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高等学府境外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

2012-08-15 00:52李明海黄奕红
关键词:华侨大学研究生课程

李明海,黄奕红,杨 桦

(华侨大学 研究生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华侨高等学府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归侨子女以及国内青年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本文所指的境外生研究生主要包括:成长于中国海关关境以外的,现就读于中国大陆高等学府的研究生,主要包括海外华侨研究生、外籍华人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等。目前除了侨校,许多普通高校也招收境外研究生,逐步发展成为外向型高校。因此,对侨校境外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华侨高等学府对境外研究生培养针对性,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也可给外向型高校境外研究生的综合培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境外研究生教育规模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招生、培养、学位等相关工作的体系,统称境外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下同)。华侨大学近年来不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了境外招生宣传力度,吸引境外研究生生源。同时不断通过各种举措,调动学院的积极性,积极拓展境外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探索境外研究生培养的多种模式,为扩大培养规模提供有利条件。境外研究生的学位与教育特色更加明显。

一、现有境外研究生招生体制问题研究与分析

(一)相对于我国现行研究生招生的体制,华侨大学作为国内具有单独招生境外生权限的高校之一,境外研究生招生方面具有相对宽松的招生和录取政策。

1.考录方式灵活,自由度较高

相对于境内研究生招生和录取工作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程序,在时间、方式上都是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而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的招生和录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完整、严密、灵活的招生和录取体系。华侨大学的在香港、澳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京、广州等地共设有10多个官方报名点,接受报名和咨询,在每年的4~6月份组织统一入学考试、复试、录取工作。为了方便考生,初试一般安排的生源相对集中的香港、澳门、广州、北京等地进行。与境内研究生招考相比,境外研究生生的入学考试完全由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自主命题,自行组织进行,学校在整个境外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另外,华侨大学校内招收境外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可以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招生录取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境外研究生招生录取办法,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培养单位可自行开展工作,培养单位录取工作结束后,需将完整的招生考核、录取考生信息等报送研究生院备案。这给校内各培养单位相对充分的自主权,可以使境外招生、录取工作更具活力。

2.招生名额没有严格的限制,招生人数多多益善。

国家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每年对我们国家境内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高校分配研究生招生指标,也就是说每一所高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华侨大学在境外研究生招生方面,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整体上多多益善,这也是华侨大学作为华侨高等学府的特色和优势。即使学生数量过多时,学校也会调整境内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为境外研究生的招生入学服务[2]。

(二)境外研究生的招生,除了拥有相对宽松的政策之外,也拥有相对特殊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侨生或留学生的资格认定

港澳台研究生要想享受学校的招生优惠政策,须具备如下条件,持有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香港、澳门考生或持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湾考生。外国留学生需要具备如下资质,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华侨考生,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报名时考生本人必须持有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取得在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公证书或认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2.外国留学生应熟练掌握汉语或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六级以上

对汉语的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境外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

(三)华侨大学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在境外生招生各环节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新形势下,也存在着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招生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相对于同为侨校的暨南大学,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这说明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招生规模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2.境外研究生的来源分布不均匀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而欧洲、北美、澳洲等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生源规模较少;有待于学校加强境外研究生工作的力度,扩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提高欧美研究生在境外研究生中的比例。

3.工作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华侨大学在2012年以前,没有专职境外研究生招生队伍,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兼职”做境外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相关材料报送,直接投入境外招生一线的工作力量过于单薄。2012年6月借助于华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的契机,华侨大学在研究生院下设“境外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专职从事境外研究生的招生管理工作,相信随着相关人员的逐步到位,境外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一定能够上升到新的高度。

4.境外研究生的招生模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除了利用原来传统的招生方式,可以尝试利用中资机构、信用良好的中介进行招生。利用驻外中资机构不仅可以为学校招收更多的境外研究生,而且也为境外研究生的就业开拓出新的途径,现在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地等地即可讲中文和当地语言,又熟悉专业知识和中华文化的人才非常少,中资驻外机构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与信誉良好的正规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招生工作,将会取得一举多赢的局面,一则境外生源便于就近报名、参加招录工作,降低了报考的成本,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二则有利于华侨大学境外研究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三则中介机构业务得到拓展,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有生意可做。

