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

2012-08-15 00:55郑晓江
关键词:生命课程教育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

生命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

“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进入21世纪,则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1]。所以,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会推广“生命教育”。

笔者认为处理好“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的关系问题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表现在中小学的生命教育方面,其关键在如何把学生的“知识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结合起来;表现在大专院校中的生命教育,则关键在“如何在大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建构正确的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对教师而言,生命教育的健康推进,需要教师在知识性教学之外,努力获取生命性教学的方法,亦即既当“经师”又必须成为“人师”。

中国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及技能方面非常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则表现不佳。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成长中,有无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能力?有无感恩之心?有无团队精神?有无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等品质?应该说,许多学生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如:众多学生人生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导致其生存品质低下;又有许多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当下此在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皆隐而不显,此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轻则陷入了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中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来加以解决。所以,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推广生命教育,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在其他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以之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谐生命,使学生们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与幸福成功的人生。

基于此,我们必须理解二点:其一,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已,其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正的原点,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之幸福的生命与快乐的生活为本。生命教育不能仅仅理解成是在学校增设一门课程而已,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表现在,以往的教育体制,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其目标也往往定在升学率及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职业,这种重当下此在之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生命存在之意义、重实用性功利而放弃远大理想目标的教育,让学生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生存与生活,如何展开自我的生命之路,如何面对各种人生的挑战,如何获得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如何超越死亡而获得永恒之生命。而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避免生命的损失与毁灭,正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其二,生命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质,因为在帮助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问题。在生命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的素质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师教育教学的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实际上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专业素养指教师学的是哪一门学科并开设哪一门课程,而生命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掌握及运用,应该是新时期全体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质。

如今,各地开展生命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校开设的是显性课程,即在学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配有专门的师资和教材等。而有些学校则进行的是“隐性课程”,即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还有的学校进行的则是“专题教育”,即利用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另有一些学校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如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这种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的推进,更需要每一位教师,无论自己的专业是什么,在学校中教何科目,都要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贯之以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这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组建了以六位老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的全校公选课。本课程主要针对青年学生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的许多严重问题,希望通过讲授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些问题,呵护他们的人文生命,为其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奠基引航。近些年来,我们在全国许多大学推广生命教育,并且已在北京、江西、青海、常熟等省市的一些中小学中推广生命教育课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命教育给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血液,可以纠正以往教育发生的偏差,生命教育的确就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而且,其提供的新的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必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我们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应该透过“书”而见“人”、穿过“知识”而深入学生“生命”的层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各类生命困顿的问题,就应该为青少年建构一个生命意义的世界,而非仅仅只有一个生活的世界。所以,教师应该也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所谓“经师”就是知识传授的老师;而所谓“人师”,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成长与素质培养的问题,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着力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价值体系和生命的终极关怀的老师。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应坚持以下基本方法。

其一,坚信学生的生命品质的自我生成,才能达到知行合一。所以,生命教育课就是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自我体验、认知的过程,在聆听、沉思、反省与交流中,在讨论与体验中获得身、心、灵的全面成长。生命教育的实质是“润物细无声”;培育学生的过程是“入灵无痕”;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声胜有声”、“一句顶万句”。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看一个实例、观一个视频、讲一个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讲,自己思考,互相分享。教师始终要相信学生自己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坚持生命教育要用生命化的方法来进行。知识是可以靠课堂教学来掌握的,但人生命的品质则需要生命个体自我生长出来,外在的灌输、教导效果很差。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启发式、引导性、参与性活动,来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在互相启发中获得进步。生命教育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反刍,融会贯通,并积极地去实践。

其二,培育学生个性化的生命成长。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而每个地区及每所学校都有她独特的历史文化。生命教育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生命基础上,成就富有个性的健全的人的特殊的教育行动。人之生命在时间上是一个无穷发展的过程,在内涵上是一个永不重复、永无穷尽的复杂生成体。学生生命的独特性,使生命的成长亦有其独特性。在体制内的课堂中,如何完成学生生命的个性化成长呢?这就必须坚持生命教育是以情化人感人育人,而非以势压人服人驭人。在课堂中,要动之以情为主线,晓之以理为基础;在课堂的讨论中,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的答案,凡是学生的回答,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合作、反省、讨论、共同寻找想法和信念的过程。

其三,从学生之生命困顿出发设计并讲授课程。生命教育课的设计及讲授,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体系出发,逐步列出概念解析、学科历史、主要内容等等,而是从当前学生的生命困顿出发,找出学生在生活、生命、人生上遭遇了何种问题,根据问题来设计课程的讲授内容,不求体系的完整、各个概念的清晰,而是以解决生命困顿为指向,强调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合情合理,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知道了就应该去实行。所以,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宗旨应该是:从学生的生命困顿出发,为青少年培育生命的品质,为他们生命的成长添砖加瓦,而不是从生命教育的历史、主要范畴、内容谈起,应该直接切入主题,解决学生的生命困顿。

总之,目前许多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等生命的困顿;有些学生则是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难觅、精神家园不知在何处,甚至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我们不仅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生命教育,我们的全体教师也都应该具备生命教育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生命教育的方法。不仅在专门的生命教育课中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应在各自专业的学科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观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生命交融、人格感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摆脱生命困顿,进德修业,安顿身、心、灵,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ahedu.gov.cn/newscentre/show.jsp?id=MjE1MTc2.

2012-04-18

郑晓江(1957—),男,江西万载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马九福(196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张慧远(1973—),女,内蒙赤峰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博士;朱清华(1975—),女,江西临川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赵丹妮(198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部讲师,博士研究生;张丽颖(195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生命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