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枝鉴定方法研究

2012-10-19 12:04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官冬玲
河南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红木木材切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官冬玲

红木家具是市场上一种珍贵的家具,原料比较稀缺。广义的红木是指《红木》国家标准中5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刀木属)8类(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鸡翅木)33个树种。狭义的红木是专指酸枝木,主要是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及东南亚、南亚传统的红木来源地所产的豆科黄檀属的黑酸枝、红酸枝,也就是指历史上曾大量使用的酸枝木,不包括目前从巴西等地进口的酸枝木。

酸枝木又包括红酸枝、黑酸枝、白酸枝,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多的就是红酸枝家具,但是红木家具市场鱼目混珠,很多商家使用杂木冒充红酸枝,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鉴别红酸枝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本文,笔者介绍了红酸枝的主要特征、密度和构造鉴定方法,阐述了红酸枝的检测流程,对红酸枝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红酸枝主要特征

红酸枝是黄檀属(Dalbergia)树种,木质坚硬而细腻,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 μm,木材含水率w诶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5 g/cm3,坚而重,油质重,可沉于水,材色为红褐色至紫红色,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暗红色,在气味方面红酸枝开锯时,木材散发一种辛香,有酸辛味,木纹质朴美观,优雅清新,有深褐色或黑色直丝状条纹,主要产于老挝,数百年方可成才使用。红酸枝实物如图1所示。

图1 红酸枝实物

二、检测依据的国家标准

检测红酸枝使用的主要国家标准有GB/T18107-2000《红木》、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GB/T18513-2001《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GSB-16-2141-2007《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GSB 16-2142-2007《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品》、SN/T 2026-2007《进境世界主要用材树种鉴定标准》、QB/T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 WB/T1038-2008《中国主要木材流通商品名称》等。

三、试验仪器

实验仪器主要来自于木质材料检测室,有数码显微镜(ZSA302型,300万像CCD摄像头)、非接触式含水率测定仪、干燥箱(DHG-9076A,微电脑智能控温仪,设定温度、箱内温度同时数字显示,控温范围为室温到300℃)、10倍放大镜、50倍和100倍便携式显微镜、电子天平、数显式游标卡尺、轮转式切片机、电锯、电刨、木工凿、生长锥(内径5mm或以上)等。试验材料为福建省莆田市福建华闽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提供的红酸枝样品(产地老挝)。

四、密度测定

1.取样。可以从红酸枝木材上切取木样,取样最好在心材部位或者靠近心材与边材交界处、生长轮正常部位截取,试样尺寸不应小于20 mm(长)×20 mm(宽)×20 mm(高),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要求相互垂直。制成有弦切、径切、横切三个切面的规则正方体木样,各边长不小于1 cm。

2.初测含水率。采用电测法初测红酸枝含水率,由于是珍贵木材,所以使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介电常数、高频功率损失等与木材含水率的关系来测定的。该方法测量方便、操作迅速,且不破坏木材,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生产的要求。在福建南平初测红酸枝含水率要控制在12%~18%,这主要和当地的平衡含水率有关。

3.烘干。用烘箱烘干,保持103℃,使木样达到绝对干燥(绝干)。试材放置在温度为(103±2)℃的烘箱内烘干8 h,然后每隔2 h称重并记录1次,当两次称重的质量相差不超过0.002 g时,即可认为试材的质量恒定不变,这时称得的质量被认为是试材的绝干质量。

4.测体积。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木样的体积,用电子天平称量木样的质量,计算出绝干密度,再用公式转化成含水率12%的气干密度。气干密度换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Kv为 木样的体积,MC为水的密度,试验结果准确至0.001 g/cm3。

试验中测得福建华闽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提供的红酸枝样品密度为0.87 g/cm3,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五、红木构造图拍摄

1.取样。从红酸枝上切取木样,制成有弦切、径切、横切3个切面的规则正方体木样,各边不小于1 cm,保持切面光滑。

2.软化处理。红酸枝木材可用甘油-酒精法软化。先用普通甘油1份、70%酒精1份配制混合液。先将试样水煮排除空气,再在沸水中直接移入甘油酒精混合液内浸泡,放入烘箱中保持80℃恒温,软化时间需要5 d。

3.切片。经软化的木样用切片机切片,把试材装在切片机试材夹中,调整试材切面成水平后将其固定,切片时先切横切面,切片厚度为15 ~ 20 μm;后切径切面和弦切面,切片厚度为10~20 μm。再把切片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

4.染色。常用1%番红水溶液(或50%酒精溶液)染色,染色时间随树种或切片厚薄而定。

5.制片。切片经染色后,还必须进行脱水处理,先用50%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每次清洗5~10 min;再用70%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每次清洗3~5 min;然后用95%的酒精清洗切片1~2次,每次清洗2~5 min;再用无水酒精清洗切片1~2次,每次清洗1~2min;最后用无水酒精和TO液各半清洗切片1次,清洗2~5min。用镊子取出透明的切片,置于载玻片上,一般横切面放在上面,径切面在右下角,弦切面在左下角。在切片上滴一滴中性树胶后加上盖玻片。贴上标签,阴干或低温烘干即可观察。

6.显微镜观察。采用数码显微镜进行拍摄。横切面用40倍镜检,纵切、径切面用100倍镜检,显微镜有标尺用于测试管孔直径,按照《红木》国家标准,参照红木样本切片进行判读。数码显微镜的精度决定了拍摄的清晰度,木质材料检测室能提供的是ZSA302体式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7×~50×,目镜为视场高眼点三目镜WF10×/22 mm和WF20×/13 mm,物镜变倍范围为0.7×~5×,工作距离为129.5 mm变倍比为1∶7,镜筒是双目镜筒30°倾斜,瞳孔距为55 ~75 mm,屈光度可调,配有300万像CCD摄像头,摄像头为USB接口,可借助计算机,用专门的操作软件操作。切片的显微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切片的显微结构

六、红木鉴别特征

根据红酸枝试样所描述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以测得的管孔弦向直径、气干密度为主要依据。与正式发布GB/T18107-2000 《红木》的木材样照标准或相应的切面对照,和《木材鉴定图谱》(徐一峰著)对照,对木材进行鉴别。木材特质记录样式见表1。

表1 木材鉴别特征记录样式

续表1

根据记录结果,对所测得的管孔弦向直径、气干密度等参量与相关标准进行了仔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数据与标准数据基本相符,所以判定该树种为红酸枝木材

七、明确检测结论

出具有明确结论的鉴定书,鉴定只对送检试样负责。鉴定书主要内容见表2。

表2 鉴定书主要内容

本文,笔者阐述的方法为红酸枝木的鉴定提供了一种途径,对于木材材质的鉴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红木木材切片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蓝木马和红木马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严格木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