二、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学位与培养工作特点分析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由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脱产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均在校本部完成;另一种是在职培养其课程学习和撰写论文可在校本部或校外完成。办学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境外研究生的校内办学、境外独立办学、与境外单位合作办学、与境外单位合作开展培养等形式。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总体上参照内地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只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面、学位授予等细节方面,对境外研究生的要求相对进一步细化,更符合境外研究生的培养实际要求。培养管理模式特点如下:

1.课程设置人性化,更符合实际需求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由培养单位按照境外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制定,境外研究生不需要修读政治课,在公共学位课中可以修读《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留学生、侨生的公共学位课可在《英语》或《汉语》任选一门作为“外语”。学校规定境外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与境内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相同;为了使境外研究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了解中国大陆,境外研究生在达到学位要求的最低分数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修部分相关课程;但是为了不影响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学校限定额外选修课程最好不超4学分。

2.境外研究生专业选择相对集中

华侨大学现有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境外博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3个学科,这3个二级学科境外博士生人数占境外博士研究生总数的90%以上,其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基本上没有境外研究生的身影。学校现有10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境外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建筑设计及理论、结构工程、法学(法律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旅游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9个二级学科,人数占到境外硕士研究生总数的80%以上;从一级学科的角度来看,华侨大学的境外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建筑学、法学、哲学等6个一级学科。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因教育体制的不同造成的境外研究生的基础较差,选择理工科毕业难度较大;以对中华文化感兴趣为主导进行的选择,总体偏向于文科类的学科专业;以应用性为主导进行的选择,总体偏向于华侨大学实力较强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工科学科专业。以上原因最终促成了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专业相对集中的局面。

3.境外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地点“按需设置”,相对灵活

华侨大学根据境外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为了方便境外研究生,课程学习地点有多种方案,供其选择。自费全日制境外研究生,在华侨大学校内跟随境内研究生在一起共同培养;自费兼读制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在华侨大学校本部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在华侨大学在境外开设的研究生班进行课程学习,具体的上课地点就安排在其生活所属地;当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为了方便境外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可利用节假日在华侨大学校内集中进行课程学习。华侨大学的这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帮外境外研究生降低了读研成本,节省了研究生不必要的时间,提高了办学的综合效率。

4.学位授予工作关键环节精细化管理、更符合境外生现状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流程和各项要求同境内研究生的要求基本一致。针对境外研究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研究院要求境外生既可以用汉语来撰写学位学术论文,也可以用英语来撰写学位学术论文。相对于境内研究生对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对境外研究生的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相对宽松,硕士研究生不需要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在境内外正式期刊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本学科学术论文,论文须以华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5.境外研究生的属地化教育特色逐渐增强

伴随着境外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影响的增大,学校为了使培养的境外研究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在生活的所属地,对于境外研究生属地化特色逐步加强。例如,华侨大学在澳门、缅甸等地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在完全遵照学校培养方案的要求的前提下,由培养单位按照境外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制定,并将所在地该科前沿的研究成果、所属地鲜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真正使研究生的所学有所用,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影响。

三、境外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问题研究与策略分析

随着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境外学位与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下力气用心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境外研究生基础相对较差的问题

由于港澳台侨、东南亚一带的研究生,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留学时多数都去了高等教育发达的欧美和澳洲等地区和国家;少数优秀和大部分基础还不错,同时又对中华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境外研究生多数选择就读境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等学府[3]。另外,国内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发展水平、教学内容等不一致,使其面对、接受和境内研究生基本相一致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时,绝大多数境外研究生会有一定的不适应。这样就使得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相对于境内研究生整体上差距较大。

