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两种方法探讨

2012-09-10 03:57王秀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理盐水插管气管

王秀娟

(河南焦作中州铝厂职工医院,453832)

临床工作中大多数脑外伤术后患者仍需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水分丢失、长期吸氧、卧床是形成痰痂和导致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生命。我院对于此类患者两种管道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现将方式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10年在我院接受脑外手术并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其中46例患有脑干损伤,12例患有脑肿瘤,4例患有听神经瘤。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2~73岁;其中28例患有脑外损伤,8例患有脑肿瘤,4例患有听神经瘤。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再配合生理盐水注入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 常规护理方法 ①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引流,头部抬高10°~15°为宜,每1~2 h变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防止局部损伤。当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头、颈、胸在一条直线上。②对患者的吸痰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进行。呼吸道分泌物、坏死脱落的痂皮易造成呼吸道堵塞,随时危及生命,故应随时吸痰。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遵循一次一管、一用一换的原则。吸痰管使用前要放入生理盐水中测试是否通畅及吸力大小。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操作时左手夹闭吸引管,阻断负压,右手持吸痰管,在慢而轻柔的动作下送吸痰管至深部,放开左手充分吸引,右手左右旋转或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出痰液,切勿上下抽动。在吸痰前、后适当吸入100%纯氧1~2 min;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判断痰液黏稠度,吸痰时要遵循先吸气管,后吸鼻腔和口腔的原则,防止气管、肺部感染。吸痰前后听诊肺部,以评价吸痰效果。③湿化气道。呼吸道相对湿度95%~100%,是黏膜-纤毛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5%~65%。气管导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气体湿度,并每隔1 h滴入1~2 mL湿化液即盐水20 mL加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各1支以湿化气道。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保证呼吸机湿化瓶水温在30~32℃,以保证吸入气体的湿化。患者气管插管3 d后有大量黏稠痰液积聚,可能导致痰栓形成时应增加使用雾化治疗,用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30 mg雾化20 min,2次/d,可使气道湿润、稀释分泌物,有利于黏膜-纤毛系统转运,降低气道痰液的黏稠度,使痰液容易排出。雾化后15 min内要翻身叩背,彻底进行吸痰,将气管内分泌物反复吸净,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两肺均无音为止。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病室要做到紫外线消毒2次/d,30 min/次。④定时翻身叩背。应每隔1~2 h帮助卧床患者翻身拍背1次,同时注意对头部手术部位和气管管道的保护。拍背有利于排痰,可使稠痰液松动,改变附着位置,有利于吸引或排出。拍背方法:将五指并拢向掌心弯曲呈空心拳,从肺底到肺尖反复叩击背部,拍背力度以患者胸廓随着拍背一起颤动、有咳嗽反射者能引起咳嗽反射为宜。⑤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嘱咐家属注意看护病人,防止意外拔管。因气管导管一旦脱出,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一旦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套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⑥加强清醒患者的健康宣教。咳嗽利于细小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排出,应向病人解释自主咳嗽的重要性及吸痰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⑦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应劝慰病人家属,说明医护人员正在尽力抢救,家属也应积极支持,此刻家属救治病人的决心可能影响病人痊愈程度乃至生命,给患者及家属耐心详细讲解病情及治疗的方法和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康复程度和康复时间,让患者对此次的治疗有整体的了解,以便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 特殊护理 ①对于实验组患者,除了以上的常规护理之外,另外采用了特殊护理方式。对于气管痰液的清除方式,3次/d抽取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生理盐水10 mL,将针头贴近气管插管管壁后快速的推注,目的在于引起患者呛咳及时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昏迷病人呛咳反应迟钝,咳痰无力要及时吸出痰液和盐水。吸痰前后最好给患者吸5 min左右的100%高浓度氧,防止吸痰过程中出现缺氧及窒息现象,所以整个吸痰过程要快,切忌不要反复抽查吸痰管、负压不宜过大,护理人员要严禁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吸痰或进行此项操作。②由于昏迷病人咳痰无力和头部血肿,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在术后不要过多的搬动和翻身,应协助病人叩背排痰,吸痰时掌握好深度,要超过插管的长度,不要过浅,由于痰痂一般在插管后1~2 d形成,3~5 d为痰痂形成的高峰时间,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浅且快,30次/min以上,心率100~160次/min,或是有些病人出现躁动、面色潮红、口唇青紫、血压较以前升高、血氧饱和度异常,常规吸痰无痰液吸出,多数为痰痂形成所致[2],护士要及时采取吸痰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 结果

实验组中无一例出现痰痂和肺部感染,对照组出现3例痰痂和肺部感染。实验组的护理方法对抑制痰痂形成和预防肺部感染效果显著(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通过此次临床探讨比较表明,在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可明显减少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

[1]朗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32(12):731.

[2]吴晓燕.脑外科手术病人气管插管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91.

猜你喜欢
生理盐水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