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2-08-15 00:50田晓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文/田晓川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永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这就需要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构建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能切实发挥其作用。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全程化教学考核体系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考核。第一步,未入校前,在发通知书的同时发一份就业期望调查问卷,让学生接到通知书的瞬间就去考虑将来就业的问题,由此可以让学生未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选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第二步,一年级开展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预测、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三步,对二年级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四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二、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多渠道提供就业选择

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建设,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载体作用,不断完善和充实就业信息网上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再者,加大就业信息的搜集力度,努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科研、工程和项目上的优势,积极动员职能部门、校友等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微博、QQ、飞信、同学会等各种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地收集有效的招聘信息,及时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一体化系统、飞信群等方式发布给毕业生。

三、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

1、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校与院系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全校就业指导工作,各院系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院系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校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校院系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2、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各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如期、足额到位,根据毕业生的人数按不低于1∶500的比例来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对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邀请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学校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聘请相关领域的理论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用人单位的专业人士共同来组成并担任机构的就业指导老师,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四、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改变不恰当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调整就业心态。加强宣传国家有关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到农村从教”、“服务西部计划”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去就业、创业,使就业形成合理的分流,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锻炼机会。

五、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就业工作小组要面向学生开展职业咨询,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要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结合大学生个人的专业、性格及兴趣特点,积极有效地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职业倾向;就业工作人员在对毕业生个体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以生为本,突出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习惯、择业方式、对所选择工作的适应状况及满意程度,加强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女大学生、贫困生、性格内向学生、冷门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学生等)的指导,适当地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是缓解就业压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加强探索研究,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实践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持。

[1]刘配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2]范亚菲,陈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3]陈国忠,赵金秀,伍方南.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