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情互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系统“课外访万家”活动侧记

2012-09-26 07:07◎/肖
湖北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西陵区名片亲情

◎/肖 燕

“老师亲自到家里送来‘班级名片’,鼓励我们多联系。现在班里有什么事,我都会上班级QQ群和其他家长进行沟通,平时我们也经常相互交流教育方法,我们家长之间都成了好朋友。”红星路小学101班学生肖肖的妈妈高兴地对笔者说道。自2011年8月中旬宜昌市西陵区启动“课外访万家”活动以来,区属各小学充分利用“班级名片”上的班级QQ群、班级博客、班级网站及亲情专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搭建家校沟通立体网络,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

班级名片——巧架家校沟通心桥

西陵区属各校教师在家访时,都会将一张设计新颖的“班级名片”发放到家长手中。“班级名片”正面印制学校办学理念及教师对学生、家长的寄语,反面印有班主任、副班主任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号码、班级QQ群号、班级博客地址。乍一看,这张“班级名片”并无神奇之处,但就是这张“小名片”发挥了“大作用”。

曾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红星路小学403班学生小林,在班级QQ群友的帮助下,改掉了整日玩游戏的毛病。“以前怎么打骂他都无济于事,现在他在班级QQ群友的监督、提醒和帮助下,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控制上网玩游戏的时间,真是让我们倍感欣慰,谢谢老师和各位群友。”这是小林妈妈在班级QQ群里的留言。小林过去经常无节制地上网,爸爸妈妈的劝说丝毫没有效果,自从学校建立了班级QQ群后,老师和小林经常在网上无拘无束地交流,而小林妈妈在一个月时间里,就通过QQ群与班主任、科任老师推心长谈达20余次。在与老师的紧密协作下,小林妈妈终于一点一点改变了孩子沉迷网游的不良习惯。

据了解,红星路小学共有19个班级,班班有QQ群,班班有博客。全校现有1200余位家长加入了班级QQ群,班级博客访问总量日均达到200余次,办公电话日均接听60多个。校长徐虹兰说,这张“班级名片”,实际上体现了学校在工作方式上由家长向教师要联系方式到教师主动送上联系方式的转变。一张小小的名片,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满足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全方位沟通的需要,为学校与家长、社会搭建了和谐的沟通桥梁。

亲情专线——温暖心灵,聚活家校合力

2011年10月14日,远在葛洲坝外营点——四川内江的李家洪,有点意外地接到了儿子李东之的班主任邓峡晖打去的电话。邓峡晖打电话是向他汇报李东之自开学以来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和进步。这样的电话,邓峡晖每天都会打几个,与在外营点工作的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一些情况。为方便联系,三江小学为留守儿童免费开通亲情专线电话。

三江小学学生家长多数为葛洲坝职工,多在外营点工作,学校留守儿童达到学生总数的45%。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不少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出现不良倾向,如何及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了家长心中最大的困扰和忧虑。为解家长的后顾之忧,三江小学进一步创新留守儿童关怀机制,免费为全校留守儿童开通亲情专线电话,学生可随时向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父母也可随时拨打亲情专线电话了解学生近况。专线电话在父母与孩子、家庭与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心桥,同时也践行了“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也不放弃;走进每个家庭,一个也不遗漏”的承诺。这贴近心灵的承诺让亲情专线温暖了家长、温暖了学生,凝聚了家校教育的合力。

家访手记——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明珠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生源主要是周边农村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为此,学校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围绕“三访”力求实效。一访察“五情”,即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情况、周边环境情况、成长背景情况,并详细记录在学生档案中;二访“六必进”,根据第一次家访摸排的信息,学校重点帮扶57名学生,即贫困生、学困生、行为偏异生、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三访查实效。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要认真撰写家访手记。笔者在明珠小学校长胡宏军的家访手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社会指责教育偏离了公益性、老师师德缺失,老师埋怨社会不公、指责家长不理解。这一切都源自于缺乏沟通、缺乏了解……”该校语文老师向永梅在家访手记里写道:“回家的路上,我心如刀绞。想想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当年的家庭环境就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有些孩子。当我们责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批评他们作业本破烂不堪、沾满油渍污垢时,是否能理解他们是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完成作业的?当我们抱怨他们只知道玩一些低级的游戏时,是否能理解这是他们唯一有条件开展的娱乐活动?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爱吧!让我们用期待的眼光看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点滴闪光之处,让他们在夸奖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待和关爱……”

即将退休的冯在香老师更是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少数学生家长不愿老师走进家里,家访变得遮遮掩掩,最后慢慢地被电话家访代替,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就没有全面的了解。这次省教育厅旗帜鲜明地提出让每位老师走进每个孩子的家庭,知学生情、解学生难,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坚决拥护。在家访中,我重拾了做老师的那份敬畏、责任和自豪,我以为家访只能成为我们那一代温暖而深刻的遥远记忆,没想到在我即将退休之时,还有机会走进所教的每个孩子家庭,看看他们成长的环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我也要让家访过的每个孩子在他们心里有个温馨的回忆。”

家访培训——让家访访出实效

为更有效地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教育局对各学校进行了家访培训。访前实施培训准备,规范行为。在培训家访礼仪、组织形式、方法与技巧等基础上,详细、认真地进行访前备课,拟订个性化的家访方案。严守“六不”要求: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托家长办私事,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以家访的名义进行有偿家教。访中实施学生全覆盖并跟进记录。在实地走访中不流于形式,既要直指学生问题,与家长合谋对策,又要赏识学生优点,与家长规划学生发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家校课堂”,交流育子方法。访后实施重点帮扶,跟踪回访。各校将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再婚家庭、特困家庭、非第一监护人家庭、残疾学生家庭、单亲家庭、人际关系适应困难留守学生家庭等作为回访重点。家访结束后,每位老师抓住家访过程中让自己感动的瞬间撰写家访手记,通过家访沙龙或教育局发布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工作简报进行交流,在全区老师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情感交流学习场,激励每位教师俯身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用浓浓爱意润泽每颗童心。

为了确保家访出成效,西陵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昌林以身示范,亲自走进局机关职工、学校老师及学生家中知情解难。他多次在“两课”推进会上强调:“课外访万家”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履职尽责意识,着力引导干部到教师中去尽责敬业,引导教师到家长中去尊师重教,引导教师到学生中去立德树人,聚焦问题解决,重视回访跟进。朱昌林表示,西陵区教育系统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作为该系统创先争优、行风评议的重要载体,并把活动成绩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和师德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职晋级的必备条件,把“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作为强队伍、优课堂、兴科研、精管理、树品牌的得力抓手,使每一位西陵教师爱教、乐教、善教,敬业、勤业、精业,促进西陵教育内涵提升,谋求宜昌中心城区首善西陵“学有优教”的民生之福,让“和谐共享”成为人民满意教育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西陵区名片亲情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永不凋零的亲情
我家的环保名片
贺宜昌市西陵区诗词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创新成果亮相全国教博会
宜昌市西陵区创新举措开展全民阅读
清明话亲情
宜昌市西陵区表彰31位“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