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常见思想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2012-08-15 00:54孙藜玮闫乃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学生

孙藜玮,闫乃鹤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当前高校学生常见思想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孙藜玮,闫乃鹤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未来的重担,他们的思想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我们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高校;大学生;思想问题;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常见思想问题简析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规模和数量上正在逐步的扩张,在享受新时代带给他们的诸多有利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困扰和难题。从越来越多的校园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缺乏一定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思想状况已经使社会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价值产生了质疑。当前高校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特征的鲜明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第一,思想意识并不成熟,缺乏对社会责任承担的能力与勇气。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个阶段,他们既掌握了扎实的文化知识,同时又对这个社会、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应该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能力。但是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大学生非常缺乏这一方面的能力。首先,缺乏一定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政治是一个敏感并且抽象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具有政治才华也很难。我们所说的政治素养,指的是身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对这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定位等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缺乏优秀的思想道德意识。社会在快速的演进,在生产力快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视。道德的沦丧成为当代中国不得不面临的困境之一。人类的发展如果只是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存在的整体价值将会受到质疑。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的对世界和自己的一种定位和看法。”[1]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中,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性也没有完全一样的评判标准,这个社会鼓励大家各尽所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再有正确与否的区分。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需要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区分基本黑白是非的能力。

第二,就业与社会经济压力,增加了学生的负面焦躁情绪。大学学习原本是一个轻松愉悦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加深的阶段,但是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最直接的两点就是日益攀升的学杂费用和生活费用,以及严峻的就业市场带来的危机感。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并且在费用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来讲,负担一个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农民依然是人口比重中最大的部分,农民子女也是当前高校生源的重要部分。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应该享有的在大学阶段的正常、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除此以外,严峻的就业环境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另一层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有着巨大经济压力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双重压力的负担下,很多学生在情绪上极为焦躁不安,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第三,缺乏社会生存的技巧和能力。当代大学生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与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生存技巧密切相关。人际交往是社会生存最基本的能力,当前的大学生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同样会给学生的思想状况带来负担,只有在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人际关系的紧张会引发一些潜在的思想问题,甚至会带来不健康的心理,越来越多的校园悲剧让我们不得不警惕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绝非是偶然的,除了学生个体因素的原因以外,更是受到各种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要充分的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我们必须对这背后隐藏的原因进行探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实社会的压力。时代的进步,更多的是体现在物质文化水平的进步,现实社会中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一些偏激的观点认为,书念的好不如赚钱赚得多的观点,不仅在社会上流行,甚至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念书与赚钱,本身是两个并不冲突的方面,二者之间不应该是比较的关系。知识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它能够带给一个人比金钱更多的东西。同样,我们也不否认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谈论金钱追求财富并不可耻。”[2]但是不能片面的将金钱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全部标准。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学生在生理上的早熟,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在心理效果上,却都比较晚熟。这种晚熟的表现就是缺乏独立的生存能力、缺乏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认为叛逆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表现等。这些问题在当代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各种思想问题的产生,也与这些状况密不可分。也就是说,这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思想上产生各种问题往往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

第三,国家政策方针的影响。普及高校教育,对于全民族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快速扩张的学生规模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它的价值将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国家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行高校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中,只重视了教育的普及,对于接受以后学生的何去何从,是否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却应对无策。当然,我们不否认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确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难以对每个问题都妥善的应对解决。国家教育部门也对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提出了诸多的方案,但是收效甚微。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怀疑自己的价值以及学习的目的,在这些思想压力下,是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针对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分析

要有效的改善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就必须针对这些原因和问题来逐个解决。只有正确的思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优质。

第一,尊重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同样适用。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互相尊重是前提,当前的大学生中,90后是主力军。“与80后一样,这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与备受非议的群体。曾经有人高调的宣称,80后是倒下的一代。但是事实证明,在这个国家面临灾难,在社会需要新的力量时,80后已经勇敢的扛起了这个重担。他们已经成功的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3]对现在的90后,我们同样需要正确的看待,90后生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在思想意识上与当今的老师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我们断然不能以老师的观点一定对,学生的观点一定错,这种武断的方法来判断孰对孰错。也许他们坚持或者判断的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尊重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尊重他们的人格,是我们当代大学老师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必须有的态度。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学生才能袒露自己的心声,而老师也才能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的角色互换意识。学生思想偏激问题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缺乏一种包容的胸怀。包容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优质的品质。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包容精神。“一旦这种品质形成以后,就像一部内部的净化器,能够自觉的帮助孩子排除掉许多不健康的、负面的情绪。包容精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4]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立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寻找自己这个角度与对方这个角度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通过这种换位思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人所站立的角度不同会很自然的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与自己的选择对立,但并不是一种故意的针对。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精神能够使他们受益终生,而不是只解决眼前问题。

第三,认可并鼓励学生的优点,培养和树立自信心。高校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应该重视标本兼治的问题,就是既要解决眼前的问题,同时需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心态,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后遇到问题能够自己排解,毕竟在离开了校园以后,今后遇到的问题还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解决。也就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授人以渔”。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是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思想问题。这是引起许多校园悲剧的根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力,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是高校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认可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才华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这些才华予以正确的认识。才华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人的才华运用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和鼓励每一个个体学生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杨雄等.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06~210.

[2]贾咏梅.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9).33~34.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1~105.

[4]于金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9.

G641

A

1006-5342(2012)05-0052-02

2012-01-03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