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与分析

2012-08-15 00:43倪思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考核体育学校

倪思贵

(海南大学体育 教学部,海南 海口 570228)

中美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与分析

倪思贵

(海南大学体育 教学部,海南 海口 570228)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我国学校体育急需从发达国家吸取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师资培养,经费融资等方面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学校体育,分析了中国与美国体育教育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学校体育;比较;分析

1 研究目的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学校体育却未有较大的改变,目前仍存在诸多弊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从五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教师队伍,经费融资)入手,比较并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校体育的不同,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几年来美国、中国高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文献、资料、论文及相关的一些材料等.

2.2 综合分析法

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和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3.1.1 指导思想的不同

中国的体育教学是按照标准的体育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内容进行授课的,没有及特殊情况所有学生都必须来上课,(有重病的和残疾的学生除外),高校学生在选择课程上空间小,影响教学质量.大部分高校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偏重于技术教学,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实际需要重视不够,体育课堂上缺少娱乐性的东西,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浓.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不够.而美国的学校体育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体育课是通过娱乐性锻炼达到健身目的的,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绝大部分是学生喜欢的,娱乐性的.显而易见,美国的体育课完全以学生为主,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可见,中国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培养.美国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

3.1.2 讲授内容的不同

从讲授内容上看,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重复过多,大学仍在教授中学和小学已经教过的知识,造成了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美国的大学体育课程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3.1.3 理论内容的不同

从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我国的体育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体育运动理论上,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美国则比较重视健康知识,体育理论的学习,除了基本的体育理论外,还涉及到体育市场学,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管理学等.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要广的多,所以美国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强于中国学生.

3.2 教学形式的比较与分析

3.2.1 课堂内容的比较

中国的体育教学形式主要由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组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同时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教师给学生的锻炼任务往往“一刀切”,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教师规定的任务,学生必须完成.这造成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很难完成,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又得不到更好的锻炼.

美国的体育课很随意,课堂纪律较松散.教学效果和质量是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来保证.在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监控,即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并控制运动量和负荷的大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自觉性.

3.2.2 课外锻炼的比较

每周学校都会安排相应的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然而在中小学,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这些体育锻炼课外活动时间常常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文化课所代替.另外,锻炼的项目也很有限,由于场地和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进行田径项目或者篮球的锻炼.在大学,由于缺乏机制来保证大学生的课余锻炼,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

在课外锻炼方面,美国的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美国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高于中国学生.

3.3 教学考评的比较

3.3.1 评价要素不同

美国的评价要素更多倾向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考评时不仅考虑最后的成绩,而且将平时的训练,测验也计入评分中.中国的评价更侧重于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对平时的测验成绩不够重视.

3.3.2 教师的自主权

美国的教师对于考核有自主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考核风格.而中国则采用统一的考试标准,指标单一,忽略了教师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国的教学考核过分注重分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3.3 对自主锻炼的考核

与美国相比,中国彻底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锻炼、学习等方面的考核.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会终身锻炼的方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并把掌握的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以在高校体育课程的考核中,必须要增加能够反映学生自主锻炼和学习的内容.

3.4 师资的比较

3.4.1 培养途径

师资培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美国师资的来源、培养主要是从各大学的体育教育系或研究生院培养的体育专业的本科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国体育师资的培养主要是从各个师范院校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培养的本科生、部分硕士研究生.从培养体育师资层次上看,美国学校体育教师人数虽然不多,但体育教师学历高教学质量也高,从这点上看我国学校无法相比.

3.4.2 体育市场意识

美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是比较完善,体育院校培养学生,侧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组织能力,同时还要有经济意识;在组织大型的体育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体育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学校方面也要把与体育有关的师资、场馆、器材、竞赛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推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获得最大利润.这是一种观念差别.

3.5 体育经费

3.5.1 来源渠道

从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资金来源渠道看,我国学校对体育的投入,现阶段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拨款,另外,学校还采取自我融资的办法和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我国体育经费投入的来源稳定,因此,学校要利用好有限的体育经费,合理合法地积极创收,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拨款的体育经费投入是有一定计划性的,因为体育经费投入和预算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国家的计划有变,经费的投入也就随之变化,经费不到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

美国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以自我融资为主、体育专项拨款为辅的模式,这就是理念问题,美国的这种投入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体育经费,充分挖掘社会和自身的潜力筹集资金,使这种融资方式更多样化、广泛化、趋社会化.

3.5.2 资源开放

我国在有限的体育资源经营中,以直接开发体育资源本身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体,如通过办理健身月卡等措施,等待社会单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这种经营方式缺少多元发展的理念,使得经营范围较窄,立足点仅局限于体育资源内部.以促进大众体育参与性消费为主要收入渠道.

从美国来看,主要以体育赛事来开发体育资源效益.这种经营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体育赛事开发体育资源,这样可形成强有力的体育氛围,对社会产生吸引力,从而可促进人们的欣赏性消费,还能激活体育参与性消费,达到盘活体育资源的内在存量和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体育赛事开发体育资源的经营思路,拥有群众基础,促进了消费的繁荣,具有持久的潜力.

4 结论与建议

经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在多个方面都与美国存在很大的不同,原因各不相同.针对这些不同,我国学校体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4.1 教学内容的改进建议

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国更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形式和专业课程设置上,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显得陈旧、比较传统化,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身心特征.从教学内容上看有比较多的重复乐性和趣味性不强.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增减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有健身价值的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健身知识的传授.我们要促进体育课程的建设.但要考虑采用收费的形式,可由于条件所限,还无法全面开展的项目.

4.2 教学形式的改进建议

从教学形式来看,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是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同时,更要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理念,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内心上喜欢锻炼.

4.3 教学考核的改进建议

教学考核项目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三方面来进行合理设置(①体制健康项目监测的选择;②学生对体育自由发展空间;③适当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考核采用过程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锻炼过程.学校的体育测试,采用达标考核更符合实际,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考核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再认识.

4.4 师资培养的改进建议

美国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比较高,在这两个方面相比,中国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从体育的发展来看,高校应应该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所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拨,学校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远规划,鼓励年轻教师在职考研,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学术水平.高校培养的体育人才,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的体育教师,从而达到学者型,智力型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4.5 经费融资的改进建议

根据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借鉴美国学校体育融资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我国适应高校体育的发展,但是在经费融资方面,我国学校要打破传统的以专项拨款为主的形式,应该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模式.学校要有主动走向市场的新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体育资源积极创收,在学校发展中要努力探索以体育赛事促营销的科学发展之路,真正打通一条具有中国体育竞赛特色的市场经营模式,达到学校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寻求生财渠道,向社会筹集体育经费,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1〕凌平.中美高校体育管理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锦标,姜同仁,钱杰.高校体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67-1669.

〔3〕刘伟.关于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再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89-90.

〔4〕王静,刘凯.中美两国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与分类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77-81.

〔5〕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2):49-52.

〔6〕袁丽萍.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109-110.

〔7〕姜同仁.中美高校体育经费投融资现状的比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38-40.

G807

A

1673-260X(2012)07-0101-03

猜你喜欢
考核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家庭年终考核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