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

2012-09-25 11:05
图书情报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嵌入式馆员学科

初 景 利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0)

·学术观察·

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

初 景 利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0)

基于对高校图书馆和中科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的调查,揭示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意义的认同,从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系统嵌入、时空嵌入、能力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八个方面,阐述学科馆员的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嵌入方式的特征与要求,从不同层面,总结和剖析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和克服难点之道。

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服务

1 概述

西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尽管由于内涵的变化很难界定其产生的准确年代,但可以肯定地讲,学科服务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变化的概念和服务领域。今天,西方的学科服务一方面强调学科馆员的联络角色[1],另一方面更强调学科馆员的嵌入性。许多图书馆设立“嵌入馆员”计划[2],提供嵌入教学与科研的深度学科服务,其中尤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专员”为代表[3]。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最早引进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中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立了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标志的第二代学科馆员服务模式[4],推动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变革、服务机制的创新和服务层次的提升。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三期将学科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自2010年11月起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办学科馆员培训班,连续在上海、成都、西安、厦门、秦皇岛共举办5期,共有197家大学图书馆的322人参加了培训(不包括旁听),对全国高校图书馆深入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提出了“融入教学、嵌入科研”的学科服务战略。

为系统地了解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深入挖掘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需求,剖析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笔者利用为CALIS学科馆员5期培训班授课的机会,以问卷的形式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调查。共回收288份有效问卷。与此同时,还针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分馆的学科馆员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回收33份问卷,共计回收321份问卷。问卷设计了3个闭合问题和3个开放问题。3个闭合问题是:您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4个选项)、您认为学科服务的嵌入方式哪些是重要的(8个选项)、您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目前的难点在哪里(8个选项),均为多选题。每个选题提供非常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坚决反对、说不清5个层级。3个开放问题:您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您希望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能帮助您解决哪些问题?此外,还提供了“其他意见和建议”供填写者自由选择。321名答复者中是学科馆员的有213人,占66.4%,不是学科馆员的有95人,占29.6%,未答复者13人,占4%。答复者担任学科馆员的年限不等,但三年以内的占到一半以上(见表1),服务的学科领域相对较为均衡(见表2)。

表2 学科馆员服务的学科领域

(注:表2中总数累积人次超过321人,是因为有9人服务于2个学科领域,5人服务于3个学科领域)

答复者中,男性占24.6%,女性占69.2%(6.2%未回复),可见学科馆员和潜在的学科馆员(参加培训的非学科馆员可认为是潜在的学科馆员)中,女性占绝对的主体。而在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和50岁以上各有2人(各占0.6%),25-30岁占23.7%,31-40岁占44.5%,41-50岁占26.5%,未回复者占4%,表明学科馆员群体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由于学科馆员应有学历、资历等要求以及应对任务的压力及能力的挑战,年龄太小或年龄太大均不适合担任学科馆员,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能力是决定学科服务成败的关键因素。

2 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意义的认知

图1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一)

图2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二)

由调查结果(图1-图4)可知,答复者(学科馆员和潜在的学科馆员,本文均认为是学科馆员)最为认同的是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方向(同意者占95.9%),其次认为嵌入式服务是学科馆员寻求与用户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同意者占93.5%),再次则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同意者占79.4%)。“只有嵌入式学科服务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认同度相对较低,但也占到了68.5%。没有人对上述意义持任何的反对态度。但不考虑未回复的情形,共有68人说不清(占21.1%),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缺乏清晰的认识。

图3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三)

图4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四)

学科服务发端于国外,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变的发展过程,学科服务的内容与模式也始终在发展变化。国外高校学科馆员的职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5]:① 作为图书馆和院系/所之间的联络人;② 学科信息资源服务;③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④ 馆藏资源建设;⑤ 参考咨询服务。国内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代表,主要从事的服务工作包括[6]:解答用户咨询、与对口院系联系为教授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参与电子资源的服务与推广、参与多层次的用户教育活动、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图书馆网页的架构。尽管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各有不同,但大致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学科服务的内容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学科服务的模式与机制将朝着嵌入式的方向发展。清华大学图书馆近些年来的学科服务实质上也开始重视嵌入式学科服务,他们认为[7]:完善的学科服务体系应当覆盖全校师生教学与科研的全过程,无论是开题立项阶段、研究中期,还是成果验收报奖阶段,甚至在文章发表后,图书馆都可以为师生提供有效帮助。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就是“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国内有关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中国期刊网通过关键词“嵌入式图书馆员”可检索到40余篇文章(截止到2012年6月22日),可见国内也开始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上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推动。

