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饱和度动态监测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2012-09-06 07:31马焕英李疾翎侯振永杨志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北京101149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含气气层油水

马焕英,李疾翎,牛 朋 侯振永,杨志华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北京101149)

储层饱和度动态监测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马焕英,李疾翎,牛 朋 侯振永,杨志华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北京101149)

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而确定剩余油和水淹层的分布是挖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产测井储层动态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目前饱和度动态监测的测井仪器在海上的应用情况,经过渤海、南海西部、东海共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实践证明:储层饱和度测井不仅能应用于老井,过油管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的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指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也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井,采用长短源距C/O方法和中子寿命PNC测井方法,能确定裸眼井测井难以识别的低阻油气藏或可疑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力量!

海上油田;剩余油;水淹层;挖潜;饱和度动态监测

1 储层饱和度动态监测方法概述

目前,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为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剩余油气饱和度测井可以确定油气层剩余油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储层的动用程度、水淹层位和水淹方向等,此外,近年来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也应用在裸眼测井比较难以解决的低阻油层和可疑层的流体识别问题上,通过对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的有效运用,能延长油井见水时间,提高油藏采收率。当前,确定剩余油气饱和度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电阻率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方法。电阻率测井方法主要指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其主要技术有:斯伦贝谢CHFR(Cased Hole Formation Resistivity,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贝克阿特拉斯TCR(Through Casing Resistivity,过套管电阻率)和俄罗斯过套管电阻率仪器(Пересекаетаппаратурурезистивноститрубыпривода электронную)。放射性测井方法主要是指脉冲中子能谱测井,主要技术有:斯伦贝谢RST(Reservoir Saturation Tool,油藏饱和度测井仪)、哈里伯顿RMT(Reservoir Monitoring Tool,油藏检测仪)、贝克阿特拉斯RPM(Reservoir Performance Monitoring,剩余油饱和度)、威德福PND(Pulsed Neutron Decay,脉冲中子衰减)、豪特威尔PNN(Pulse Neutron Neutron,脉冲中子-中子)和大庆双源距碳氧比测井仪DDCO(Dual Detector Carbon Oxygen,双源距碳氧比)。每种仪器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一种仪器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由于海上完井方式与陆地油田有较大差别,过套管电阻率在陆地油田应用较广,但是其在海上油田的适用性还在试验之中。目前海上油田成熟的饱和度测量方法主要采用放射性方法,仪器为RPM和PNN。

2 具体应用实例分析

RPM测井技术自2001年推出后,已在渤海、上海、湛江等各海上油气田进行了115口井的测量,有效地解决了各油田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剩余油确定、油水界面的确定、水淹层的确定、低阻油气层流体性质的确定和水淹方向等;PNN测井技术2005年引进后,在渤海和海外印度尼西亚进行了17口井的测量,根据PNN测井解释成果对5口问题井进行了修井并采取了相应的复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达到了控水、增油、降低气油比的目的。

2.1 RPM-CO确定油藏剩余油饱和度

X1井补孔前测量RPM-CO(Reservoir Performance Monitoring-Carbon/Oxygen,剩余油饱和度碳氧比),落实A油组的剩余油情况,为下步补孔措施提供依据。资料解释后,发现1775.0~1780.0m层段没有动用,补孔后产油量增加明显,产油量由80.0m3/d增加到320.0m3/d,含水率由90.0%左右降低到40.0%左右。

2.2 RPM-PNC确定气层的含气饱和度

2005年X2井的邻井相应层位打开后初期产气量较高,但经过一个星期的生产,产气量几乎降为0。在X2井施工作业前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对该井进行了RPM-PNC(Reservoir Performance Monitoring-Pulse Neutron Decay,脉冲中子寿命)测井作业,落实该井含气饱和度情况。资料解释显示1312.1~1321.1m层段目前含气饱和度为64.5%,与原始含气饱和度65.9%基本一致,因此建议打开该层(图1)。射孔作业于2006年1月9日结束,日产天然气平均为3.3×104m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 X2井RPM-PNC解释成果图

