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导师与学生项目组的互动: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探索*

2012-10-17 07:18谢健吴磊张启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项目组导师校企

谢健,吴磊,张启明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校企联合导师与学生项目组的互动: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探索*

谢健,吴磊,张启明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校外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及实习的组织方式等三个方面。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难度大、成效小的现状,我们通过校企联合导师制与学生项目组互动的方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校企联合导师制;学生项目组;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注重实战能力的训练。然而国内不少高校受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影响,对不同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缺乏足够的研究,进而造成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同质化现象[1]。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在于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入学前从没有去过工商企业,完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工商企业的基本形态和运行特点几乎茫然不知,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由于缺乏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相关的理念与技术方法,这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成了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实现手段和实际条件上的不同,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况差异性较大,而且大多数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设置及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分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师资的重点、经费投入的重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实践教学往往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效果普遍存在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系统性不强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般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关联性较好,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各实践教学课程受教学时间安排的制约,在内容设置上往往比较粗放,一般都只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综合性时间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往往比较分散,使得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较差。目前,虽然各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整体发展却不太乐观,各个环节缺少必要的衔接,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涉及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驾驭能力的培养[2]。

3.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践教学的载体有关。按实践的载体分,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两类。

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安排难度较大。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往往选择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各类实战模拟软件也应运而生,而学校也试图通过建设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实际效果。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不同于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达到完全仿真效果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工商管理的工作环境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非常多,特别是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不可逆因素,其真实性则是在实验实训室里无法进行模拟的。

4.分散的校外实习效果不理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激增,高校的生师比也随之迅速提高,师资不足的弊端日趋严重,导致大部分高校的师资只能满足于理论教学环节的需求,而无足够的师资用于指导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分散实习就成为各高校普遍采取的实习方式。也即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场所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其结果是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带来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费了很大的周折找到了实习单位,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实习过程的指导上也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常出现“放羊现象”,实习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5.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流于形式,校企互动较弱

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都建有数量不等的专业实践基地,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基地企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管理的具体业务;校外实践基地按照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安排学生实习,经常出现与实践教学计划不相符的情况;校外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缺乏指导经验,等等,使得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往往流于形式,校企互动较弱,校外实践基地在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甚微。

6.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

由我国高校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主导思想,使得学校中的骨干教师主要把精力投向科研和理教学,很少关注实践教学;而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一般都是低学历、低职称,或是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博士、硕士。这种情况在重点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

上述问题使得当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一种学校组织不力、学生被动应付、效果难以评价的“鸡肋”教学环节,严重者可以说已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种“摆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有效地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经营管理实践的桥梁,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

一般本科专业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第一,企业规模较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环节。第二,企业的管理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无论从人员、设备、产品方面,还是从企业的辅助方面,应具有较先进的管理水平。第三,实习基地的企业管理人员既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总结能力、讲课能力。[3]

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2.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

但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习组织方式

科学的学生实习组织方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关键。校外实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是指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派到实习单位的方式进行,实习单位由学校出面联系。

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或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元,分散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教学活动。

鉴于当前学校组织集中实习的难度很大,一般学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虽然实行分散实习的学校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实习的效果,但由于众多的实习生分散在各地各单位,学校实际上无法实行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都是处于“放羊”状态,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认为,除了毕业实习适合于采取分散实习方式外,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应以集中实习为主,虽然这将给学校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但这无疑也是学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以校企联合导师制为和以学生项目组为组织方式的校外实践模式探索

为了提高校外实习的有效性,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从2009年开始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各一个班作为试点班级,推行校企联合导师制,并以学生项目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具体的做法如下:

图1 校企联合导师与学生项目组的互动教学流程

图1展示了体验式实训的教学流程,其中,校企联合导师制与学生项目组互动的组织是获得体验式实训效果的关键。

1.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安排,将实际实践教学组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集中在几周的方式,采取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紧跟着专业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套,使得在专业理论教学不断深化的同时,实践教学也不断地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一学期末专业分流后,就开始在校企联合导师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中研究一家知名规模企业的成长,尽量以校外企业导师的企业研究为主,并将校企合作规划落实到暑期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实习中。

2.将校企联合导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者

我们根据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成立了校企联合导师组。校企联合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其中:

校内导师:优选理论水平较好,社会实践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导师,出台校内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在校企联合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校内导师指导一小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协调推进本小组的校外导师指导工作,每月确保最少2次与小组同学指导沟通并分配学习实践任务和督促检查工作。

企业导师:选择若干个温州有代表性的行业,包括制鞋、服装、工业电器、汽摩配、泵阀等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每个行业选择3-5家龙头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选择合适的创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担任企业导师,并根据企业导师的管理岗位进行分类,建立企业导师库和企业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在校内外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校内导师指导一小组成员的企业实训工作。每月确保最少1次与小组同学指导沟通并分配学习实践任务。

3.成立学生项目组,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试点班级,按照自愿组合、统一调配的原则,按每组6~8人的规模,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5~6组,每组配备1名校内导师,由校内导师从实习基地库内选择合适的实习企业作为项目组实践单位,并与实践单位的企业导师组成导师组。

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导师指导下,结合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以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为样本企业,在校企联合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及研究工作。

通过两年的试验,我院在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推进校企联合导师制与学生项目互动方式为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的两个班级无论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能力培养上都明显优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说明通过对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结论

在高校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角度看,重视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1.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途径。在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明确的今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每一个普通高校在制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要求。这种重视,不仅仅是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的加大,而是学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人财物的投入,以及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2.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离不开校企的紧密合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三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校企合作使得应用性人才培养计划得以落到实处。但是校企合作不应是单向的,而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核心的运作机制,才能够使企业、学校双方的资源供给真正长期化。[4]

3.重视校内外两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需要一支较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学校不仅要专门的措施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应与实践基地合作,在实践基地中选拔优秀的兼职指导老师,并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做好企业兼职指导老师的建设工作。

[1]张玉利,陈忠卫.国外著名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比较及其借鉴[J].管理评论,2003,(4)

[2]宋晓倩.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

[3]蒋蓉等.基于模糊理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综合评判.华北科技学院学报[J].2008,(7)

[4]毛园芳.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操作机制探索——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

G642.0

A

1006-5342(2012)05-0007-03

2012-02-15

本文为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校企联合导师制——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一类)(yb09094)、温州大学重点教改项目《校企联合导师制——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组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