在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初,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开始将图书馆员及其服务嵌入到用户中来探索不同的分散式图书馆服务。就嵌入式服务而言,1993年是个分水岭[8]。这一年,Tom Davenport和 Larry Prusak发表了一篇文章“Blow Up the Corporate Library”,其中描述了许多组织中的图书馆的边缘化现象。他们向图书馆员提出了8条建议,其中前两条是:走出图书馆,深入到企业之中;主动评估谁需要信息,谁拥有信息,然后帮助他们建立联系。同一年,Michel Bauwens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了颇受争议的报告“网络馆员声明”,描述了他作为没有图书馆的图书馆员的经历。他的角色包括与用户群紧密合作、关注数字资源的利用以满足其信息需求、基本是在虚拟的电子环境下开展工作、定期参加与用户面对面的会议。他提出了“网络图书馆网络”(Cybrary Network)模式以提供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此后,关于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快速推进。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嵌入式学科服务对图书馆的意义和对用户的意义。从今天用户的需求看,由于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用户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对自助有着强烈的依赖。单纯的面向任何人的宣传推广、问题咨询、信息素质培训等已经无法适应用户的需要,而且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用户需要的是他需要时的服务,是一种适时服务。所以,紧密跟踪用户过程,将学科服务与用户过程有效嵌入,是新形势下对学科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学科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方向。这样一种服务也揭示了学科服务的内涵,反映了学科服务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只有嵌入,才能随时随地地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才能将学科服务的作用最大化。从教学科研需求上讲,嵌入式服务能实现对教学科研的直接支撑,支持教学科研的全过程,体现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服务,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分立割裂的关系转为协同与合作,成为用户科研与教学的伙伴,体现双方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和协调性。

3 学科服务的嵌入方式

总体来说,国内外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还存在着多种模式和不同类型。David Shumaker 认为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方式有三种:物理嵌入(physical embedding) 、组织嵌入(organizational embedding) 和虚拟嵌入(virtual embedding)[8]。所谓物理嵌入是指将图书馆员办公室迁移到用户办公区域,并且在许多公司是全时段的,在高校更常见的是部分时段的。组织嵌入是指图书馆员的管理和经费来源,由用户或由中心图书馆服务监督和资助,实施一种矩阵的管理模式。虚拟嵌入指的是专门为了用户的利用在虚拟的工作空间里提供图书馆服务,比如大学里的课程网站和公司中的课题组工作空间。

顺应这样一种趋势,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过去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学科服务的嵌入主要体现在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系统嵌入、时空嵌入、能力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

所谓目标嵌入,指的是学科服务的目标与用户需求相一致,亦即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所提供的学科服务符合用户的需求。97.5%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点(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所以,嵌入式服务到底做什么,从何种角度切入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提供学科服务,而是恰当而适宜的服务。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学科服务开展之前,充分调研和了解用户需求,与用户保持充分的联系和互动,明确用户信息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摸清用户的真实期望,规划和设计符合用户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国外的学科服务强调用户的需求点(point of needs),将学科服务建立在可靠的需求依据基础之上。

所谓功能嵌入,指的是学科馆员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学科馆员必须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嵌入用户的科研或教学过程,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用户的科研伙伴或教学伙伴,与用户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团队,而不是像传统图书馆员那样,与用户“貌合神离”,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总是存在“最后一公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这是职能,是使命,是必然要求。84.8%的学科馆员支持这一观点。

图5 目标嵌入

图6 功能嵌入

所谓流程嵌入,指的是学科馆员的服务嵌入到用户科研或教学的流程之中,实现流程驱动,与科研的完整过程无缝连接。用户的科研或教学任务是有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过程所组成,任务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要求,对信息的需求、对学科服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科馆员必须分析和认识用户不同过程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针对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类型的学科服务。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善于把握任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从需求入手,为满足需求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74.6%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看法。

所谓系统嵌入,指的是借助于系统、平台、工具等,嵌入用户的需求点和用户环境,实现情景敏感的服务,增强服务的智能水平,提升服务效率,节省服务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服务的效益。要把学科馆员从“血汗劳动”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从前的服务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74.7%的学科馆员认可这一做法。

