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2012-10-13 13:20张亚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赤峰计算机专业实训

唐 琳,张亚鹏

(赤峰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唐 琳,张亚鹏

(赤峰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鉴于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文简称计算机专业)的高校非常普遍,专业招生竞争激烈,对于地方性院校来说,面临着极大的障碍和挑战,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理想,制约了专业建设和发展.本文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一条适合地方院校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校企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普通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矛盾日益加大.从80年代开始,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赤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虽然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办学水平相较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而言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又处于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进入了创新模式阶段.如何恰当定位赤峰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形成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质量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人们对高等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寄予极大的期望,作为地方性院校,赤峰学院要想跨越大学教育的现状和人们的期望之间这道深深的鸿沟,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和模式创新.赤峰学院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大学规模日益膨胀,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但是在一片繁荣之下的计算机专业,却是危机四伏.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导者加速了科技力量对世界的改变,也迫使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实施变革,改革就在眼前,改革迫在眉睫.

1 计算机专业办学现状

赤峰学院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93年,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赤峰学院首批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同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选为赤峰学院重点扶持学科.多年来,专业教学团队累计承担各级研究项目13项,教改立项5项.拥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优秀课程一门,获赤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优秀奖2项.编写出版多部教材,先后在国家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教研论文上百篇,并与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及安博集团、达内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专业建设秉承赤峰学院“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依据《赤峰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优势,广泛吸纳校外资源,探索开门、开明办学的新途径,针对软件开发工程师和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培养,探索有益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特色鲜明的道德品质优秀、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IT领域专门人才.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探索教学团队、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措施.

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围绕社会需求、就业导向,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先进实用,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特色.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开明、开放的办学模式,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IT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该专业与国内多家高校或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1.1 2011年1月,赤峰学院与安博教育集团正式签署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方向)合作办学协议,采取3+1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在赤峰学院学习,第四年在安博集团实训基地学习,成绩合格,由安博集团负责推荐就业.实现定向招生、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培养、共同培养、对口就业.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专业成为了赤峰学院的特色专业.

1.2 2011年7月,赤峰学院与达内IT培训集团签署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协议书,双方采取3+1(本科)或2+1(专科)的学分置换合作形式,本科第七学期或专科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到达内集团进行实训学习,合格后由达内负责安置就业.目前,有17名2008级学生在达内学习、实训.

1.3 2010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获中国电子学会批准,成立了“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中心”,2011年6月组织学生参加了首次“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参加培训的学生均已获得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1.4 2009年9月,赤峰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签定了学生委托培养合作办学协议,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到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委托培养,迄今为止共计有23名学生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已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2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现状

在认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基础上,针对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实验实训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知识比赛:校内每年举办程序设计大赛和文字录入比赛;组织团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大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存在不足,例如,语言类课程教学环境有待加强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真正融合,教学方法和内容还需改进,实验实训课程需加强,学生参与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工作模式有待开发,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的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层次应进一步提高.

3 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3.1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3.2 “3+1”合作办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内容

3.2.1 前期在校学习:采用“3+1”教学模式,前3年主要由学校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内容上要把学校的教学大纲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知识体系,既要大力深化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又要增加企业应用技术方面的实训,有针对性开设高、新技术相关课程.

3.2.2 入职前期实训:在本科四年级,由合作方为学生提供全面集中实训和就业支持,使学生从前期的单方面专业技术训练,逐步过渡到全方位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实训基地以员工的角色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达到与企业用人的无缝连接,从而大幅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过程的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

图1 实训过程教学活动

3.3 教学方法改革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在改善教学方法方面可采取以下思路:

ⅰ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普适性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使其成为某一领域的突出人才.

ⅱ 以大量的案例教学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

ⅲ 以师生互动、角色互换取代单纯的授课和听课.

ⅳ 以项目驱动代替课程驱动.

ⅴ 以团队合作代替个人奋斗.

3.1.1 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思路,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出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创新,化知识为能力.

3.1.2 针对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把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分别为语言类课程、硬件类课程及综合类课程,对于不同类别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语言类课程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实验验证、答疑.每次实验有一个具体的上机实训项目;硬件类课程采用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每个实验学时为2-4学时,有具体的实验项目;综合类课程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创新式教学,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开发,提交课程设计大作业,除每两个实验学时有一个具体的上机实训项目外,每学期学生分组或单独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个以上.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分类教学方法

3.1.3 针对语言类课程,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增加投入,购买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智能化、自控化教学平台,实现可控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步训练.

3.1.4 针对综合类课程,加强实训教学.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实训基地,改进专业实训条件;积极与安博集团、达内集团、东软集团合作,充分利用教育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对学生集中进行实训;引入大型企业综合性实战项目,以企业工程师为引导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企业岗位技能为目标,训练学生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参与团队建设和合作工作,理解、掌握正确的开发、排故思想,积累工作经验.

3.1.5 针对硬件类课程的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地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和创造.

3.2 带动学生参与教改项目研究

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教学改革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主动能力.在教改项目中,吸收学生加入,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创新,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突破.

在教改项目中,遴选具有一定条件的学生进行组织培训,使其具备参与教改项目建设的能力,在项目组成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其所承担的子课题或分项.例如,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中,由学生参与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在教材编写项目中,由学生负责资料整理以及录入校对等工作;在课程改革项目中,由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以及按相关理论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工作等.

3.3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助于稳定专业思想,拓宽学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与协作精神.从近年来很多高校本科生科研基金赞助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说明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好科研工作.“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展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的深入和制度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1 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在学生大二期间,为其选定科研导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科研领域.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或研究所前,要进行预考察,当学生力不从心时,也允许学生中途退出,这种宽松的制度,不会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

3.3.2 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开展有序和规范的科学研究活动,对能力优异和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资金资助和奖励.

3.3.3 加强实验室、研究所等基础科研保障建设,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3.3.4 建立参与科研工作的学生以老带新机制.实验室或研究所大四的学生,对新选进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工作指导,让新人尽快熟悉和适应科研工作环境.

大学生参与科研,注重的是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能够明白一个课题从开题到结题是怎样一个过程,学会研究计划应该怎么写,结题报告又该怎么写,学会怎样录入数据,怎样处理数据,怎样分析数据,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4 开展专业知识竞赛

为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教育教学质量,要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专业性比赛.

3.4.1 建立兴趣小组,为参加各类竞赛做充分准备.

3.4.2 更加广泛地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大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初赛,遴选后再进行复赛.通过参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3.4.3 提升组织参加竞赛的层次,由参加地区性比赛向参加全国性比赛侧重.

4 预期建设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为达到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实践环节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减弱基础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在改革现有模式的进程中,仍应提倡“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只有把这个原则应用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培养模式变更等各个环节中,才能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体现出赤峰学院的特色.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结合赤峰学院发展规划,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办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无论是对全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还是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应用化进程,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G642

A

1673-260X(2012)07-0171-03

猜你喜欢
赤峰计算机专业实训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