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2-08-15 00:43刘潇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质教育素质

刘潇潇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刘潇潇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如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是艺术设计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从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素质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样,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艺术设计科研工作者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但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譬如,教学指导思想老旧、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延深度不够、教师自身创新力不足等.本文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众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观点.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早已在高等教育界人士中达成了共识.但由于高校属性、类型、层次、特色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素质教育亦然也不能千篇一律.故此,关于什么是素质教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中存在多种说法,经常导致研究成果无法很好地指导实践.本文采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全书中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对于这一概念,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创造性地独立、合作以及领导他人解决专业领域的能力、思维严谨并善于发现和促进不同学科及不同文化之间有机联系、具备健全的人格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广大艺术设计科研工作者及一线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价值观,重构一个素质教育指导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体系.

2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2.1 更新教学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这种单纯强调专业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严重地阻碍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深入发展.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亟需更新教学指导思想.根据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应在教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经常阅读相关专业的知识书籍,特别是人文书籍、传统文化书籍及民间工艺书籍,扩宽视野;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爱发问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心理知识.

2.2 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构成,非常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及其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心理知识的传授、其他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不符合素质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设计是一个创作空间非常广泛的学科,要求从事设计创作的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如若知识面太窄,设计作品往往缺乏内涵.而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上的设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故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应把握丰富实用原则.

依据素质教育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上从以下四方面对其课程进行改革:

2.2.1 文理渗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艺术学科的学生也适量选修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

2.2.2 强化实践技能课程的安排,特别突出动手、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基础理论课的开设严格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同时开设交叉学科课程.

2.2.3 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加强艺术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和外双语教学.

2.2.4 注意人文社科、心理方面课程的开设.当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一线高校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或编写校本课程.

2.3 扩展教学内容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由于受到包豪斯教学思想的严重影响,加之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应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上,从而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校学生完全沉浸于专业内容学习,缺乏对其他知识的摄取和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包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民间工艺的了解.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传统工艺的途径有两条:

2.3.1 开设适量的人文教育课程,尤其是传统文化课程.

2.3.2 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我国丰富而又奇特的民间工艺的引入专业教学中,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这方面日本的艺术设计教学做得非常具有借鉴性.

教学内容只有注入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双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2.4 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传递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基本途径,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都以实践为主.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长期以来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倡导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迪、鼓励、引导学生,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他素质.同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式训练,通过命题创意,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发问,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新颖别致的设计语言和组织形式去处理、表现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设计品质.总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勇于、敢于突破过往教学形式,探索出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5 提高教师素质

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强校机制,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培养.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修养、敏锐的设计思维及实践能力.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要想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富有创造力.故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力争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专业教学活动.所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更新原有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保持青春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教学,教师还应进行大量的设计实训,经常到设计一线去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娴熟的设计水平,独特的创作精神,才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可,当然,也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

3 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使命.从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来看,要想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认真领悟素质教育内涵、更新教学指导思想、优化课程设置、扩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一线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创造力,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只有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与一线教师共同携手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方能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可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段绪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05.

〔2〕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3〕张巨平.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9).

〔4〕任航.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

G642

A

1673-260X(2012)07-0203-02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素质教育素质
《星.云.海》
《花月夜》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