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在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3徐佳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舞龙南京体育

徐佳佳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舞龙在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徐佳佳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渐次觉醒,以及南京青奥会来临之际,舞龙得到了南京普通高校的普遍关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舞龙在南京普通高校开展的价值,开展现状及意义,并就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舞龙提出政府宏调、学校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努力的建议.

南京市;高校舞龙;开展;价值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神圣的图腾,象征着吉祥、平安、权威和久远.舞龙活动起源于宗教娱神仪式,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据史料记载舞龙早在汉代已经出现,经历代而不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今日,舞龙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广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在各大高校得到普遍开展.并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竞技价值而对高校的年轻大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

1 南京市高校引入舞龙的价值

1.1 文化价值

舞龙是一种集武术、舞蹈、音乐等综合因素的体育项目.通过鼓乐将武术和舞蹈有机结合,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完成各种造型和表演动作,舞龙具有的鲜明武术特色,对表演者力量、灵敏和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其特有风格为刚健有力、气势不凡、生动有趣,在音乐的伴奏中,完成各种走、跑、跳、踢、转、翻、腾跃等武术动作、舞蹈动作和变化多端的组合动作,整体要求流畅自然、动静结合,突出力度节奏的有机变化,体现在男性的阳刚之气,女子的刚柔健美.此外,舞龙表演和比赛精彩激烈,气势非凡,充满吉祥欢乐、妙趣横生,不仅为南京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同时将一项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南京高校弘扬和发展.每年的校庆、学校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年晚会都为我们展示舞龙运动提供很好的平台.如果被增设到专业课或公共选修课中,都将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通过舞龙学到技艺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

1.2 经济价值

舞龙运动具有一定的经济作用,大规模、高水平的舞龙比赛可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不仅能增强高校学生对舞龙的兴趣,而且能通过赞助、广告等方式拉动经济,把舞龙这个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分暴露在市场经济下,振奋民族体育产业,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以及2014南京青奥会给南京本地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契机,改革创新产业模式,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有南京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链.如2011年11月1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龙狮精英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龙狮代表队齐聚南京,展示各自的绝活.一条条巨龙翻腾不已,令观众赞不绝口.不仅让世界看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彩绝伦,让南师大体育专业以及非体育专业学生深刻感受到舞龙带来的震撼,对本校舞龙项目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促进作用.同时,宣传带动了参赛各地方民族体育旅游业和体育器材制造业与市场接轨,大力推动和扶持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 南京市高校舞龙开展现状

2.1 已有的成绩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舞龙队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院校中最早开设舞龙课的大学.多次参加重大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6万观众以及全国人民展示了舞龙表演;舞龙队应邀出访日本、越南、台湾,参加两岸高校传统文化交流的巡演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近年来,随着中国舞龙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推广,各种赛事应运而生,全国精英赛、争霸赛、邀请赛、锦标赛、全国体育大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南京理工大学舞龙队收获了所有赛事的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满贯队伍.鉴于南京理工大学舞龙队在传播、推广、普及舞龙文化运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南理工被授予“全国龙狮教育训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龙狮分会”.如今,舞龙已经成为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的特色文化,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江苏群众体育的一个品牌.据了解,南理工参演的这些运动员大部分来自非体育专业类的南京理工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这些参演的运动员,有的从来就没有接触过任何的体育舞蹈类学习.由此可见,舞龙运动易于被接受,只要是健康的人,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因此,舞龙有着广泛的基础人群,只要引领得当,会有更多人加入到此项运动中来.

2.2 存在的问题

南京目前开设舞龙项目的高校很少,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成效不大.不少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现代体育、轻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象.这和社会媒体和学校方面对舞龙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导致学生对舞龙的兴趣不大,大部分学生对舞龙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些偏见,认为舞龙只是民间节日的娱乐项目,没有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

资金方面:目前南京高校中,拥有校级舞龙队的高校所占比例很少,而大部分有舞龙队的高校中,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上级组织拨款,投入的经费也非常有限.而依靠比赛得到的奖励资金有限,很难自食其力.经费不足,队伍难以扩大,设施陈旧,管理体制也不完善,这是高校舞龙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面:教师专业指导水平有限,对舞龙的训练还停留在技术动作阶段,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教师对舞龙运动不够重视,训练的专业性不强,缺乏针对性,训练方法单一.高校间对教师的专业交流培训机制尚未建立,培训和效果还有待加强.

