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12-10-31 05:57
北京观察 2012年9期
关键词:赵老师班会班级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赵建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赵建玲说,班主任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一脚从首都师范大学的校门走出,另一脚便踏入了另一个学校的大门,她开始拥有了宝贵的财富——她的学生们。她说事业跟爱人一样,爱上他你就会越看越美。

赵建玲回忆说,“霍懋征老师80多岁时,还给我们讲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她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们还年轻,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当时真是深受鼓舞。”在赵建玲看来,大师的理论落实到实践当中,就是怎样与学生相处。

被叫停的就职演说

赵建玲列席北京市人代会

像刚工作的年轻老师一样,赵建玲也会受到学生们的刁难。她还记得,当年得知自己要当班主任,信心满满,为即将上任的“就职演说”准备了两个星期。可第一天见到学生,她刚说完:“同学们,大家好!”一个男生“挑衅”地说道:“呦,写字连黑板顶都够不着,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学生们哄堂大笑。赵建玲回忆,当时脸通红,什么都想不起来。赵建玲说:“新老师没资历,就想用真诚打动他们,以诚相待。”停了片刻,赵建玲走下讲台,微微一笑,说道:“同学们,我想先请你们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熟知的几个人,好吗?”她在黑板上写了:拿破仑、列宁、鲁迅、雷锋、邓小平这几个人的名字。“这谁不知道呀!”,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从拿破仑的赫赫战功、称霸欧洲到滑铁卢政治生命的终结;从列宁青少年时代的刻苦读书到他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鲁迅的弃医从文到他为民族的《呐喊》;从雷锋苦难的童年到他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从邓小平在中央的三起三落到他为社会主义规划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整整40分钟,学生们都沉浸在侃侃而谈的自我表现之中。最后还剩5分钟了,赵建玲再次走上讲台,“你们刚才对这几位人物的事迹介绍得非常好,那么也请你们告诉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外表特征,是什么呢?”这时一个女生说话了:“他们都是矮个子。”她说:“这位同学准确地抓住了几个人的外表特征的共性,他们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我想说的就是,请你们接受我的不够高大。我当然不能和你们介绍的伟人相比,但我会和同学们一道,创造我们班的辉煌。当然,我需要你们每一个人的帮助,谢谢大家。”下课了,几个学生追着她说:“老师,您真可爱!”赵建玲觉得,这是学生给她的最高奖赏。虽然就职演说一个字没说成,但是以这样更睿智的方式,使学生们接纳了她。在她看来,与学生相处是需要一些智慧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爱付出。

给每个学生过生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赵建玲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每个细节之处。在她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都会告诉她的学生,在她眼里,学生是三种角色:首先是朋友,她会理解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是孩子,她会关心、爱护、照顾好他们;第三是学生,请他们允许老师严格要求管理他们。她注意利用恰当的时机,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和集体的关爱。在赵建玲看来,管理一个班级与经营一个家庭是一样的。一座房子不叫家,一座房子光有人也不叫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能构成一个家,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拿到一个新班级的材料,赵建玲首先看的不是每个人的成绩,不是之前老师对每个人的评价,她首先看的是每个学生的出生年月日,为的是开学的当天就给学生过生日,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不送礼物,而是做一张电子贺卡,每个人有个性化的图片是有寓意的,可以表现他的兴趣爱好,可以表现名字寓意,可以表现他的志向。把它放在课件第一页,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感到自己生命意义的绚丽,会更加热爱班集体,更加学会关心他人。她清楚地记得有个学生苏孟迪,她的生日是11月11日。赵建玲在贺卡上写到:感谢你的到来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宁静与快乐,愿你有100个今天。因为1918年11月11日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毕业考取北京大学的苏孟迪给赵建玲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表达了她们浓厚的师生情谊,她还说:感谢您把我的生日赋予那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会开心到第100个生日的!

