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新定位

2012-08-15 00:45沈鲁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自学考试高等教育

沈鲁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新定位

沈鲁云

摘 要:30年来,自学考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公众对多渠道、多种形式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和服务范围,为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面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新定位的问题,文章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新定位

沈鲁云/漳州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主任(福建漳州363000)。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30年,正是我国经济实现腾飞、社会高速发展和民族走向复兴的30年。30年来,自学考试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需要,开考急需专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学考试30年的发展,既满足了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学历补偿教育需求,又有效缓解了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短缺和招生人数不足的矛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自学考试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开设了一批职业型、应用型专业和课程;在职在岗考生比重日益增加,职业结构多样化;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30年来,自学考试全国累计在籍考生5500多万人,报考规模达到了2.17亿多人次,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50多万人,相当于140所万人规模的大学30年毕业生的总量。

由于自学考试具有开放灵活、学习成本低廉、工学矛盾小、“以考促学”、“教考分离”、“宽进严出”等优势,自这种教育制度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来自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和职业群体的众多求学者的积极报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为多种形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个人自学是基础,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强自律精神。社会助学是保障,它面向所有教育资源开放,有机结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社会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国家考试是核心,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完整的考试管理制度,在坚持开放入学的同时,严格把握国家考试标准,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始终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位一体的自学考试能有效节约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效调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有效解决个人工学矛盾和时空限制。2010年,通过各省级考办登记注册和全国考办备案的1602所社会助学组织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共587所,注册学习者约58.7万人。很多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都是从自考助学的办学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师资队伍、筹集资金,完善教学设备,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说,没有自学考试的建立,就没有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契合点,在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国家教育纲要的要求

21 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为所有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自学考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教育。它的办学体制和形式灵活,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选择性需求,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毅力品质,充分发挥多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和方式,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自学考试有着“向各类教育资源开放、教育时段的开放、教育服务能力的开放”等等优势,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自学考试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未来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任务要求,为自学考试在终身学习时代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后,自学考试要始终紧紧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定位,推进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到2020年,发展成为制度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专业课程齐全、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考试评价科学、服务体系健全的开放与自主学习制度;同时,不断拓展自学考试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与领域,改进国家考试与评价的内容、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考试服务水平,使其发展成为我国继续教育不同学习成果的权威性评价与认定制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个人学习的需求,为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继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改革自学考试的一些思考

1.评价目标多元化。通过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有助于打破传统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不良现象,对考察自学者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总结而言,推进评价目标多元化应致力于下述三个方面:一是目标设置由以教材为本逐渐向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转变;二是目标设置由关注自学者学业发展逐渐向关注学习者人生价值观发展转变;三是目标设置由单纯的关注考试逐渐向关注自学者接受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转变。

2.评价内容多元化。传统的自学考试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呈现“高学历、低能力”的不良局面。所以,打破这一不良局面,将丰富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是现行自我考试改革的最突出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推进自学评价内容多元化:一方面,在自学考试答卷上,减少选择题的比例,增加论文题和实例分析题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自学者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切实将自学者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强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强化自学者德育考核力度,即增强自学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环境道德、职业道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由教员、计划管理员、外部专家、社区代表以及学习者共同构成。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助于增强自学者主动参与学习、自我反思教训、自我强化素质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还有助于稳定自学者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彼此之间的自评和他评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训练,即弥补不足,发扬优势。另外,教员、计划管理员、外部专家以及社会代表对自学者学习均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作用,有助于自学者更好的发展。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现行自学考试方式具有三种形式,即书面测试、口头测试以及操作测试,其中最常用书面测试。长期以来,我国自我考试的评价方式单一且滞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考试内容的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行自学考试评价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推进评价方式多样化发展,一方面,以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为依据,确定自学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评价方式上需进一步增加形成性评价,将自学者日常的作业、报告等成果计入成绩中,之后,运用现行日益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利用题库和计算机化考试等手段,以从易到难的形式逐步拓展到实际应用的范围。

5.评价时空的开放。评价时空的开放包括考试时间的开放和考试空间的开放。一方面是考试时间的开放,即给予自学者提供了一系列考试机会,使自学者具有较多的自学时间、思考时间、操练时间以及闲余时间;另一方面是考试空间的开放,进一步拓展考试空间,打破传统纸笔考试落后方式的束缚,积极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上考试,为自学者更好的开展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考试由一年两次考试发展为多次,适当缩小考试规模,以便更好地开展阅卷,给予自学者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通过考试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予以弥补和完善。

6.成绩评定综合化与多样化。受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影响,对自学者学习成绩的评定呈现综合化与多样化。研究发现,社会助学与普通高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其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其考试形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为此,这就需要在确保自学考试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主考学校的积极性、自主性。

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积极推行“双证”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给予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保证人们顺利就业,这就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即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积极推行“双证”教育,同时,打破传统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实现学历证书与部门、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机结合,从而使自学者的从业素质大幅度提升,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了保障。

8.培训形式灵活多样,适应人才培养需求。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现行社会中人们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仅原有的知识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各职业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纷纷致力于接受非学历教育,同时,社会上诸多组织也纷纷构建起职业培训体制和终身教育体系,并且自学者依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学习方式,力争实现教育终身化、多样化、网络化以及开放化,从而使自身得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9.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优势,打造行业人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优势,推进自学考试由传统的条块分割模式逐渐向创造理想的市场模式转变。一方面,相关部门或行业需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开发职业标准与健全的就业准入制度;另一方面,自学考试需结合社会的就业趋势设置合理的课程和考试标准,同时,实现与国外考试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发新型培训项目。

[1]魏建徽,张正江.论学习型社会中的自学考试[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1,(Z1)

[2]王密娜,王廷友.浅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性[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余海明.完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0,(12)

[4]郑若玲.自学考试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平台[J].教育与考试,2010,(2)

中图分类号:G726.9

B

1671-6531(2012)12-0011-02

:姚 旺

猜你喜欢
自学考试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人成本与收益的思考
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下自学考试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