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三元素理论探析

2012-09-18 06:55王秀梅
关键词:舞弊财务报告手段

王秀梅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 财务部,河北 邯郸 056000)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会造成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虚假信息的泛滥会严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破坏资本市场 “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发展原则,打击并挫伤投资者的信心,是诱发经济市场混乱乃至崩溃的主要因素。识别并消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舞弊与反舞弊理论

多年来,世界许多经济学家在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会计信息虚假的甄别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具有较强理论性及可行性的多种方法及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三角理论:由美国的德劳伦斯索耶先生提出,是最早讨论舞弊因子学说的理论。德劳伦斯索耶先生被称为美国审计界内部审计之父,他认为:“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是贪污雇主资金必备的三个条件”。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GONE理论:在美国流传最广的舞弊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的关键因素有四个:贪婪(G-Greed)、机会(O-Opportunity)、需要(N-Need)、暴露(E-Exposure)。

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理论: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组成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因子。由进行自我防护的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是一般风险因子;处于组织或团体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是个别风险因子,而且因人而异。该理论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关于形成企业舞弊的风险因子的学说。

企业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全面地阐述了企业反舞弊的防止体系。认为: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独立审计可以作为防止企业舞弊的四道防线。

二、三元素理论

三元素理论是梁杰、刘英男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建立的,该理论指出:诱因机会和手段是财务报告舞弊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诱因(首要元素)、机会(必备元素)、手段(关键元素)。当同时具备这三个舞弊因素时,舞弊就很有可能发生。图1所示为三元素理论模型,关于该模型的具体解释如下:

(一)诱因(首要元素)——巨大的利益驱动成为舞弊的原动力

关注对象之一:欲取得上市资格和获取再融资资格的公司。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近三年连续盈利,预期利润率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股份公司才能够公开发行股票。许多公司上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而实际财务状况达不到联系三年盈利的条件。因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顺利上市,便选择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掩饰实际财务状况,从而达到获取上市资格的目的。此类情况主要会出现在刚刚上市的公司。

对于已经上市而需要再融资的公司,我国证监会对其融资资格监控非常严格,需要满足的条件也相当苛刻,即:“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数额超过发行前一年的净资产额,其发行完成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并不得低于发行前一年的 70%;拟增资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于6%,并且上市后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 10%”等。在这种严厉控制下,那些财务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为了取得再融资的资格便不惜以身犯险,制造假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舞弊以粉饰其财务状况。因此,融资需求越迫切,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越大。

关注对象之二:存在摘牌退市和避税、逃税或推迟纳税可能性的公司。

按照我国《证券发行与暂行条例》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停牌,若在限期内不能扭亏为盈的,其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我国股票市场较为特殊,募集资金的成本很低,而募集量又可以非常大,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宁愿冒险舞弊也不愿被停牌退市,因此存在摘牌退市和避税、逃税或推迟纳税可能性的公司舞弊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为实现避税、逃税或推迟纳税的目的,许多上市公司采取各种手段调节利润,粉饰财务状况,所以可以得出以下推论:如果某家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处于行业前茅,但纳税额却较少,则该公司舞弊的可能性便较大。

关注对象之三:处于财务和经营困境的公司。

该类公司可能会遭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抛弃,因而其有掩盖自身不良财务状况的强烈动机。1987年美国 Tread way (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委员会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舞弊性财务报告一般会与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联系在一起。1999年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跟踪研究了204家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发现财务状况不佳是这些公司舞弊的主要原因。

(二)机会(必备元素)——环境控制的缺乏使舞弊成为可能

由公司股权结构提供的机会: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控股地位,同时国家股的产权归属较为模糊,股东主题也不明确,因而很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此外,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内部职工股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等等,这些均是促使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内部人控制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国际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示为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示为显著的负相关性。由此可见,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关联非常密切,因此,以下上市公司是甄别财务报告舞弊的重点关注对象:即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股权结构过分集中及高度分散的内部人控制的上市公司。由此推论:国家股与法人股持股比例越大则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越大。

由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结构提供的机会:董事会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庞大可能会限制董事个体对关键问题讨论的参与程度,从而出现一手操纵和控制董事会的局面。Yermack 的实证研究表明,大规模的董事会不能有效地约束和监督管理者,而小规模的董事会却可以。一个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应限制在8-9人,保持规模较小的董事会也有助于提高业绩。可见,庞大的董事会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息息相关,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均容易导致财务报告舞弊。

监事会的职能之一是检查公司的财务及其他会计资料,核查向股东大会提交的全部资料,以便有效防止监事会因规模过大或过小而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监事会监事权的合法有效实施,对于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公司和债权人利益至关重要。

由激励约束机制提供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体制较为成熟的国家,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设计比较合理完善,且这类人员往往是通过竞争产生的,故而激励和约束功能较强。但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却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行政色彩很强,控制方会直接委派或任命经理人员,因此在我国市场约束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人容易为了职务晋升或获取政治好处而进行财务报告舞弊。

图1 三元素理论模型

(三)手段(关键元素)——变化多样的欺诈手段促成舞弊的实现

上市公司所采用的财务报告舞弊手段五花八门,然而无论手段多么高明,其财务指标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异常情况,监察人员应该充分掌握财务指标异常的相关规律,才可以快速判断财务舞弊现象是否出现,从而使分析效率提高。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利润总额,可能采取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调整利润总额手段之一

通过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虚假销售或提前确认销售的手段来调整利润。通过这些方法舞弊,会导致上市前公司的资产增加,但这些方法是无法取得现金的,因此当出现这些舞弊手段时,上市公司就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占用,在财务指标上则体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急速下降;同时由于虚增收入而导致相应的税金与收入不匹配、所得税与利润不匹配;所得税与利润总额比重较低,虚增收入还会导致利润的增高,销售收现比重不足。

2.调整利润总额手段之二

通过费用资本化、推迟确认费用的方法提高利润。这种手段的出现,将导致上市前公司的一般费用下降,而资本化的费用却增高,于是相关财务指标如财务费用占负债总额比重上升,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升等。因此财务费用占负债总额比越高,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3.调整利润总额手段之三

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这类舞弊手段出现时,上市公司会将操纵重点转移到采购与销售活动的关联交易上,故在甄别时,应重点核查该类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同时关注交易价格是否合理和交易的时间是否集中在年底,还要追踪该交易收入的资金到账情况及有无相关会计报表在日后大宗退回的情况等。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则很可能存在操纵利润的现象,同时,其他业务收入占流动资产比率也会出现相应异常。因此得出推论: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频繁程度越高,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结语

舞弊三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其中诱因是内生动力,机会与诱因相互关联提供了外在空间,而手段则是行为策略的选择,其作为直接工具,来确保目的的实现。因此,全面的舞弊识别模式应当包括这样三个元素。

[1]梁杰,刘英男.会计舞弊行为理论和甄别技术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2]Tread way. 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 [R].1987.

[3]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1999.

[4]David Yermack. Flights of fancy: Corporate jets, CEO perquisites,and inferior shareholder returns [R].2007.

猜你喜欢
舞弊财务报告手段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构建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