2.3 PNN有效识别气层

2008年X3井为了验证东营组顶部的气层并确定其饱和度,进行了PNN测井。在1846.4~1852.5m处,PNN的长短源距计数率曲线存在明显的包络,显示为明显的气层。利用PNN测井的Σ值曲线计算得该层目前的含气饱和度80.0%,与原始地层含气饱和度(电阻率计算得到)基本一致(图2)。

图2 X3井PNN测井解释成果

2.4 饱和度测井确定疑难层位

X4井裸眼测井资料显示在1451.0~1454.5m电阻率为4.0Ω·m,有可能是低阻油层,为了证实该段含油性质,进行了RPM-CO测井。RPM-CO测井资料显示在1450.0~1460.0m计算含油饱和度约为80.0%左右,从而证实了1450.0~1460.0m井段内电测解释的可能油层为油层,且根据射孔原则该层已射开,生产情况正常,日产油10.0m3。

2.5 饱和度测井确定油水界面

H2是某油气田B油组的主力油层,孔隙度21.6%~23.5%,有效渗透率(210.0~450.0)×10-3μm2,该层下部分布较大范围的底水,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开发,底水锥进,油水界面上升较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明确油水界面位置,2003年分别对A4井、B3井和B7井进行了饱和度监测,通过对RPM-CO的资料解释,发现A4井油水界面由原始油水界面(2420.0m)上升至2400.0m,上升了20.0m;B3井油水界面由原始油水界面(2331.0m)上升至2328.0m,上升了3.0m;B7井油水界面由原始油水界面(2654.1m)上升至2646.0m,上升了8.1m。资料解释成果为掌握油水界面推移规律,进而分析注水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2.6 多井饱和度测井推测来水方向

原来地质认识C组气层是封闭式的,采用的衰竭式开采,但目前C-6井和B-8井之间的5井由于高含水已经停产,那么来水方向在哪?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区块平面上设计并开展了多井饱和度测井,即A-3井、B-8井、C-6井进行RPM-PNC测井,推测水的来源。通过RPM资料解释,发现C-6井C组气层饱和度下降了32.3%,B-8井C组气层饱和度下降约30.0%,而A-3井C组气层含气饱和度与原始含气饱和度基本保持一致,结合地质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水由北向C-6井、B-8井至A-3井推进(图3)。

图3 C-6井、B-8井、A-3井位置关系示意图

3 结论

通过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在海上油田的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RPM和PNN可以过油管测量,不需要提出生产管柱,适合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情况。

2)RPM和PNN不仅能确定单井的剩余油气饱和度,还能确定开发井疑难储层的流体性质,为勘探阶段储量计算和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

3)饱和度测井结合区块地质、油藏和生产动态资料,能通过多井测量确定区域上油水界面位置、来水方向和储层动用情况,为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以及分析注采关系提供依据,是油藏中后期开发不可缺少的测量项目。

[1]郭海敏.生产测井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郭海敏,戴家才,陈科贵.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吴锡令.生产测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黄隆基.放射性测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黄志洁,王林根.动态监测技术在海上某1油气田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8,32(3):281~284.

[6]黄志洁,邱细斌.储层性能监测仪(RPM)及其应用[J].石油仪器,2004,18(2):43~46.

[7]Atlas公司.储层性能监测(RPM)使用手册[Z].1999.

[8]Gilchrist W A,Prati E,Pemper R.Introduction of a new through-tubing multifunction pulsed neutron instrument[J].SPE56083,1999.

[9]Markovic Z.PNN interpretation with new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software[A].PNN Annual Conference 2006of HotWell in Austria[C].Klingenbach,Austria,2006-12-29.

[编辑] 龙 舟

P631.84

A

1000-9752(2012)06-0104-04

2012-02-20

马焕英(1975-),女,1998年江汉石油学院毕业,硕士,中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测井解释与油气藏开发地质方面的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含气气层油水
水平井油水两相中的RAT流体成像分析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涪陵页岩气层构造变形量化研究获新进展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油水两相流超声波衰减测试方法
船底凹槽气层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煤层气含气饱和度与解吸压力对排采影响分析
误区:维生素K需补充,但要远离“油水”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