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2012-08-21 05:57段晓晶范军铭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期
关键词:膻中中脘针刺

段晓晶 范军铭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血管意外后的一种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1]。针刺治疗具有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经对笔者所在医院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来自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脑病科及针灸科,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80±9.60)岁,病程(2.80±1.60)个月;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2±8.12)岁,病程(2.50±2.0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属于轻中度抑郁。排除卒中前有抑郁病史、严重失语或认知障碍、合并心、肝、肾等脏器衰竭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不得再加服其他抗抑郁药物。对照组:不接受针刺治疗,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10.5 mg,早、中各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取穴:上星、膻中、中脘、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上述穴位,平补平泻,以局部酸胀舒适感为度,留针30 min,1次/d。4周为1疗程,两组共治疗8周。

1.4 疗效标准 西医根据HAMD量表进行评分,临床疗效以总分的减分率为评价;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情绪恢复正常;减分率>75%。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基本稳定;减分率为51% ~75%。有效:部分症状好转,情绪稍有改善;减分率为25% ~50%。无效:症状及情绪均无改善;减分率<25%。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使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HAMD评分(±s)

表2 两组治疗HAMD评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 30 22.13±5.29 9.76±2.28*△对照组 30 21.92±4.97 14.08±3.72*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属于中医学郁证的“因病致郁”[3,4]。针刺取上星、膻中、中脘、太冲为主穴,通调任督,健脑调神。上星又名鬼堂、神堂,《图翼》称此穴“主百邪癫狂”;膻中为气会、心包募穴和任脉经穴,总理一身气机,行气开郁,养心安神,配督脉上星,通调任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刺中脘,镇心安神,健运脾胃,化痰通络开窍;“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太冲乃肝经原穴,舒肝利胆、醒脑开窍。诸穴共用,调元神,顺阴阳,理气血,通经脉,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采用针刺治疗PSD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5],注重整体,全面调理,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

[1]林耀波,谭少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25 -2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各类精神病临床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9(5):318.

[3]祈琪君.中风后抑郁[J].现代实用医学,2002,14(2):93 -95.

[4]马欢.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7-538.

[5]彭慧渊,何希俊,赵明华.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7(29):425 -427.

猜你喜欢
膻中中脘针刺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