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2012-09-02 14:49魏庆民周彬史永堂张友良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低值高值标志物

魏庆民,周彬,史永堂,张友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危重症,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早期快速的识别高危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心脏生化标志物,目前多用于心肌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本项目对H-FABP与AMI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发病时间距入院时间小于2h的AMI患者60例,年龄(30~78)岁,平均(61.5±10.1)岁,男性41例,女性1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MI,且均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静脉溶栓史有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史、慢性心力衰竭、夹层动脉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骨骼肌疾病、脑梗塞、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前有大量运动的病史、发病距入院时间超过2h者。

1.2 研究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至发病10h内,每2h采血一次,进行H-FABP测定。H-FABP的最高值定为峰值。分别计算每位患者H-FABP峰值的平均值,将高于平均值的患者划分为高值组,低于平均值的为低值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百分率)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两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AMI患者60例,H-FABP达峰时间在(4~8)h间,峰值的均数为(59.92±23.12)ng/ml。以此为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H-FABP高值组为(n=28),H-FABP低值组为(n=32)。

发病后1个月,H-FABP高值组共有10例不良心血管事件(35.7%),低值组共同2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例(6.3%)。发病后1年,H-FABP高值组有13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46.4%),低值组有6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8.8%)。因此,近期观察结果和远期观察结果均提示,H-FABP高值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值组(P<0.05),其中高值组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多于低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虽多于低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表1)。

表1 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MACE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H-FABP是近几年发现的心肌标志物之一,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富集于心肌细胞胞浆中,胞浆与血液中的比值为2×105:1[1]。当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时,H-FABP可迅速释放入外周血中,其在血中出现时间较常用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Tn)更早,特异性较肌红蛋白更高,目前多用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而近几年,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H-FABP还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Kilcullen等[2,3]研究发现,H-FABP可独立于临床危险因素、cTn及其他的生物标志物来判断预后,特别是在没有cTn升高的患者,H-FABP可独立预测长期不良事件。McCann等[4]跟踪随访了291名AMI患者发现,H-FABP、肌钙蛋白T(cTnT)和NT-proBNP的升高均为预测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本研究在随访了1个月及1年时均发现,AMI发生后,H-FABP峰值水平较高组的MACE发生率高,说明H-FABP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好。其中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较高,这可能是因为H-FABP水平高的患者,心肌损伤重,心肌梗死面积大,由此造成心室重塑、充血性心力衰竭、室壁瘤的形成、附壁血栓的形成等MACE的几率较大。目前国内外均有研究认为,H-FABP水平可反映心肌梗死的面积。Glatz[5]观察了49例AMI发病后6h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现在AMI发病后3天,血肌酸激酶、H-FABP、α-羟丁酸脱氢酶浓度在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效力上无明显差异,并且心肌梗死面积越大H-FABP水平则越高。

总之,H-FABP酶峰水平升高预示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应当引起临床医生警惕。

[1]Petzold T,Feindt P,Sunderdiek V,et al.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 in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damage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Eur Cardiathorac Surg,2001,19(6):859-64.

[2]Kilcullen N,Viswanathan K,Das R,et al.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predicts 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identifies high-risk patients across the range of troponin values[J]. J Am Coll Cardiol,2007,50(21):2061-7.

[3]O’Donoghue M,de Lemos JA,Morrow DA,et al. Prognostic utility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irculation,2006,114(6):550-7.

[4]McCann CJ,Glover BM,Menown IB,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a multimarker approach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to hospital with acute chest pain[J]. Am J Cardiol,2009,103(1):22-8.

[5]Glalz JFC,Kleine AH,Van Nieuwenhoven FA,et 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a plasma marker for the estim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n human[J]. Br Heart J,1994,71(2):135-40.

猜你喜欢
低值高值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手术室一次性低值耗材套餐式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医院医用低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措施探究
手术室低值耗材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