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2012-08-21 08:35张秀辉单静红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2期
关键词:伊立毒副中位

张秀辉 单静红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其中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15%~20%,预后差,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少行手术治疗[1]。化疗成为晚期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其中伊立替康(CPT-11)新一代药物的临床应用对治疗晚期复发性SCLC有较好疗效[2]。本院2007年3月-2012年2月利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3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为经病理学或者组织学证实Ⅲb-Ⅳ期的SCLC,之前均行过规律化疗及放射治疗,早期治疗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于常规放化疗治疗后6~26个月再次复发或出现转移,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单纯原发灶复发6例,伴对侧肺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10例,伴脑转移5例已行颅脑照射或伽马刀治疗,伴骨转移2例。骨髓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基本正常,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

1.2 方法 伊立替康200 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30 min或超过90 min;顺铂40 mg,静脉滴注,第1~3天。21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化疗前后分别给予格拉司琼4 mg静脉注射,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且化疗过程中均同时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以保护消化道黏膜及护肝药等辅助性用药。

1.3 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总有效率以(CR+PR)/总例数计算。毒副反应按WHO关于抗癌药物毒副反应标准评价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IV度。生存期从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开始计算。

2 结果

2.1 疗效 23例患者共完成80周期化疗,其中1例2周期,10例3周期,12例4周期。全组23例均可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9例(39.1%),稳定7例(30.4%),进展5例(21.7%),总有效率47.8%,1年生存率49.3%,2年生存率11%,中位生存期11.8个月。其中3期的患者生存率优于4期。

表1 毒副反应 例(%)

2.2 毒副反应 本组毒副反应多为可逆性,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缓解,11例患者于治疗1~3周出现腹泻,立即给予氯苯哌酰胺4 mg口服,1次/2 h,直至腹泻停止。只有1例出现明显乙酰胆碱综合征,发生在第1次应用伊立替康后,给予阿托品治疗后缓解,以后应用伊立替康前给予阿托品预防。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延长或者终止化疗周期者。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较轻。给予G-CSF治疗后,均可再进行化疗。脱发最常见。见表1。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一型。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decarboxylation)瘤。也有人认为其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中可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干细胞。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全身化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虽高度敏感,但极易耐药,常规化疗方案一般1~3个周期后便出现耐药[3]。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是能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1的抗肿瘤药,特异性作用于S期。单药治疗肺癌的有效率达28%。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该药由日本学者Yokokura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合成,90年代初在日本进行了顺铂+伊立替康的2、3期临床试验研究,有效率25%~58.5%,中位生存期44周左右,1年生存率33%~44%。3期临床研究对单用伊立替康、顺铂+长春花碱、顺铂+伊立替康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进行比较,有效率分别为23%、31.7%、43.7%;中位生存期42周、45.6周、50周。显示了伊立替康+顺铂治疗晚期复发Nsclc的疗效优势。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大部分为轻度反应,患者可耐受。本院应用伊立替康治疗量200 mg/m2,第1天给药,21 d为一个周期,主要有迟发性腹泻,此反应是本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出现第一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滴注本品后第5天,本组患者出现迟发性腹泻后,给予氯苯哌酰胺后均可得到缓解。未发生伪膜性肠炎严重病例。伊立替康最相关的药理学作用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可于用药后的第一个24 h内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本组乙酰胆碱综合征只有1例,发生在首次应用伊立替康后,给予阿托品治疗及预防后未再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通过给予止吐药等可减轻,停用化疗药后恢复。本组90%以上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G-CSF可以改善,不影响下一个化疗周期,该方案对红细胞、血小板影响不大。本组未出现明显外周神经毒性。总之笔者认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Noda K,Nishiwaki Y,Kawahara M,et al.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 comparedwith etoposide plus cisplatin for extensive 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92):85-91.

[2]徐建宇.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2,13(5):116-117

[3]彭晓军.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59-60.

猜你喜欢
伊立毒副中位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经验总结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