赵建玲给每届毕业生制作“永恒的记忆”光盘,把班级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镜头记录下来编辑成几个主题,配上音乐和她的解说送给每个即将离开母校的孩子,这包含给每个学生的生日贺卡。

记得2007年暑假,学生们借着班级聚会的名义把赵建玲请了过来,学生们说:“老师,你给我们每个人过生日,今天我们一定要给您过一次生日,不管您愿意不愿意。”赵建玲说:“三层大蛋糕,当时含着眼泪把蜡烛点燃。这么多年没买过这么大的蛋糕。”

每年生日这一天,她会收到很多明信片,这些都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从各地寄给她的,明信片上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您是我学生时代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您对我的帮助永远不止于高中时代。这是赵建玲认为最好的生日礼物。

塑造人格的班会

赵建玲和她的学生们

一个好的学校、一位好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当有健全的人格。赵建玲会根据学生的状态,时不时地召开主题班会。记得当时班里一个学生病了,有的表示关心,有的则显得很冷漠。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学会更多地去关爱他人,她召开了“关爱生命、关心同学”主题班会。她希望这种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可以传递,并且还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张浩而是赵建玲的学生,2003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学期间,她组织了“润灵爱心计划”,即商家和北大共同组织公益实习的活动,通过这个计划两年间筹集资金10.2万元,让上百名学生重返校园,有人问她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她回答:“是大兴一中给我六年的教育。”让赵建玲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2001届的学生,这位学生从首师大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大兴一中“1.2爱心基金”。当时每个矿泉水瓶子卖1毛2分钱,学校号召大家瓶子别乱扔,每个班的学生开始收集瓶子,捐给1.2爱心基金会,“1.2,一点爱”。每学期给10名家里困难的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1.2爱心奖学金”。这位同学就是当时的受益者,爱真的是可以传递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赵建玲先后五次捐款并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赴四川灾区的支教活动。2008年6月1日,她作为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应邀参加央视一套《我们》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她的演讲感动了全国电视观众。身教胜于言教,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为及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克服考前紧张心理,让学生以一个比较轻松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她召开了“瓦伦达效应与应考”的主题班会。俗话说:太想纫好针的手会颤,太想踢好球的脚也会抖。瓦伦达效应就是指越是担心越可能失败。她给学生们讲科比的故事,让大家安心应考。水均益曾经采访过科比,问及他压哨球为什么投那么好,全场那么多观众看着不紧张吗?科比说:我没想那么多,我就知道这是我最后一个球,扔出去我就完成任务了。赵建玲对学生说:“高考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应考,不要太注重结果。”高考前一天晚上,她给每个学生发一条短信,注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其实高考和咱们的月考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个屋子做题,换个监考老师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抱抱,宝贝儿!”“孩子们收到短信的反馈让我对他们充满信心,确保了他们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

“习惯、性格、命运”,“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这样的主题班会经常会在赵建玲的班级召开,一位学生上大学以后在给赵建玲的来信中说:“赵老师,送给我们的有远比书本知识本身更宝贵的东西。”

亲其师,信其道。她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晨练、一起做课间操,经常晚自习后为学生出板报,赵建玲的勤奋和真诚换来了学生们对她工作的支持、对她的尊敬。她所带班级的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她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同事们广泛赞许。学生郭旭在给赵老师的留言中写道:“亲爱的赵老师,您的平易近人使我们和您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您的热情细心使我们感到人生中第二位母亲的温暖。您的笑对人生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激励,您给我们的毕业赠言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中。我想您一定会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吧!” 考上清华大学的王宁的家长曾激动地对赵老师说:“老师,没有您的鼓励就没有孩子的成就!我和孩子一辈子感谢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耿炳文老师这样评价赵老师:“赵老师把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艺术,她把这一艺术演绎得绚丽多彩。”

赵建玲得到的荣誉很多,北京市“紫禁杯”特级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师德最高奖——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她却说令她最开心的,是没有红钢印、没有红印章的那张学生送她的奖状——“赵老师,您被评为最酷的老师。”学生的爱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当老师就一定要当班主任,否则,就是不完整的教师,就会有很多的遗憾。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看起来是艰辛和劳累的,但置身其中更是快乐和富有的。因为我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此刻赵建玲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

猜你喜欢
赵老师班会班级
我的 “蜡烛”老师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赵老师的眼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超级难写的字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