图7 流程嵌入

图8 系统嵌入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所在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用户总是在网上,总是处于一种移动状态,网络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图书馆必须是泛在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必须是泛在服务,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体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因此,学科服务必须深入到用户的时空中,77.6%的学科馆员认为学科服务必须强调时空嵌入。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往往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能力水平。做好他们的服务工作,要求学科馆员在能力上必须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必须在能力上始终领先用户一步,并保持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学科馆员的能力要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同时保持知识结构的优化并与学习能力同步提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招聘、培养等多个方面加强选拔和考察,更要放到实践中去培养。92.5%的学科馆员认为能力在学科服务及其效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学科馆员的能力建设。

图9 时空嵌入

图10 能力嵌入

所谓情感嵌入,指的是学科馆员与用户交朋友,与其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保持密切的关系和互动,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用户对学科馆员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表达其想法、需求、愿望,学科馆员也才能没有障碍地提供学科服务,才能顺畅地融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过程中,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支持。71.3%的学科馆员认为,情感嵌入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所谓协同嵌入,指的是学科馆员之间以及学科馆员其他业务单元以及与用户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图书馆的内部,各业务模块必须全力支持学科服务工作,内部各部门和各业务单元必须以是否支撑了学科服务作为自己的任务方向和考核重点。如果学科馆员不能很好地协同,学科服务得不到其他各部门的支持,得不到用户的配合和参与,做好学科服务只能是异想天开。87.8%的学科馆员支持这一论断。

图11 情感嵌入

图12 协同嵌入

4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

学科服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嵌入式服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各馆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嵌入式学科服务在很多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难点。这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既有表面的原因,也有深层的原因。有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不同图书馆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需要准确认知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并创造一切可能破除障碍、克服困难、突破难点。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存在八个方面的难点。

4.1 缺乏良好的目标规划与方法设计

83.5%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点,说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目标规划与方法设计非常重要。的确,能否做好嵌入式学科服务,首先取决于事先清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做。要先想好,才有可能做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调研用户的需求,了解国内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成败得失,借鉴学科服务的最佳实践。任何草率、仓促、盲目、凭想当然,都难以收到嵌入式服务的良好效果。目标要清晰而务实,方法要具体而可操作。

4.2 用户没有表现出对这类服务的需求

67.6%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说法,但也有26.4%的学科馆员明确反对。用户对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否有需求,取决于用户对这一服务的了解,更取决于用户得到学科馆员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果用户得到了学科馆员所提供的嵌入式服务,并通过事实证明这种服务是符合用户需要的,那就表明这种服务有存在的意义。用户的需要常常是潜在的和隐形的,需要通过事实激发出来。如果学科馆员做不出有效果的嵌入式服务,那用户也不敢奢望这种服务。学科馆员要善于“创造需求”。

图13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1)

图14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2)

4.3 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还无法适应嵌入式服务的需求

81.3%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点。从根本上说,能否做好嵌入式学科服务,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科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学科馆员如果要取得与用户对话的权利,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就必须练好内功,必须具有让用户刮目相看的本领。用户对学科馆员的要求并不是学科知识的高低,而是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具有用户所不具备的信息素养技能,具有领先用户一步的高超的信息素养和知识服务能力。学科馆员是专业信息工作者,必须具有与所服务的对象同样或相近的学科背景,同时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和知识能力。

4.4 学科馆员缺乏与用户沟通、合作的对话平台与绑定机制

79.4%的学科馆员认同学科馆员与用户的沟通互动不够,当然每个馆的情形都有所不同。学科馆员必须时刻具备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一种绑定机制,建立学科馆员走入用户之中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血肉联系,体现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学科馆员必须保持频繁的和持续的与用户沟通与互动,加强感情联络,加强双方的合作与协调。

图15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3)

图16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4)

4.5 还没有找到嵌入式学科服务最佳切入点

91.9%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观点,说明国内的学科服务虽然已经在推进,但嵌入式学科服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仍然缺乏好的抓手。好的嵌入点是用户最需要的而学科馆员能够做得了的,是用户需求与学科馆员能力的交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对用户需求的挖掘和把握。知道用户最需要什么,学科馆员总有办法满足它。学科馆员必须因馆制宜,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法体系。

4.6 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

对这一点,学科馆员的观点高度一致,有90%的学科馆员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与设计是保障学科服务效果的关键因素。由此判断,国内的嵌入式学科服务非常薄弱,缺乏基本的范式和成功运作的经验,嵌入式学科服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需要尽快加强探索和指导,总结出一整套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过程。要加强实践的探索和理论上的总结。

