克.政府论两篇[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184-185.

[4]袁海霞.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趋势[J].河西学院学报,2010(1):72.

[5]贝克.全球化与政治[M].王学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3.

[6]罗峰.全球化、民主与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3):27.

[7]陆象淦.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危机:西方学者的若干论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26.

[8]赵春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民主:冲击与回应[J].长白学刊,2007(3):26.

[9]苗迎春.美跨国公司的政治行为及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3-10-27(A01).

[10]张婧.轮胎特保案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0(14):186.

[11]侯俊君,王耀中.中美、日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比较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6(4):34.

[12]刘镜.论美国跨国公司政治行为对美国政治的双重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16.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合法性全球化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Westward Movement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