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会展教育现状与会展人才培养探究

2012-09-28 10:01毛国民傅少萌刘少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会展广东院校

毛国民,傅少萌,刘少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高校会展教育现状与会展人才培养探究

毛国民,傅少萌,刘少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随着广东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广东高校加快了会展人才培养的步伐。基于此,通过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在大量会展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省内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呈现的特点:重视外语能力培养、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和重视会展专业实践等。同时,指出会展专业发展的一些不足,如专业发展方向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各高校会展专业之间沟通交流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广东高校会展教育;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沟通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逐渐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几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高校会展教育发展至今,已覆盖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高校会展人才的培养方兴未艾。

一、国内会展专业发展及会展人才培养概述

“2003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对高等院校会展专业的设置进行审批,明确了与会展专业相关的三个专业名称,分别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和展示设计。”[1]至此,会展专业正式进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已有13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

笔者按照职能的不同,将会展专业人才分为“会展管理人才、会展技术人才、会展服务人才、会展教育人才”四类。其中,会展人才需求大部分为会展管理人才和会展技术人才,而这部分中的核心人才是具备较强策划管理能力的会展业高端人才。会展技术人才是会展专业人才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熟悉行业领域,掌握专业必须的技能。会展服务人才通常为会展衍生服务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如翻译服务、酒店服务、旅游服务等。

二、广东高校会展专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一)广东会展行业显著的涉外性与会展专业重视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相对接

会展行业的涉外性较强,这对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笔者去年曾对广东省会展行业发展概况进行研究,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与中国保利锦汉展览公司管理层成员进行交流,在“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项,100%的受访者都提到了“外语水平高”。依据人才市场需求,省内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都将外语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表1 会展专业人才分类

表2 广东开设会展专业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情况

从表2可见,省内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都将英语能力作为专业要求,大多数本科院校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但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外语类课程较少,这可能与其外语教学师资缺乏有关。在英语课程设置上,中山大学没有开设会展英语课程,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推行了专业课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这体现了中山大学作为省内重点综合类高校,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在第二外语的选择上,多数学校选择了法语、日语、俄语。这一高校会展专业外语教育的倾向性选择暗示着,未来会展行业将越来越受到欧洲、亚洲、俄罗斯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会展专业在读学生对会展行业从业人员所需素质的认识,笔者在以上10所高校本专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5位,以邮寄问卷或网络访谈的方式进行交流,结果80%的同学在“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项提到了外语能力。此外,广州大学会展专业的一位同学提到,虽然学校在外语课程方面主要安排了英语课和法语课,但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多学外语。

(二)会展专业的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与会展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吻合

在对中国保利锦汉展览公司进行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认为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针对省内开设会展专业高校的学生的调研中,72%的受访者在“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项提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省内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所开设课程大多涵盖会展项目调研与策划、会展项目运营管理、会展设计几方面,说明各高校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课程设置还体现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培养的特点,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商务类、管理类课程。但各高校均未体现出“模块化教学”的特点,表明广东会展专业教育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尚不足。

本科院校如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都未开设会展礼仪类课程,而高职院校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礼仪类课程,足见高职类学校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反映了本科高校会展专业教育中存在偏理论、轻应用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结合了当前发展迅速的公共关系领域,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营销、贸易、管理、法律、统计等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成熟的专业课程设计。

(三)广交会等大量实践平台,创造了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所需的实践机会

在针对省内开设会展专业高校的学生的调研中,100%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有安排与专业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是安排三年级学生到广交会进行实习。这与此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有出入,此前的多数研究成果中都会提到“会展专业在读学生实践不够”,要“提高实践在会展人才教育中的比重”,但其实从笔者调研来看,广东各个办学层次的高校都十分重视在实践中锻炼人才。重点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以及高职专科院校都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践,如何实践得更有成效,而不是只重量,不重质。

三、广东高校会展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发展方向不清晰,专业信心不足

广东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均起步于近几年,会展专业的学科建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针对省内开设会展专业高校的教师的调研中,来自广州大学,被誉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会展进程30人”的刘松萍教授,谈及省内高校会展教育存在的困难时表示,会展专业近几年刚兴起,各院校之间交流不够。另外,来自广州科技贸易职院的会展专业学科带头人曾三军副教授提到,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这对高校会展教育的影响体现为: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明确的定位[2]。

