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计机关的效能建设

2012-08-15 00:48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马艳萍
河南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办事效率职能审计工作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马艳萍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计机关的效能建设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马艳萍

目前,一些审计机关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有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改进,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当前审计机关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练就一身“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过硬本领,是摆在全体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计的职能及面临的审计风险

1.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指依照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和其他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合理、有效,进行独立监督检查,揭示错误和弊端,查明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处理决定,促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保护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的一种审计职能。

(2)经济鉴证。鉴证是指鉴定与证明。作为经济监督基本职能的一种派生职能,经济鉴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目等资料进行检查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并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凿的信息资料,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审计职能。

(3)经济评估。作为经济监督职能的其他衍生职能,经济评估是指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职能上,重点考核和评价其预测、决策、目标、计划、预算是否先进可行,其经济活动是否实现预定目标,其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的水平,管理人员是否有效地履行其经济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得到有效实施,以及对所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改进建议的一种审计职能。

2.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分类。一是客观性审计风险。现代审计采用抽样审计法,即根据整体的一部分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然而,样本和被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或多或少会有点偏差,这个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一般很难去除。也就是说,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客观性风险的损失程度,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二是潜在性审计风险。审计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审计风险的内容、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变化着的,风险具有潜在性。三是非故意性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是客观因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主观因素。但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大多是无意的,如缺乏审计经验的审计证据的搜集不足或不当,审计计划周密度欠缺等导致的审计风险都并非审计师故意所为。四是过程性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贯穿各方面的审计活动,即审计活动和审计风险是息息相关的。在审计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成因。一是外部因素。包括相关法律不完善,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审计业务范围的扩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某些企业的国有资产在改制过程中通过优惠政策大量让度或流失;管理体制原因;利益驱动原因。二是内部因素。包括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足;审计工作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思想道德原因;业务能力原因。

二、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考核指标设立不科学。大部分地方虽然制定了考核指标,但大多局限在一级考核指标上,在二、三级指标内容的设立上,有的不够科学,难以操作。

2.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审计人员习惯于老经验、老思路、老办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学习意识、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大多数审计人员都习惯于把老的报告拿出来,改个头,去了尾,里面内容换一换,换汤不换药,整个报告看上去没新意,观点和建议都很陈旧。

3.服务和责任意识不够。有些审计机关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大多数情况是满足于只要报告出了问题提了、罚款缴了,就意味着审计结束了,审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地为被审计单位着想,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而是“老大”意识比较重,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够,对通过审计工作来促进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规范的这一审计工作的职责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

4.协调和配合意识不强。目前审计机关开展效能建设存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不够,缺乏应有的合作精神等问题,主要体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意识不强,有些人认为搞效能建设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己。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讲得多、做得少,看的人多、真正做的人少,等靠的思想比较重,迎难而上的勇气不足。

5.学习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审计工作中抓不住要害、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该把握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反映了审计人员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够,着眼点不够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层次、水平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三、审计机关效能的衡量标准

审计机关效能不是个别方面运行状况的反映,而是机关办事效率、办事效果、办事效益3方面综合运行状况的反映,3者缺一不可。机关办事效率指办理事务的快捷程度;办事效果指办理事务的机关内部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办事效益指办理事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最小化。因此,审计机关效能的衡量标准就是:办事效率、办事效果以及办事效益的有效合理的统一。

四、加强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的必要性及根本目的

1.加强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的必要性。

(1)开展审计机关效能建设是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审计法的迫切需要。行政许可法第6条对行政机关提出“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审计法第38条提出“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工作效率”,第12条提出“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许多法律法规都以法的形式对机关效能建设提出了高要求。

(2)开展审计机关效能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迫切需要。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里的“大部门体制”就是按照全面、统一、精干、效能的原则,尽可能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加以整合,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实现部门职能配置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机关效能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要求。

(3)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审计机关与时俱进、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自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来,广大审计干部本着敬业奉献、克难勇进的精神,兢兢业业地为审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业务骨干的年龄已趋向50岁,相对过去,他们精力逐渐衰退,记忆逐渐减弱,视力逐渐下降,审计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老化已十分明显。而知识却在不断更新,经济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各方面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还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审计机关与时俱进、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4)开展审计机关效能建设既是落实中央关于建立高效行政管理体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当前审计机关管理中存在的少数不良现象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审计干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少数干部不注重学习、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等制约机关效能建设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懒散。主要是精神松懈,行动散漫,疏于学习,懒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惰性较强,习惯于凭主观臆断办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还骄傲自满。二是拖沓。工作不讲效率,拖拖拉拉,有的审计时间很久,审计质量却没有保障;有的干部经常抱怨说搞离任审计完全是走形式,但真正交办了任前审计,在规定的时间里又不一定能搞得出来。三是漂浮。主要是工作不扎实,有的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不务实,既没忙于工作,也没深入学习,无所事事;有的工作马虎,不负责任,蜻蜓点水,遇事应付推诿。四是软弱。主要是工作软弱无力,诸如会计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政策法规不熟悉,新的法规出台不及时掌握,文字材料不会写,计算机不会操作,审计没有深度等,审计效率和质量无从谈起。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制约审计工作的发展。

2.效能建设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增强服务质量,保证党和政府的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五、加强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的具体措施

1.以提高认识为支撑点推进审计机关效能建设。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审计干部要从关心爱护审计家园的深厚感情出发,要从有利于审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职业职责出发,要从珍惜长期辛勤工作换来的良好形象良好声誉出发,进一步切实增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想效能、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2.以制度建设为杠杆撬动审计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的根本,贯穿于审计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加强制度的配套完善。二是切实抓好已出台制度的督办落实。要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管事,不能把制度当摆设,要用制度促进办事效率提高,规范干部的行为。

3.以转变作风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切入点,狠抓审计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机关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反映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没有良好的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就是一句空话,要切实以干部作风促机关效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社会。

4.以提高干部综合能力为突破口强化审计机关效能建设。古人说“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人的质量决定工作质量。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是否拥有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是决定性因素,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是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以人为本,强化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综上,只有提高审计机关整体素质,社会才能对其认可,人民才能对其满意,审计机关效能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为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审计机关效能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提高机关效能,达到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及和谐审计机关建设的目标,仍需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办事效率职能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职能与功能
形色匆匆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