图17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5)

图18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6)

4.7 学科服务缺少良好的运行机制

机制是整套政策、管理、制度、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学科服务没有做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行机制上不够完善。机制不一定看得见,但一定能感受到。做好学科服务,必须制订强有力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强人员管理,从管理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人财物等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最大的效益。

4.8 嵌入式学科服务更多是一种理想,太多的困难致其根本无法实现

这是一种悲观的看法。40.3%的学科馆员认同这一看法,但不同意者占37.6%,3.1%的人坚决反对,说明很多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识和实际贡献有限。学科馆员自身也在怀疑自身的能力,且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确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果认定嵌入式学科服务这一趋势和方向,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再险的关也要去攻破。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会有困难,不能因为困难而裹足不前。没有一切条件都具备的情形。嵌入式学科服务必须知难而进,趟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图19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7)

图20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8)

5 结论与结语

尽管近年来学科服务得到国内图书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应该看到,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探索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上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可行的办法。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不断深入。

国外的学科服务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并有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在所发布的《联络角色的转变》报告中[9],强调学科馆员要了解和支持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需要建立一种嵌入模型,将联络融入到科研、教学和学习过程之中。国外的研究认为,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的特征是[10]: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学科馆员置身于用户的工作场所,而不是图书馆员自己的工作场所;关注于小的用户群体,而不是整体服务对象;学科馆员是专家,而不是通才;依靠的是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不是图书馆技能;旨在分析和综合,而不是简单的文献传递;在用户的工作情境中,而不是脱离用户情境;提供可信赖的咨询服务,而不是一般服务。

当今美国嵌入式学科馆员开展的服务主要有[10]:与用户的工作开展合作或作出贡献;多次与一些科研骨干讨论信息需求并提供结果;在图书馆设施以外(如用户办公室、会议室或教室)提供有关信息资源或信息管理工具的培训;与用户中高级别的成员(如主管、管理者、导师)会面(面对面或虚拟),讨论与信息相关的需求与服务;参加与用户专长的领域相关的会议、教学或研讨(不是面向图书馆员);参加用户的会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信息需求;跟踪或参与用户的电子交流方式或协同形式的工作空间,包括电子邮件、维基、博客和其他网络化的工作空间。

无论我国的学科馆员如何认知嵌入式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嵌入用户的教学科研过程已经得到更多的认同,在实践上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嵌入式服务对当前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明确嵌入式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战略与方向,加快推进图书馆向嵌入式服务的转变。图书馆员必须在能力上适应这样一种转变,通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得到用户的信赖和认可。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尽快推动这种转型。必须具备紧迫感和危机感,形成图书馆服务新的竞争优势、影响力和声望,重新定义图书馆的使命和价值。

[1] 金旭东. 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89.

[2] Embedded Librarian Selected Works[EB/OL]. [2012-06-10]. http://www.iowaacrl.org/content/node/314.

[3] 初景利,阎 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考察报告[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1(1):53-60.

[4] 初景利,张冬荣. 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2):6-10, 68.

[5] 王晓力.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2):20-23.

[6] 郭依群,邵敏.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的扩展——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5):51-55.

[7] 邵 敏.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 2008(2):1-4.

[8] Shumaker D, Tyler L A .Embedded Library Services: An Initial Inquiry into Practic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Delivery[EB/OL]. [2012-06-20]. http://www.sla.org/pdfs/sla2007/ShumakerEmbeddedLibSvcs.pdf.

[9] ARL.Transforming Liasion Roles. [EB/OL].[2012-06-14]. http://www.arl.org/rtl/plan/nrnt/nrntliaison.shtml.

[10] Shumaker D, Talley M. Models of Embedded Librarianship(final report)[EB/OL].[2012-06-20].http://www.sla.org/pdfs/EmbeddedLibrarianshipFinalRptRev.pdf.

PerceptionandElaborationofEmbeddedServicesbySubjectLibrarians

Chu Jingli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AS, Beijing 100190,China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reception of embedded services among the subject librarian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nd NSL, the present article reveals their recogni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mbedded service and elaborates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ir reception and the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ways of embedment such as the embedment of objective, function, process, system, time and space, capability, emotion, and collaboration. It also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offering embedded service and the ways to overcome them.

subject librarian; subject service; embedded service; library service

G252

初景利,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发表论文130余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0BTQ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嵌入式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