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发展的动态分析

2012-09-10 03:58赵琳高楠楠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空腹

赵琳 高楠楠

(北京小汤山医院,10221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在老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的形势下,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大,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2006—2011年北京市某单位老年人群参加健康体检,对老年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群慢性病的发展情况,以引起社会关注,共同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年龄≥65岁。本文抽选2006—2011年在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北京市某单位退休老年人群(年龄≥65岁)。其构成(表1)。

表1 参加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构成情况

1.2 病史和体检 由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进行询问、临床检查和诊断,用统一的体检表详细记录病史和体检结果。

1.3 实验室检查 空腹采血,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正常血压高值、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冠心病采用WHO制定的标准诊断[1]。

血脂异常的判断以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推荐的标准为依据[2],总胆固醇(TC)5.20~5.71 mmol/L为边缘升高,≥5.72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三酰甘油(TG)≥1.70 mmol/L为高TG血症;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中的一种即判断为血脂异常。

脂肪肝诊断标准:腹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所制定的脂肪肝影像学诊断标准[3]。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趋势(图1)由图1可看出,2011年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78.43%,男性为76.26%,女性为82.41%。2006—2011年,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基本持平,6年的总体平均患病率为71.84%,未有明显变化。6年中,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几乎持平,在2011年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病率稍高于男性。

2.2 2006—2011年老年人正常血压高值的发生率趋势变化(图2) 由图2可看出,2011年老年男性血压正常高值的发生率 (13.13%)高于女性 (10.19%),总体发生率为12.09%。2006—2011年,老年男性、女性血压正常高值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从2006年的2.53%上升至2011年的12.09%;而且在趋势图上,2008年(5.88%)和2011年(12.09%)有两个高峰。

2.3 2006—2011年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图3)由图3可看出,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8.76%,男性为32.32%,女性为22.23%。2006—2011年,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基本持平,平均年发病率为27.13%,老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2.4 2006—2011年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的变化(图4) 由图4可看出,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群的空腹血糖受损率为6.54%,男性为6.06%,女性为7.41%。2006—2011年,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无显著变化,6年的平均发生率为6.17%。从2006—2010年,老年男性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在2011年,老年女性的空腹血糖受损率(7.41%)稍高于男性(6.06%)。

2.5 2006—2011年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变化(图5) 由图5可看出,2011年老年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3.33%,女性为24.07%,总体为30.07%。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变化。6年中平均患病率为33.26%,男性为33.46%,女性为32.87%。

2.6 2006—2011年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变化趋势(图6) 由图6可看出,2011年老年男性血脂异常发生率为31.31%,女性为39.81%,总体为34.31%。从2006—2011年,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老年男性发生率低于女性。

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城乡差别不大,男性为22.2%,女性为15.9%;≥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23.4%[4]。本文中发现北京市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上述研究。

2.7 2006—2011年老年人冠心病的发展趋势(图7) 由图7可看出,2011年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为30.30%,女性为28.70%,总体为29.74%。2006—2011年,老年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基本持平,6年的平均患病率为29.07%,老年女性的患病率(32.59%)略高于男性(26.99%)。

济南市老年人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2.88%[5]。本调查中,北京市老年人冠心病的患病率低于上述研究。

2.8 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及相关情况变化趋势(图8) 由图8可看出,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顺位是:高血压病(78.43%)、血脂异常(34.31%)、脂肪肝(30.07%)、冠心病(29.74%)、糖尿病(28.76%)、血压正常高值(12.09%)、空腹血糖受损(6.54%)。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三者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情况趋于持平,空腹血糖受损、血压正常高值的发生率较低。

图1 2006—2011年老年高血压病变化趋势

图2 2006—2011年老年高血压正常高值变化趋势

图3 2006—2011年老年糖尿病变化趋势

图4 2006—2011年老年空腹血糖受损变化趋势

图5 2006—2011年老年脂肪肝变化趋势

图6 2006—2011年老年血脂异常变化趋势

图7 2006—2011年老年冠心病情况变化趋势

图8 2006—2011年老年慢性病及相关情况变化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有调查显示,我国2006年城市居民前3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3种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死亡总人数的62.01%,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在男女两性人群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6]。

1)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人,占我国成年人的近1/5[7]。有资料研究表明,中老年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病,并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病率也是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发现,>60岁患者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56.17%,但是≥70岁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为20.55%[8]。本文的研究中,2006—2011年,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基本持平,6年的总体平均患病率为71.84%,未有明显变化。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上述研究。

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变化是动脉的病变,如果患者的血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9]。高血压是临床上公认的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均由多种代谢障碍及生理功能紊乱引起,3种疾病共同的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严重者易并发冠心病、糖尿病[8]。2003年美国JNC-7报告中强调指出,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自115/75 mmHg(1 mmHg=0.133 kPa)每增加20/10 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相应增加1倍;55岁血压超过120/80 mmHg者有90%的机会以后会发展为高血压[10]。研究证明,在血压升高之前的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动脉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已经发生了中层增厚[11],血压正常高值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分析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现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高龄、饮酒、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压正常高值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相同之处,应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预防肥胖,防止血压正常高值进展为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2]。本调查中发现,2006—2011年,老年男性、女性血压正常高值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血压正常高值总体发生率达到12.09%,老年男性达到13.13%,女性为10.19%。

