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审计程序和方法

2012-08-15 00:50张敏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客户

文/张敏哲

(云南省审计厅 云南·昆明)

在商业银行审计中,信贷资产审计一直是审计的重点。所谓信贷资产审计,不仅包括对各项贷款的审计,而且包括承兑汇票、信用证、信用卡以及应收承兑汇票、信用证等或有资产的审计,这里主要谈笔者对贷款业务进行审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大致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70%左右。贷款业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一是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贷款三类;二是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分为信用放款、担保放款和票据贴现;三是按贷款行业划分有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等;四是按具体用途划分有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五是按贷款质量划分有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

贷款业务的一般流程为: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信贷申请与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签订贷款合同→审核提款条件→贷款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信贷业务在财务报表中通常通过“应收利息”、“发放贷款及垫款”、“贷款呆账准备”、“利息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在审计过程中,要将以上科目作为重点测试审核项目。

二、信贷资产审查的内容

审计应在了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形成过程、业务分类以及贷款审批发放流程和贷款管理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可信后,就该商业银行所属地方特点,明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核方向,构建一套配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思路,制定贷款业务审核重点及审核程序。在审计内容上主要有:一是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有无盲目追求盈利,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贷款投向限制行业等情况,即贷款投向审查。如集中对市政建设项目、房地产行业发放贷款或者违规向小煤窑、小水电等发放贷款等;二是贷款发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有无越权放贷、先放贷后审批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是否执行审贷分离;三是贷款的发放规模各年之间是否稳步增长,是否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四是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等无效抵押物;五是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有无虚报贷款质量;六是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贷款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七是根据贷款分类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是否充足、合理,是否与贷款变动情况配比合理;八是对关联方发放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并实行有效控制,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放贷规模是否超过银监监管额度;九是审查贷款集中风险,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三项指标是否超过银监监管额度,是否存在关系密切的贷款客户之间互保获取贷款;十是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有无因盲目追求利润,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十一是有无进行贷后检查,对贷款资金的流向有无进行相应的制约和控制,对贷款项目的建设情况有无进行一定的跟踪检查。

三、审计程序

(一)符合性分析。贷款质量审计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熟悉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发现贷款内在风险,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发现投向规律,比较各分类之间合理性,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1、贷款质量、投向和规模分析。一是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贷款行业投向变化趋势,若变化趋势与同期当地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二是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2、不同类别贷款余额比率分析。将商业银行五级分类贷款、投放行业类贷款、担保方式类等分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3、授信客户的集中度分析。一是获取单一客户和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授信及贷款余额情况明细表;二是查验贷款客户与其贷款保证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关联公司之间互保;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对集团外公司是否存在债务担保情况,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归还是否构成风险;三是审核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是否超过监管限额,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是否超过监管限额,前十家客户贷款总额是否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监管限额。

4、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分析:审核是否超过监管限额。

5、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例如进行行业投向分析、品种构成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和品种分布,从而发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

(二)实质性测试。对信贷质量的实质性测试,有赖于信贷内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审计证据验证贷款业务的真实性、贷款质量的准确性。审计应从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中去发现所需的有关贷款证据。

1、获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贷款数据。核对与财务系统是否一致,编制贷款汇总表,反映贷款结构全貌,指引实质性测试方向。

2、核对有关账目,审查贷款的真实性。检查会计总账信贷部门台账,查看与部门统计报表是否一致。追查借款合同、借据、会计科目,审核所发生的贷款入账的及时性、完整性。

3、根据选样结果发函询证,核实贷款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4、获取当期核销贷款清单、当期收回以前年度核销贷款清单,检查当期核销的管理当局审批文件或主管税务机关的审批文件,检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复核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针对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实质性测试,可以通过将匡算的平均贷款利率结合商业银行当地特色,与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基本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如发现有上下浮动较大的贷款利率应进行进一步审查分析。

6、如有贴现业务,需要关注:是否在期后已贴现给央行;检查贴现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贴现业务是否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相关票据实地盘点;对期后已托收及转贴现的票据进行期后审核。

7、如有进出口押汇业务,需要追加特殊查验程序:审验有关的押汇合同和单证抵押情况;检查进出口押汇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审验押汇的期后收回情况。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体,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虚假授信、冒名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收入不入账、账外经营等是贷款业务领域的主要案件风险。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审计和检查,一方面可以揭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使其更好地贯彻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提高资产质量,增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金融犯罪,对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研究》第五章.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防控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客户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还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