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以化学教学为例

2012-10-08 00:52甘朝容
重庆高教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木炭探究性探究

甘朝容

(重庆永川中学,重庆 永川 402160)

“问题”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的关键,“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1].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解疑.因而如何设置疑问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对于教师而言,探究性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1 探究性教学中提问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1 提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一个有趣的问题能活跃课堂气氛,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呢?一般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常见而又比较时尚有趣的对象.当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会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和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设计内容上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切记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设计形式上问题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出发,又要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层层紧扣,将学生多变的思维有效运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有效的探究.

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如:(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为什么水会沸腾?(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盐酸直至过量,观察到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这是为什么?(3)用酚酞如何将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区别开来?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探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准确表达,学会评价和借鉴.

1.2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启发式提问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2.1 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思考问题正如走路,从一个地方到达目的地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行走路线,而且希望是一条捷径.在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引导作用,给学生指明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去探究,因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具体、明确、严密的,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要太开放,可将问题控制在一个点或某个范围里,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实现探究目标[2].

如在探究金属的活泼性时,若将问题设置为“金属能跟哪些物质反应?”这个问题研究的范围是“物质”,范围相当大.若将问题改为“在常见的金属中,哪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哪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哪些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等等,以点到面,逐渐完善,学生就便于实验探究.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维路线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1.2.2 应使学生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启发式提问的作用在于通过教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应该是:新旧知识的交汇处、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处……教师如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疑问,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从而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根据实验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石头不能燃烧而木条能燃烧?②为什么木条要用火点了才能燃烧?而火柴不点只需划划就能燃烧?③为什么划燃的火柴头向上火柴梗不能燃烧而向下火柴梗能燃烧?④为什么燃着的木条放在水中会熄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很容易总结出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3个条件:一要有可燃物,二要有助燃物(氧气或空气),三要达到着火点(物质不同,着火点就不同).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可燃物在水中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再将空气或氧气通入热水中与白磷接触,学生对物质燃烧又进一步认识到“燃烧所需的介质不一定是气体”,从而避免思维的定势.

1.2.3 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获得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重心在于求同思维,要求在同一方面进行思考.启发式教学要求学习重心转向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合适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开放性的,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能引起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兴趣的是开放性问题,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到不同的正确答案,能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3].对于理论较综合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是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程序教师必须认真设置.

例如:在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计算题来进行启发式提问:

“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3.44 g强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可得到白色沉淀固体2.0 g,试求原混合物中木炭粉的质量?”学生往往用常规解法:

在化学反应方程式

中,已知2.0 g CaCO3,列比例求出CO2的质量为0.88 g;再在化学方程式

中,已知0.88 g CO2,列比例求出木炭的质量为0.24 g.

然后教师可提出:①在上面的计算中涉及哪几种物质?②为什么涉及CO2?③试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涉及的3种物质之间有什么转化关系和质量关系?这样可得出第二种解法:

教师又可提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aCO3中的碳元素从哪里来的?”又可得出第三种解法:

木炭的质量为:2.0 g× C/CaCO3×100%=2.0 g×12/100 ×100%=0.24 g.

教师再提出:炭粉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它们的质量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存在的质量关系知:每12份质量的碳与160份质量的氧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即消耗反应物共172份(12+160)质量中木炭粉占12份质量,学生就会得出第四种解法:

木炭的质量为:3.44 g×12/(12+160)=0.24 g.

1.3 提出的问题要有存疑性

教学中既要勤问,又要善问,更要会问.提问的艺术就在于“勤、善、会”,教师设计的问题须问在知识关键之处.疑问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学生自己有疑,疑而不解;二是学生觉得无疑而实有疑.

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实验、观察、分析,把问题解决;对学生自以为无疑的地方,由老师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正确的结论.学生的问题常属浅表性的疑问,而老师的追问往往是深层次的探究,教学时将二者结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思考能力与老师的差距,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这是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

1.4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探究性的提问要适中,在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程度等方面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既不低估也不高估学生的水平,设计的问题必须切实可行.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难易适中,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既不是很容易,也不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就能把问题解决.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认真努力,问题是能解决的,今后学生就会不断地在问题中努力学习和探索,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师提问一定要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当学生一时回答不上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而又相对基础的问题让他尝试.综合性强的问题,教师可将其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让学生明白成功就在我们身边,再努力一点就能获取,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强信心.

2 结语

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要有很强的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要能促使学生人人参与,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在参与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吴效峰.新课程怎么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55-57.

[2]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9-71.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7-50.

猜你喜欢
木炭探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柴与炭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