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力研究

2012-08-15 00:43朱海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舆情大学生信息

朱海波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微博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力研究

朱海波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网络技术及其发展的今天,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信息发布技术也空前发展,其中微博正以井喷的方式迅猛发展着,也因其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便捷、更新的快速而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也是他们表达社会舆情的主要途径之一,微博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力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博;大学生;社会舆情

大学生这一群体是极具代表性的,对他们的社会舆情监控,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他们所关注的媒体中,最受欢迎的是微博.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民们的视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1 微博的含义及其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是继博客之后出现的,字数被限定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因其语言简练,发布便捷而在年轻人中迅速发展.写微博被网友称之为“织围脖”.这群“织围脖”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以微博控自居.控来自complex,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经过调查,赤峰市的大学生中,有微博的同学多达三分之二,其中,每天“织围脖”的同学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010年是微博发展的元年,而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上社会舆情的中心.微博为何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布与浏览的便捷性

博客发表文章是针对某一问题,发表一篇完整的文章.读者会通读文章,然后跟帖、留言、发表评论.2008年1月25中央电视一套《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十套《大家看法》节目录制播出了姜岩事件.外企女白领因感情纠葛,在博客中记录了他自杀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引起了大量的网民关注,并表示出明确的同情弱者的态度,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大家看到了网民们的力量.相对于博客而言,微博的发布更加便捷,门槛更低,参与性也更强.虽然和博客相比,微博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微博推出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甚至超过了设计者最初的想象.140字的限制,使得微博的使用者可以将只言片语发表在网络上,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网络编辑即时消息即时发布,并可实现分享.虽然只有140个字,发布者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2011年央视春晚小品《新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蔡明在看了女儿女婿的新房之后,用手机发布微博,恰巧看到了借房子给女儿女婿的朋友发布的微博,从而拆穿了女儿女婿借房骗丈母娘的“阴谋”.这一情节从某一侧面间接反映了微博发布、更新和传播的快速、便捷.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早在2009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就已经达到2.33亿.手机这一媒体潜在的魅力,也让微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2 名人开微博,使得这一媒体备受推崇并迅速流行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我们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名人们的微博,李开复更是将微博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媒体,认为这个新媒体有助于改善个人社会形象.因为有人因微博而对任志强这个财大气粗的地产商的印象转为一位可爱的老先生.微博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这种了解是随时的,最新的,也是相对真实的.微博使得原本会被淹没的一些消息出现了,比如郭美美,因为微博炫富,而被全国人民质疑财富的来源,继而引发了大家较长一段时间对红十字会的关注和讨论.粉丝们对于名人的关注,对自己喜爱的明星追捧,都可能通过微博的表达,这使得他们的微博得以迅速的转载和留言.人民日报社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时举出姚晨粉丝1955万的事例,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微博这种传播的冲击力和爆发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对名人的的追捧,使微博这一媒体迅速蓬勃的发展起来.

1.3 消息传播过程中,角色的转变

在报纸、电视新闻这样的传播媒体传播消息时,绝大部分的信息接收者都处于被动的接收信息这一位置上,对于消息的评论是相对局限的.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接受者可以随时改变成分,变成信息的发布者.这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范围大大扩大,大到国内外要闻,小到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都会成为信息的主题.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这140个字分享自己生活的中点点滴滴,当下的感想.对于身边发生的新闻,微博甚至走到了新闻媒体的前面.同时,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宣泄都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微博得以实现.这也让微博越来越快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人们对于信息发布者这样一个身份的渴望,也让微博迅速的发展起来.

