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初期的家庭指导

2012-10-15 04:41韩红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口吃语速言语

韩红琳

儿童口吃初期的家庭指导

韩红琳

口吃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多始于3~5岁。初期口吃则是指儿童在言语过程中重复某些音节或拖长某些语音成分,并对自己的异常行为很少注意。这一时期,通过有效的家庭指导,大部分儿童的口吃能治愈。若处理不当,则会持续时间更长或发展成为顽固性口吃。现将我们此项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口吃儿童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评定,均符合初期口吃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2.5岁;学龄前28例,学龄期9例;重复音节10例,拖长话音成份27例。经过首次评定,做出家庭指导,每两周复诊一次,复诊四次为一疗程。期间如有问题,随时复诊。

1.2 方法 根据每一个口吃儿童的言语特点,言语环境,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做出家庭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2.1 心理支持 初发口吃儿童对自我口吃本身很少注意,此时主要的心理支持是防止儿童对口吃产生自我意识,消除和减轻消极因素[1]。例如,通过与口吃儿童的交流,了解到他的特点,对于没有意识到口吃的儿童,运用鼓励语言如你真棒,你说地真好。使他树立自信心;对于已经有口吃意识的儿童,则告诉他这是许多孩子在语言发育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可以治愈的,使之放下心里包袱。在以后的复诊中,对口吃儿童的进步,更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树立孩子流利说话的信心[2]。

1.2.2 言语指导 初发口吃儿童的言语大部分还是流畅的,放慢语速,改善语言环境,使儿童要说的话简短,改变语言各类,降低言语流畅性标准等,都会降低口吃的出现频率。与口吃儿童交流时,要调动孩子的情绪,并认真倾听,避免转移话题,使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1.2.3 家长指导 首先给家长讲些口吃的基本知识,并利用书籍,报刊等资料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口吃,认识父母在儿童口吃治疗中起的重要作用,再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与口吃儿童交流,如何才能帮助口吃儿童等。例如,家长要减轻自身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对口吃儿童的惩罚,减少语言和行为暗示,建立和融洽的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抽出一定时间陪儿童放松、阅读,多鼓励表扬孩子等。

1.3 评定标准 经过家庭指导3个疗程的观察,1>治愈:言语不流利的频率在正常范围内;2>好转:言语不流利的频率减少30%~60%。

1.4 结果 学龄前期28例中,治愈20例,占71.43%;好转8例,占28.57%;学龄期9例中,治愈3例,占33.3%;好转6例,占66.7%。

2 讨论

2.1 儿童在言语流畅性发生障碍时,往往同时出现某种心理障碍,如内疚感、困难感、羞耻感、挫折感、恐惧感等,若他人对儿童口吃给予过多的关注,如“再说一遍!”“好好说话!”“你怎么说话的!”“想好了再说!”等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或打骂,就会加重儿童的紧张情绪,从而诱发焦虑不安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儿童对口吃的自我意识,加重儿童说话时犹豫,从而加重口吃出现频率。

2.2 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口吃,就会格外紧张,甚至产生焦虑和恐惧,而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3],同时,父母又是孩子的最好的语言老师,也是一天中陪伴儿童时间最长的人,因而,父母在口吃治疗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父母语速过快,则会给口吃儿童造成心理压力,“我为什么说话那么慢?”“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儿童就会产生;反之,如父母说话抑扬顿挫,用缓慢而放松的语调和口吃儿童交流,儿童的语速就会慢,说话中间就会出现合适的停顿,口吃出现频率就会下降。

[1] 潘静,黄永旺,李若泊,等.口吃病的心理和行为治疗.中国中西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5):371-372.

[2] 潘静.口吃患者矫治中的心理护理.天津护理,2003.11(5):268-269.

[3]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85-587.

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病区

猜你喜欢
口吃语速言语
“维生素”大口吃
辩论赛之语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关于冬天
我谈口吃与矫治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