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团体干预的实证分析

2012-09-06 04:5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团体成员

李 虹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4002)

应对方式指个体面对应激源或应激事件时,为了减轻其对自身的伤害所采取的有目的的认知和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将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干预大学生应对方式途径之一的团体心理咨询,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团体其他成员的行为、改善认知、体验情绪、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学会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师范大学709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测查,筛选出62名应对方式不良的大学生,通过面谈,并本着自愿的原则,选取31名大学生为实验组成员,其余为对照组成员.

研究工具.干预工具:自编的团体咨询方案,共包括8个单元的内容.评估工具:《应对方式问卷》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

训练方案.本团体训练方案的内容主要是以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为基础,针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应激事件所设计的.单元活动分别为“相逢是缘”(相识,订立团体契约);“认识压力”(认识压力的普遍性和两面性,学会释放紧张情绪);“管理情绪”(体验情绪的可控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棒”(学习从积极的角度认识自我);“成功有道(一)、(二)”(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人际富翁”(学会沟通和求助);“笑迎未来”(团体结束).活动形式包括游戏、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

研究过程.(1)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由主试对其进行集中施测,施测过程大约30分钟.(2)实施团体心理咨询.首先,筛选研究对象,设计团体方案;然后,由研究者担任团体领导,对实验组被试实施为期8周,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的团体心理咨询;对对照组被试不予干预;最后,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对照组的被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实施后测,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了解实验处理的效果.(3)数据处理.本研究所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实验组、对照组应对方式前测的差异比较

通过表2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应对方式前测量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应对方式前测的差异比较

2.2 实验组、对照组应对方式前后测的差异比较

通过表3和表4可知,实验组在“解决问题”、“求助”维度实验后得分大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责”、“幻想”、“退避”维度实验前得分大于实验后;“合理化”维度两组没有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得分各维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表2 实验组应对方式前后测的差异比较

2.3 实验组、对照组应对方式后测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实验后,实验组在“解决问题”维度得分大于对照组,在“自责”、“幻想”、“退避”维度得分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求助”维度,实验组得分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合理化”维度得分两组没有差异.

表3 对照组应对方式前后测的差异比较

表4 实验组、对照组应对方式后测的差异比较

3 大学生应对方式团体干预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经过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后测,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相比,在应对方式除“合理化”以外的其他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成员与对照组成员相比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而对照组成员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同时对实验组成员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应对方式与干预前相比,也是除“合理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都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组成员在实验干预后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实验干预前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而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这充分证明了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是具有显著效果的.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改善大学生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 团体干预效果的归因分析

通过对整个团体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回顾,归结起来本研究之所以能够对实验组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实施有效的干预,主要有以下原因:

4.1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群体动力学、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合理情绪理论为指导.在团体干预实施的过程中,研究者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团体气氛和强大的团体凝聚力,以求最大化发挥团体对其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影响.另外,研究者在活动中非常注重对团体成员的关注和尊重,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团体成员,而是通过成员之间充分的交流、探讨和学习,从同伴身上获得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行为.

4.2 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

本研究为了排除被试的心理疑虑和阻抗,采用根据实验前测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团体.在团体干预的形式上,不采用简单说教和知识灌输的枯燥方式,而代之以游戏活动、行为模仿和训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这样激发了成员兴趣和热情,自然也就提高了成员对团体活动的参与度.另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安排与本次活动相关的家庭作业,以求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团体干预的效果.

4.3 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本研究在团体活动方案设计方面主要是针对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和大学生常见的应激事件而进行的设计.针对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设计活动,力求从“病因”上着手治疗;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大学生常见的应激事件上,力图做到“对症下药”.

(1)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情绪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正性的情绪有助于个体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反之,负性情绪则使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从调控情绪的角度出发,本团体活动方案设计了“认识压力”和“管理情绪”两个单元,通过改善对压力的认知、体验情绪的可控性以及学会运用ABC理论控制自己情绪的训练,使团体成员学会并体验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地应对压力.从而在应对压力事件时,能够根据正确的自我评价,做出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应对方式.

自我概念对应对方式的影响.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在面对压力时,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个体倾向于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反之,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我最棒”单元,通过“三人行”、“多元排队”等游戏活动,使团体成员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团体其他成员的帮助从积极的角度认识自我.同时,在团体的交流中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缺点的,应学会正确认识这些缺点,乐纳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和支持.社会支持在应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丰富者面对应激事件,往往采取寻求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而社会支持缺乏者面对应激事件,往往采用退缩、回避甚至自闭的消极应对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个体对应激过程采取积极的认知评价,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情境,从而减轻其对身心的伤害程度;同时,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种.实践证明,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并不缺乏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而缺乏的是挖掘和利用已有社会支持的能力,致使其对身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高.如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愿或不会求助等.“人际富翁”单元主要通过“我说你剪”、“资源共享”等活动,使团体成员更真切、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到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差别、资源共享的益处等人际交往中的基本道理.从而提高沟通能力,增强求助意识.

(2)大学生常见的应激事件.研究表明,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功有道”使团体成员学会科学的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成功有道”使团体成员认识到意志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单元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由于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失策,以及缺乏意志力和创造力所导致的学习困难而设计的活动,试图通过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策略的学习,体验意志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应对学习困难问题的能力.而“人际富翁”通过提高团体成员的沟通能力和求助意识,也能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其人际交往问题.

5 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后,实验组被试在应对方式除“合理化”的各因子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被试在应对方式的各因子上都无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咨询作为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途径之一是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的.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并未对该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后续作用进行追踪研究,因此,无法了解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改善的效果是否具有持续性,这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和探讨.

: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竺培梁.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5).

[3]袁贵勇.中国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团体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