2 微博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

微博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社会舆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言论自由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微博也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2.1 发言随意,看法随心

微博这一快捷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空前的释放,参与程度也被极大的提高.微博无意之间将网络上的“平等精神”推向了高峰,人们可以平等的对话,我今天吃了什么,现在在做什么,我希望关注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发布出来,与网友分享,让网友知道我在做什么,可以得到网友的关注与转载.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就可以发布一条微博.微博由于字数的限制,不像博客那样会因为文采,会因为段落收到网友的质疑和批判.由于字数的限制,发布的随意性,网友们的原谅程度与接受程度更高.对于其他网友发布的微博,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并随时随地的关注,评论.微博控们在吃饭、等车、睡前等时间都会浏览发布微博.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用微博来结交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关注自己喜欢的名人.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玩微博是一种时尚,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人们用微博记录生活,消磨时间,形成了一中快餐式的生活模式.浏览和发布微博甚至占用了人们原本的读书和学习的时间.这种发言随意,看法随心的微博发布与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微博控们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言论,影响了微博控们的观点,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偏激的言论容易受到追捧

2011年,在温州的动车事件里,我们看到关于真相的猜测被炒的沸沸扬扬,大有让国家官方媒体辟谣这一动作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之势.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各种各样的解读充斥网络,更是通过微博随时随地的关注着这一事件的进展,官方媒体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集体性的道德批判.这种批判,有着大量的偏激言论在里面,这些偏激的言论极易受到追捧.这些群体会自动的形成一股力量并不断的加强,滚雪球一样的形成一种社会性的群体关注力.获得巨大的号召力和行动力.当新的问题出现时,粉丝们又会因为相似、相近的观点和态度迅速的形成一个新的群体,凝聚在一起.在这些群体中,偏激的言论极易成为他们的意见领袖,推动整个事件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过度集中的力量往往容易使事件的真相被模糊,甚至让事态发展走向失控的局面.在校大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群体里面,他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极易形成一个团体,追捧某些偏激的言论,因此,教师必须能够结合社会力量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

2.3 盲目的夸大了微博的正面力量

微博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的粉丝超过1百,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因此,很多商家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甚至有人抢注微博域名用以赢利.名人借助微博建立个人形象和宣传.2012年6月19日,重庆一网友利用微博“通缉”小偷,该名网友声称,一名小偷在车站偷盗了他的手机,他的手机恰好有防盗的软件,拍下了小偷的容貌,他便将小偷的头像放在微博上“通缉”.无论这种做法是否有欠妥当,我们看到,大家对于微博的力量是非常关注的.在传统的媒体诸如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中,我们关注新闻事件发展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追求事件真相的任务就交给记者,普通的受众是无法完成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微博对于人们探究事实真相,实施舆论监督的确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使信息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同时,微博不是万能的.传统的新闻媒体的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都让他们以“真实”为新闻的灵魂.人们发布消息的随意性,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比起来的专业性的欠缺,都使消息的真实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一旦虚假消息得到广泛的传播,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自然的也会给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危害.目前在我国对微博监管的机构和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多数网站的微博都是不可注销的,一方面无法维护微博用户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监管网友发布的信息.多数网站只表示网站方面的免责声明和有权利终止对用户的微博服务,而没有指出微博用户是否有权利终止协议.这样的不完善的条款,会使网友发布的不真实信息得不到及时的管理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人们在关注微博的时候更喜好偏重那些意识形态的事件,姚晨的微博粉丝数要远远超过政府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很多时候,在校大学生看到的仅仅是个人兴趣喜好的一个投射,尤其是那些未经严谨学术训练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很容易混淆自己所看到的和客观存在现实的差别.

大学生的社会舆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微博作为大学生钟爱的媒体对他们的社会舆情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向作用,我们必须看到微博对大学生社会舆情的影响力,合理的引导,使微博在大学生社会舆情问题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张婷婷.台湾名人大陆开微博.中国新闻网,2011-08-01.

〔2〕李伟.微博高速发展的背后:极端观点更加有市场[J].三联生活周刊,2011(2).

G645.5

A

1673-260X(2012)07-0251-02

赤峰市大学生社会舆情问题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舆情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舆情
舆情
舆情
展会信息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