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对大学生真善美人格的影响*

2012-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真善美人格美的

杨 静

(徐州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就业难对大学生真善美人格的影响*

杨 静

(徐州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确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影响,使他们的人格内涵发生了变化,真善美在他们身上也有了不同的演绎.

就业难;真善美;人格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愈加深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苏省省书记罗志军就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江苏的幸福要素之一.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指数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2010年大学生630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此外,据测算,高校毕业生今达到643万,2013年667万,2015年为691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2010年10月15日中央台《今日观察》与新浪、搜狐和腾讯三大网站联合推出的我看“十二五”的一个大型的网络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您感觉就业更容易了是占6.46%,非常小,更难了是占到了49.15%,没有明显变化是23.66%,不好说是20.74%,看来大家普遍还是觉得就业更难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的就业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不可置否,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实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难,他们设法伪真,为了就业,他们可能会失掉善,为了就业,他们可能会有丑陋行为出现,培养大学生的根本就是要实现一代代人的高素质,体现个人价值,达到社会的快速进步,可是眼下的就业形势的确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了影响,使他们的人格内涵发生了变化,真善美在他们身上也有了不同的演绎.

“真”是事与理的统一.事是存在、关系,理是本真、规律.[1]真是道德存在的根基.“求真”,要求人的行为“合规律性”.在就业过程中,一方面,要端正求真务实的就业态度,静下心来,不务虚名,踏踏实实找工作.另一方面,要当老实人,讲原则、讲诚信,表里如一,反对一切形式的错误和歪风邪气,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不虚伪、不欺瞒、不造假.而在就业难面前,大学生身上的“真”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出现了不诚信的现象,他们不尊重事情的本原,不尊重科学,内心浮华,“真”的问题凸显出来:

(1)虚假的面试材料.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为了能胜出,他们多多少少会在自己的就业材料上闭门造车,目的就是能够得到招聘方的信赖、招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他人的获奖证书等通过改头换面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将他人的履历经验通过稍作调整变更便成为了自己的充实阅历.

(2)虚空的面试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一些招聘单位往往通过现代的通讯手段来代替面试,由此给大家带来了造假的平台、时机,或隐瞒真实的自己,或极力吹捧自己的特长,或干脆投机取巧请枪手出面参加面试.

(3)随意的合同签约.大学生与招聘单位经过双向选择后签订合同,但眼下一些大学生为了确保能找到合心的工作单位,他们往往不只签一家,上多个保险,待比较选择后选定最佳的单位,其他的签约单位就只好再另外寻人.

为了生存就必须劳动,为了有所收获就必须知己知彼,为此就必须求真,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难看出,为了就业,部分大学生尽其所能,希望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为了就业,他们不尊重科学规律,欺瞒造假,他们丢失了真,凸显物质社会的人心浮躁.

“善”指有心、有觉、有志、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主体意识服务.“善”包括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它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情感体现.[2]在行为表现上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感恩,愿意付出,甘于奉献,实现自我的人格完善.善行应当体现在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上.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做人是需要有基本原则的,需要有点精神的,要学会做人,“善”字应当体现其中,如何体现出“善”字,它包括善德、善心、善言、善行等方面,不仅要善待自己,还要善待他人、社会、自然等.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味地为寻找到待遇好环境好的工作而不断努力,动用自己周边的力量,将自己包装的金光闪闪,全然不顾这举动对其他求职者的负面影响,不顾自己的素质能否胜任将来的岗位,不顾这种行为给他人、给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就业难面前“善”的成分有多少呢?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大学生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对理想的追求也失掉了以往大学生的热情,在他们的思维、意识、行为中,当代大学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在他们的观念中,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安徽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趋向实用性和功利.[3]许多大学生过多地以个人利益为重,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需要不够关心,只讲自我、不讲大局.大学生中不但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逃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也屡有出现.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考虑较多的是待遇如何,而招聘单位对就业者的要求则是很强的敬业精神,二者的所需反差正是就业难的根结.企事业单位非常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品行、有精神的年轻人,希望他们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但他们中的一些人责任心非常淡薄,脑子里只想自己的待遇,这样的就业态度当然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就业难也就成为了社会问题.许多就业者诚信、责任心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过度地关注薪水待遇、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地漠视他人、社会,所以就业者和择业者都应该反躬自省,否则其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目前对就业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就业观念问题,这一点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说过,目前的一些优秀大学生的问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已经不是“高分低能”,而是能力很强会利用一切手段达到个人目的.他们可能会在社会上混得不错,但缺少最基本的做人道德,比如表现在不顾他人利益、缺乏合作精神、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越来越远.

人在社会上生存是需要交往的,工作需要合作,精神要精诚团结,生活中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首先要怎样对别人,每个人只有给别人带来利益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必须求善、持善.大学生为了就业,他们真的是无所不能,唯“己”是图,不想会对他人造成何种影响,给自然、社会带来何种负面作用,也许大学精神已被高高搁置起来.

“美”,指人类对生存的纯朴和真诚.万物和谐,即为美之最高境界.美给人类带来了愉快感、满足感还有自由感.正是美的存在唤起我们对人格自由的追求.尚美是育德的一种境界.为此德育要揭示道德自由的魅力,塑造道德自由人格精神,培育超越世俗功利的自由处事心态[4].它的最高目标是要达成个体道德自由境界.美的艺术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审美艺术素质为目的,此类教育给予了教育者情感的生发,寄望于人的行为与感受吻合.对于美的追求是在求真和向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我们人类比较理想的境界.为了就业,就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才能,磨炼意志、锤炼品德,以最佳的成绩向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汇报.在就业难的形势下,我们试读一下大学生身上的“美”?

要学会爱,懂得同情、学会尊重和帮助,毋庸置疑,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前途,除了靠自身的拼搏奋斗外,外界的帮扶、关心也是至关重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人,愿意帮助他人并使之得到发展的人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而较高的社会认可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把个人的发展和他人、组织的发展紧密配合,这样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将来在社会上的成长也容易的多.

要学会用理性控制自我,少牢骚多做事,就目前来看,牢骚是普遍的社会现实,对“就业难”问题的牢骚也司空见惯,但我们都知道,在公共场合发牢骚,对个体与群体均没有好处 .经调查,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们最烦的就是员工发从众的牢骚,因为它必然会降低士气,影响凝聚力,给组织管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应有的阻力.因此,作为高素质大学生,应多做些思考,顾全大局,逐渐提高自我,才能增强自己各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是高级生命存在主体,有意识、有思维、有追求,人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精神的愉悦对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所以精神的愉悦美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及实践活动的必然追求.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不遵循美的原则,过度地追求物质需要,对精神方面的需要稍稍欠缺,因为物质的欲望沟壑难填,所以在实现就业的过程中根本感受不到舒心、自由,造成精神上的焦虑、空虚与失落.

总之,大学生要理性面对就业形势,平衡心态,要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有真诚的态度、有善意的行为、有尚美的心境.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天助自助者”,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就业这个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遵循真善美的原则,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若如此就业就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1]刘志山.真善美的哲学与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吴连星.真善美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价值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06,(8).

[3]姚红,李高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构建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10).

[4]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G446

A

1006-5342(2012)06-0129-02

2012-04-15

猜你喜欢
真善美人格美的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