学校方面:高校大部分学生对舞龙抱有相当大的热情,认为舞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但也普遍存在着对舞龙认识的不足和片面性,认为舞龙仅仅是民间节庆的活动,没有健身价值和锻炼意义,夸大了舞龙的难度要求,不愿尝试不敢尝试.而高校舞龙队伍的学生,对舞龙认识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上,没有提高到文化的层次,平时训练被动,对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

3 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舞龙的意义

3.1 弘扬精神,推进体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推进南京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展示南京地方特色和南京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促进南京青奥会顺利开展.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在2012-2013的实施,真正建立体育强国的概念.

3.2 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舞龙极富喜庆吉祥的中国戏曲特色,龙蕴含的坚韧强势的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激励和熏陶,使得学生在精神得以升华,情操受到陶冶.而舞龙训练和表能给学生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3 强身健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舞龙运动能在训练和表演中全面锻炼身体各部位,全面发展大学生速度、力量、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真正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通过舞龙训练和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运动中通过组合练习、团队合作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人际交流,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

3.4 文娱统一,培养民族自豪感

舞龙热情澎湃、气势磅礴,可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变换,富有寓意.如能在青奥会开幕式上展现,必将为运动会增添喜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感受中华民族的龙腾虎跃的精神,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在比赛中创造佳绩.

4 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舞龙的建议

4.1 政府宏调

政府要大力扶持民族体育经济的发展,努力确保各高校开设舞龙选项课的充分开展,既要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南京当地的文化特点,走“南京特色之路”;又要与时俱进,发扬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同时热烈响应即将到来的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口号及要求:“分享青春,共筑未来”,努力使南京高校舞龙队伍变得“更高、更快、更强”.结合舞龙的特点,依托南京美丽宜人的风景带动民族体育特色的观光旅游业、食品餐饮业、体育娱乐业、服务住宿业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制定一套完整的、结合南京特点的体育产业政策,确保民族体育产业经济平稳高速发展.

4.2 学校重视

由于各方面原因,有的高校开设舞龙体育选课还存在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学校高级主管领导加以重视,加大经费的投资力度,增添舞龙器材,加大对舞龙的宣传,确保舞龙选项课程的顺利进行.

舞龙选项课程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教材内容要系统分阶段,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便于舞龙项目角色的选择.一般人数可以在30人左右,开设时间以1到1.5年为宜,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统一,充分展现青奥会将临之下的南京高校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

4.3 教师指导

高校舞龙指导教师应顺应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结合本校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努力提高训练效果,增加课程趣味性,不能固守自封,而是不断交流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探索新形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对舞龙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4.4 学生努力

运动队员要不断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加强自我要求,不断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和套路的改造创编,努力打造技术性强、特色鲜明的专业舞龙团队.各高校舞龙对应加强交流,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参加公益、商业性、文化性、专业性的表演和比赛,不断打造舞龙的知名度,同时顺应体育市场经济发展,赢得经济上的利益,为民族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典范和范例参考.

〔1〕田维舟.客家梅州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与原始宗教[J].嘉应学报,2006,24(4):21-23.

〔2〕何绵山.台湾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408.

〔3〕罗奇.普通高校舞龙舞狮体育选项课的实践与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75-79.

〔4〕刘静,余汉桥.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889-89.

〔5〕洪熊.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6〕钱建东,陈欢.新疆高校发展舞狮运动的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8):82-83.

〔7〕袁嘉良,黄奋.我国民族体育产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研究[J].企业经济,2010(3):128-130.

〔8〕王鸣骏,杜寿高.舞龙运动在南京高校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7(7):82-83.

〔9〕任盼红,任东根.体育院系舞龙舞狮运动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27-128.

〔10〕亢瑾,郑琨,林佳龙.学校健康教育与高校推广“太极操”的意义[J].科教导刊,2011(3):176.

〔11〕屈文倩,董伟.浅析高校体育健康课程《舞龙》的开发[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5):720-721.

〔12〕尹小波,张慧春,张振华’等.大型民族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和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29-32.

〔13〕项涓,海宇.璀璨足迹 传承精神—舞龙在南理工落地开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2-05/14/c_123124955.htm.

G807

A

1673-260X(2012)07-0116-02

猜你喜欢
舞龙南京体育
“南京不会忘记”
舞龙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秋舞龙
南京·九间堂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