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授课经验点滴

2012-10-21 15:53吕莹
卷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齿根分度凸轮

吕莹

《汽车机械基础》是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与机械类必修的《机械基础》课相比较有以下特点:内容涉猎不广、较简单,但是更加专业,尤其强调与汽车实际应用的联系。因此学好这门课程是为以后开设的专业课学习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汽车机械基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有些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混淆,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倦,对后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如若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强化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试验,总结出一些帮助学生加强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恳请同行、专家予以指教。

一、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似之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观察、分析,再进行对比、比较,以示区分,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提高掌握知识的正确性。例如:在讲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直齿圆柱外齿轮,所以学生常常认为齿顶圆的直径总是大于齿根圆的直径;而讲到内齿轮时就分不清楚哪个是齿顶圆,哪个是齿根圆了,更加不知道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了。鉴于此情况,本人在讲解齿顶圆、齿根圆和分度圆概念的同时把内、外齿轮的轮阔图展示出来,分别对内、外齿轮的齿顶圆、齿根圆和分度圆进行讲解,然后对内、外齿轮的齿顶圆、齿根圆和分度圆进行比较,使学生直接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于外齿轮是齿顶圆直径大于分度圆直径,而分度圆直径又大于齿根圆直径;对于内齿轮是齿根圆直径大于分度圆直径,而分度圆直径又大于齿顶圆直径。它们三者的大小关系对于内、外齿轮是相反的。经过这样对比讲解,可加强学生对比理解,避免了记忆的错误。再如:在讲解蜗杆或涡轮旋向的判定方法时,需要任课教师把前面讲过的螺纹旋向的判定方法拿出来一起讲解,经过对比之后可以得到结论:二者之间的判定方法是一致的,均是右手法则。即伸展右手,掌心对着自己,四指并拢与螺杆(蜗杆或涡轮)的轴线平行。若拇指的指向与螺纹的旋向(蜗杆或涡轮的齿向)一致为右旋,反之为左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当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设问法

设问总结法就是在讲解两个或多个有相似之处的知识点时,先不把它们的异同点说出来,而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做出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在讲到螺旋传动这一章节时,可以先讲解螺旋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之提出问题:在我们学过的几种机构当中,有哪几个机构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由于刚讲过凸轮机构,因此学生们凭借印象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凸轮机构(通过凸轮的连续匀速转动,使从动件在凸轮轮廓的驱动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学习程度好一些的还会继续回忆起前面所学过的曲柄滑块机构。经过对比之后,会得到另一个答案:曲柄滑块机构。这样就得到了两个答案:凸轮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继续提问:“这是它们的相同点,那么不同点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可以得到答案:在螺旋传动和曲柄滑块机构中,螺杆和螺母、曲柄和滑块均可以做主动件,而凸轮机构中主动件只能是凸轮而不能是顶杆。这样不仅把前面所学知识温习了,而且还把前后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法

总结法就是把容易混淆、比较绕口的知识点去伪存真、总结其精髓,使其简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如:讲到螺旋传动移动方向判定方法时,课本上是这样讲的:(1)右螺旋用右手,左螺旋用左手。手握空拳,四指指向与螺杆(或螺母)回转方向相同,大拇指竖直。(2)若螺杆(或螺母)回转移动,螺母(或螺杆)不动,则大拇指指向即为螺杆(或螺母)的移动方向。(3)若螺杆(或螺母)回转不动,螺母(或螺杆)移动,则大拇指指向的相反方向即为螺母(或螺杆)的移动方向。如果按照课本排列顺序,使学生容易产生一个错觉:标出的(1)、(2)、(3)是并列项,它们是同等地位。而其实它们并不是并列的地位,而是第(2)、(3)项隶属于第(1)项,也就是说第(1)项是总述,第(2)、(3)项是第(1)项的两个分支。本人经过改革之后是这样讲解的:首先把螺旋传动分解为两种运动:移动和转动;然后使用右手螺旋法则予以判断:右螺旋用右手,左螺旋用左手。手握空拳,四指指向与螺杆(或螺母)回转方向相同,大拇指竖直。如果移动和转动是由一个构件完成的,则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如果这两个运动是由两个构件分别完成的,则大拇指指向的相反方向即为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通过大量实践之后,效果非常好。学生再也没有迷茫过。

四、联系法

联系法就是把彼此之间有关联或类似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讲解,前后融会贯通,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例如:讲解离合器、联轴器时,学生总是认为离合器和联轴器都是用于轴与轴的连接,并传递转矩和运动的,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这时就要求任课教师把握住离合器是联轴器的一种这一主线,强调联轴器在工作过程中是不可分的,而离合器是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意图通过手柄随时分离、结合的。不仅讲到了它们的联系,也讲到了它们的不同。使学生更加便于记忆。

以上方法是本人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得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交叉运用以上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可以当堂掌握,并且帮助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齿根分度凸轮
制动主缸体斜孔加工夹具的设计应用
下期要目
凸轮零件的内花键拉削工艺的自动化生产线
基于ANSYS齿根裂纹对斜齿轮接触应力影响分析
基于UG&VERICUT的弧面凸轮多轴数控加工仿真实现
基于MATLAB的盘形凸轮逆向工程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凸轮机构在“S”型无碳小车中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图解法的压力机变位齿轮齿根过渡圆弧分析
基于STM32F4的时栅数控分度转台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