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分析——以重庆市“五个校园”建设为例

2012-08-15 00:54廖莎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社区

黄 兰,张 跃,廖莎莎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

高校是孕育科技和知识的主要园地,又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丰富文化资源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她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和科学水准发展到相当高度时的产物,反过来,她又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和科学水准的进一步提高。由于高校校园地域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在这种矛盾演进的过程中,高校所处地域的社区文化会为高校提供独特的文化环境,给高校打上独特的地域烙印;反过来,高校所凝聚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必然又会辐射和作用于社区文化,对其所在地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高校与社区文化的辩证关系

纵观历史,大学往往最先发源于那些社区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的职能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发展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这一演变进程也反映出大学和社区由来已久的紧密联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与社区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传统,遍布美国的社区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知名学府都是双方共建的典范。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校与其所处社区的关系较为淡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区体制的创建和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与社区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密切,高校已走到所在社区、城市甚至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前台,以其科技、人才、文化等优势加入解决国家、城市及社区问题的行列中。

除了直接的地缘关系外,高校与社区间主要是通过人口、科技、经济、意识形态等媒介因素达成相互联系。高校处于社区之中,社区包含着高校,高校师生是社区的成员,社区成为大学多种公共关系的交叉点和聚集地,社区是高校无法回避的环境因素。高校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区变成孤岛,高校参与社区建设,与所在社区协调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1]。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高校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和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对社区文化的形成、改进、传承和发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高校与社区文化的紧密互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的不断建设、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然而,社区文化活动经费欠缺、活动场所缺乏、资源共享难度大、人才严重匮乏等困难,严重限制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这一类新时代的文化活动中局限性更为明显。因此,各方专家都将目光投向了社区与其所辖地域中的其他机构、部门、组织的合作问题,而与高校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社区与高校联手,借助高校场所、设施、人力资源等软硬件资源来完善和促进自身的文化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此外,近年来社区工作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时代社会问题,例如社区规划、下岗就业等,社区工作者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往往能更为理想地解决这类问题。

(二)社区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校师生在社区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是社区的直接构成者,是社区活动的参与者,是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应当也不能够放弃高校师生这一重要的部分。这就要求社区文化活动要与高校紧密结合起来,社区工作应当走进校园,社区应成为高校与社区居民、单位、团体的衔接枢纽。这不但可以丰富和扩展社区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是共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2]。

二、高校对社区文化的促进作用分析

由于高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高校的建立、发展必然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形成多维、多元、多层的文化辐射。

(一)高校的文明辐射

高校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座无形的灯塔,对优化社区的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产生润物无声的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目前我国许多社区居民文化素养不高,文化建设落后,高校作为文化资源的汇集点、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有义务也有能力引导和促进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加强社区物质文化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优化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和行为文化,挖掘和塑造社区精神,传播社会主流文化。

(二)高校的教育资源辐射

高校拥有完善的软、硬件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适度开放可以解决因资金或场地等因素而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受限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放图书馆,共享网络资源,租借体育馆、礼堂、教室及相关器材设备的形式,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硬件支持;通过成人教育、兴趣班、社区职业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向他们传授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让社区居民感受到自身利益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培养社区意识,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高校还可以参与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为社区输出各类人才,委派高校师生到社区挂职、兼职,提供和培养社区文化活动骨干,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体系,发挥组织方式上的借鉴作用,提高社区文化品位,促进和保障社区文化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高校的科研辐射

科研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其成果同样会对社区文化带来巨大影响,产生显著社会效益。高校师生可通过报告讲学、科技咨询、成果展览等形式将其科研成果推向社会,丰富周边社区文化的知识层次,振奋人们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提高社区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可以进一步将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社区相关单位推广应用,借助高校的科研能力为社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当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切实提高之后,又为社区文化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此外,与社区工作者联手成立科研团体,合作进行科研和课题研究,这也是高校科研辐射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当下的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如下岗失业、家庭与工作失衡、外来人口融入不畅等,社区工作者受到本身知识结构、工作性质和科研资源等限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若社区工作与高校科研结合,既可以为社区工作排忧解难,又能够保证高校科研不会脱离实际,纸上谈兵。总之,通过高校的科研辐射、技术支持,协调和指导社区生产生活,带动社区经济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升;反过来高校也可借助社区推动自身的社会化和产业化[3]。

三、“五个校园”建设对社区文化的影响

“五个校园”是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提出的有关全市大、中、小学校园建设的一项战略决策。表面上看来这似乎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决策部署,只是有利于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力,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学校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于社会环境,孤立于其所在社区以外。特别是高校,在承担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肩负着推动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现代大学必须树立引领社会的理念,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和谐统一。高校“五个校园”的全面建设必然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影响。

“五个校园”分别是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和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着眼于校园安全稳定,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健康校园”着眼于提高师生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绿色校园”着眼于培育师生的环境素养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建设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数字校园”着眼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现代化。“人文校园”着眼于培育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通过“五个校园”的建设,高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高校师生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得以提高,高校的文化活动品位提升。在高校整体人文环境取得重大改观和进步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对周边社区文化生活起到熏陶、感染、引领的作用。“五个校园”建设的各项举措将进一步完善高校各种软、硬件文化教育资源,高校可将其强大的文化教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此外,高校的“五个校园”建设也需要社区的支持和辅助。例如“平安校园”涉及的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等内容,脱离社区显然是万万不行的。又如“健康校园”提出的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人文校园”强调的校园文化的提升,这些都可以从所在社区的优秀文化中吸取思想精髓。在这些与社区共建互动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对社区文化形成良性引导[4-5]。

四、结束语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提出的“五个校园”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把建设“五个校园”作为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新载体。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注重发展自身建设的同时,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互动,互助,互利。高校应当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去积极影响和服务杜区文化,对社区文化予以辐射指导,广泛参与现代社区文化的重构与重建。反过来,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又可以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科研内容,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各高校应努力从“五个校园”建设出发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和丰富,从“五个校园”和社区文化共建的角度促进“五个重庆”的建设,最终以实现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1]邵保章.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的辩证关系[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9.

[2]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青林.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对社区的文化辐射[J].中国集体经济,2009(22):193.

[4]罗天莹,张幸榆.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4):23.

[5]吴磊,梁敏辉.论高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10):36.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社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