华侨大学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采取了相对于境内研究生更强的弹性学制,3年不能按时毕业的,硕士最长可以5年毕业,博士研究生最长可7年毕业。老师和同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给与境外研究生同学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培养效果。学校对于境外研究生的教育的关键环节实行精细化的管理,以帮助境外研究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尽早实现顺利毕业。

(二)存在境外研究生对母校的归属感不强的问题

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中,存在着较大比例的自费兼读制研究生,这部分研究生正常情况下的课程学习都是在所属国(地区)进行,与导师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进行交流,只有和代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短暂交流,对于学校的历史、现状等都是通过间接手段了解的,印象不够深刻,造成了对于某校的归属感不够强烈。

学校对于在境外参加的研究生班自费兼读制研究生,学校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这些“境外研究生”能够多回母校,例如:个别课程或实践、毕业答辩环节要安排的华侨大学本部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代课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穿插一些关于母校的“趣事”或“故事”,关于母校在中国内地、在国际上办学的具体情况等,以强化境外生对某校的综合印象,提高境外研究生对母校的归属感。

(三)境外研究生的价值观如何正确引导的问题

绝大多数境外研究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境外,所在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模式等都与境内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造就了境外生在价值观方面与境内研究生具有明显的差异[4]。华侨大学开展境外研究生的教育工作目的之一就是使更多的海外年轻人客观地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使他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有更多的认同感,使更多的境外年轻人对中国大陆充满友好的思想感情。要想更恰当地给境外年轻人正确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境外研究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课堂教学中可以植入中国历史上或现实的鲜活例子,强化境外研究生对中华民族过去和现在的深入了解;日常管理工作中老师首先做到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处理境外研究生遇到的任何问题,从人类本性的角度上与境内外研究生产生共鸣;再从他们学规定,守规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与认同,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他们自愿地情不自禁地成为中国与海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2.在尊重境外研究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基础上,从境内外研究生共有的价值观入手,加强对境外研究生的引导。引导境外研究生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境外研究生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习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不参与有损于中国或居住国尊严和荣誉的活动,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4]。

(四)境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问题

华侨大学虽然境外研究生教育的起步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在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方面相对于国内境外研究生教育发达的高校,已经落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开设基本依据本国研究生的课程计划,参照导师意见适当予以调整;开设的全英文和中英双语授课的课程所占的比例较低;这样的课程学习安排没有结合境外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及学习需求,使多数境外研究生处于被动适应状态[5]。相对于境内研究生,境外研究生的中文水平不高,导致了其在整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不适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不利的局面,华侨大学鼓励各培养单位采用合作办学、学分互认、聘任境外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等多种培养模式,拓展境外研究生培养渠道,为境外研究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境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华侨大学成立了国际处,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推动促进华侨大学的国际化,这其中就包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加大双语课程的比例,尝试全英文课程教学,尝试建立全英语教学模块,最后实现境外生欢迎的部分学科专业全英文教学与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对一些中文水平不高,有对中华文化、中国情有独钟的境外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扩大了华侨大学境外研究生招生培养的层次和范围,为进一步扩大欧美、澳洲等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生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学管理理念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国际化,还需要使为境外研究生服务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国际化。最近几年学校逐渐加大了境外研究生管理队伍英语水平的国家化步伐。

(注:本文系华侨大学教育管理研究课题,关于省部级重点建设高校学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11HJY04)

[1]刘海琴,徐岗.华侨高等学校的境外生管理模式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08,(3):143-145.

[2]蔡振翔.论中国大陆高校的境外生教育体系[J].八桂侨刊,2004,(6):19-20.

[3]赵威,辛斌鸿.内地高校加强对境外生教育和管理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8-159.

[4]王雷.侨校境外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以华侨大学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3-4.

[5]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拉与研究生教育,2006,(7):47-50.

猜你喜欢
华侨大学研究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庆建国六十周年暨《祖国与我》联欢晚会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