受访的会展专业在读学生中,52%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一定会进入会展行业。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中,53.85%是因为会展专业所学内容较泛,从技能可迁移,且会展行业人才要求较高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进入其他行业,46.15%则是因为会展专业在校内属于新兴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教学资源较少,来自师兄师姐的就业指导也较少,对专业就业前景较为担忧,并有少数同学打算转专业。

(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层次不明朗,人才差异化特征不明显

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笔者在省内选取重点本科院校(中山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广州大学)、高职专科院校(广州科技贸易职院)三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表3显示,中山大学更加强调“中高级专业人才”以及其应当具备的主要能力——“策划、组织和运营”,传达出中山大学培育精英人才的理念;广州大学更加强调“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体现了其理论研究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特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精神[3]。然而,尽管各个高校在会展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从能力培养内容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界限模糊。中山大学会展与节事管理方向的硕士培养目标为“培养与会展及节庆相关的策划设计、营销公关、组织运营、服务管理、预算评估等工作的中高级管理人才”[4],与本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差异较小,更加凸显会展人才分层次培养发展的不成熟。

表3 广东不同层次高校会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比

(三)各高校会展专业之间相对独立,沟通交流不畅

本次受访的学生中,88%表示对其他高校的会展专业实践安排不了解。在实习安排方面,大多数以为都是三年级到广交会进行实习,但实际上,有的学校安排了分年级见习和实习。而在校内实践方面,知道部分高校允许学生在校内自由办展的受访者也较少。

对于省内高校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广州大学的刘松萍教授表示:“很重要的一点是各院校之间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不管是同一办学层次的高校间,还是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间。”可见,高校之间未能在会展专业发展上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经验,使得省内会展专业发展参差不齐。

四、进一步推进广东高校会展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办学信心

作为全国会展知名省份,会展专业教师以及学生都应对会展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有十分充足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我国会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其趋势是逐渐走向高层次、多样化、复合型。加之今年以来,广东大力发展会展业,竭力将广东打造成为“会展名城”。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的不断完善,为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提供了保障[5]。

(二)结合广东会展市场,突出会展专业特色

重点本科院校生源素质高、师资力量强、学校综合实力强,可着重培养会展运营管理类人才;普通本科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并根据学校类型(如外语类、理工类、经贸类等),培养综合复合型会展人才;高职专科院校应根据本校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扎实掌握会展行业各项重要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应在此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在课程开设、学时安排、实践内容上持续更新。各高校更应在自身基础上突出特色,比如中山大学就可以结合其学科门类全的特点,加强会展专业人才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力,比如高新科技类会展人才、医药类会展人才等[6]。

(三)高校会展专业之间沟通交流,合作共赢

当前会展行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各高校间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交流。例如,依托上述高校中已成立的会展协会的力量,由10所高校自荐,主办《广东高校会展教育报》,其他高校协办。报纸内容涉及高校会展教育前沿资讯(不局限于省内),各高校会展专业的校园实践活动报道,各高校会展专业教师已发表的各项理论成果,以及各高校会展专业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实习感悟等,作为一种各高校之间相互了解的实体媒介。

再者,省内各高校会展专业所在学院的团委、学生会,可以加强互相之间的联系,发挥桥梁重要,组织跨院校的联谊、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然后通过院刊、校际互访等形式展示交流成果。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搭建不同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建立论坛或公共博客,鼓励各高校会展相关专业学生积极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以及心得分享。

总而言之,会展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广东省在依靠独特的经贸环境和特点以及会展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制定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时,更需要发动教育工作者和会展企业共同探索,并及时交流,寻找适合广东会展教育发展的道路。

[1]刘松萍.会展服务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邬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会展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1):104-112.

[3]李秀斌,吴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会展专业与会展产业[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4-68.

[4]李瑶亭.从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我国会展教育——试论我国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3):84-88.

[5]张俐俐,庞华.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旅游科学,2008,(6):55-58.

[6]梁圣蓉.我国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66-69.

G640

A

1001-7836(2012)06-0037-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14

2012-04-27

本项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资助

毛国民(1971-),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傅少萌(1990-),女,江苏南京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刘少燕(1991-),女,广东汕头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会展广东院校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