2)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中国居民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老年人群尤为明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迅速增加[13-14]。美国是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根据美国CDC最新公布的1999—2002年美国国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0.9%。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3%,城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3.17%。美国老年人群患病率高于中国。但以经济收入较高的大城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与美国比较,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16.79%)已经接近美国水平[15]。本研究中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8.76%,明显高于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2006—2011年,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基本持平,明显高于上述研究中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空腹血糖受损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反映患者自身胰岛细胞的基础功能以及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每年有2%空腹血糖受损者可能转化为糖尿病,大约是普通人群糖尿病发生率的2倍[16]。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18 mmol/L,城市显著高于农村,中国超过21%的城市老年人处于高空腹血糖状态,29.5%的大城市和21.6%的中小城市老年人空腹血糖≥5.6 mmol/L[15]。本文中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率为6.54%,男性为6.06%,女性为7.41%,显著低于上述报道中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的水平。2006—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群的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无显著变化。

3)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脂肪肝已成为继肝炎之后的第二大肝病,成为危害健康的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发病率极其高,危险因素复杂。有研究发现老年人脂肪肝总患病率为37.69%,男性为38.00%,女性为37.40%[17],均高于本文中2009年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31.02%)水平。本文中2011年老年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降至33.33%,女性为24.07%,总体为30.07%。

有学者认为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18]。胰岛素抵抗是由于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以胰岛素手提后信号传导障碍为主,是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共同基础。脂肪肝的早期病变是可逆的,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有资料表明,高脂血症,特别是高TG血症与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脂血症不仅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同时脂肪肝又影响TG、TC的正常代谢[19]。有效地减低体质量和血脂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手段,适当运动是预防脂肪肝发生的有效途径[20]。因此,老年人应注重合理运动,有效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发生。

4)影响血脂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饮食、运动、肥胖、疾病等。同时,血脂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形成、发生、发展相关联。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21-22]。高TG血症已经是我国人群脂质代谢异常的常见类型,高TG与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关联,是多种危险因素的标志;多数高TG血症的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在高TG患者中,47%合并有超重或肥胖,33.7%合并有高血压病,24.5%合并有高TG血症,9%合并有糖尿病,8.4%合并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男女两性高TG症者同时伴有其他“经典”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均高达70%以上[23]。超重和肥胖显著增高血脂异常率,主要反映腹部脂肪积聚的腰围对血脂的影响更为显著,人群中腰围增大是影响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24]。

上述慢性病的发生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干预。总之,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饮酒,坚持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质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慢性病的积极手段。

[1]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272,797-798.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27.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4]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39(5):306-310.

[5]黄凤珍,庞栋,刘军.济南市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71-272.

[6]孙琳,肖骞,李学云,等.我国主要慢病死亡分析与相关危险因素干预[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4):407-408.

[7]裴正学,张桂琼.高血压病漫谈[J].甘肃医药,2009,28(4):241-244.

[8]陈丽萍,周万先,武俊华.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病情况与伴随疾病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55-1456.

[9]陈捷,赵秀丽,武峰,等.我国14省市中老年人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7,90(40):28-32.

[10]ChobanianAV,BakrisGL,BlackHR,etal.The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7[J].JAMA,2003,289(19):2560-2571.

[11]Greenlund K J,Croft JB,Mensah GA.Prevalence of heart of disease and stroke risk factors in persons with prehyperten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99—2000[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4,164(19):2113-2118.

[12]庞文跃,孙兆青,郑黎强,等.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和血压正常高值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3):241-243.

[13]杨晓光,孔灵芝,翟凤英,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总体方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1-474.

[14]朴建华,张坚,赵文华,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质量控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4-478.

[15]付萍,满青青,张坚,等.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分布及糖尿病流行特征[J].卫生研究,2007,36(5):542-544.

[17]陈国生,丁宏建,许震宁.杭州市下城区企业退休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3):59-61.

[18]王光助,应光荣,朱旭昱,等.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28-1229.

[19]陈莹,王莉瑛.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02,7(4):256-257.

[20]辛沈,耿玫妹,杨宏梅.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0,4(11):1716-1717.

[21]梁晓琴,南颖,邵汝才.天津市居民血脂水平与非膳食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6):255-257.

[22]何邦平,王桂清,赵德山,等.中国八城市中风危险因素干预实验前后人群血压核生化指标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14(3):129.

[23]张庆军,祝淑珍.我国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4):1-4.

[24]徐小玲,唐新华,金宏义.浙江省三地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关系的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2):117-120.

猜你喜欢
脂肪肝患病率空腹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