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精神文化消费的研究
——基于影视文化消费视角

2012-11-02 09:10童玉贤贾珍
关键词:消费精神同学

童玉贤,贾珍

(湖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精神文化消费的研究
——基于影视文化消费视角

童玉贤,贾珍

(湖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水平,实现每一个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消费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包括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观的养成、求知动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方式方法等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影视文化消费的引导。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和谐发展;影视文化消费

一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量,如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与否;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和谐与否;经济利益层面与价值观层面的和谐与否,等等。而上述任一层面和谐的实现都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正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是公民群体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直接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水平,实现每一个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主要包括政治信仰、社会理想、纪律观念、科学文化知识、谋生技能、身体素质、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和谐协调发展。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对科学文化知识、谋生技能的获取深感紧迫,他们的身影总是奔波在教室、图书馆,有人立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有人立志成为特定岗位的劳动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但是大学校园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很突出,有少数同学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找不到目标和方向,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睡觉,有的甚至不懂得做人的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缺少德行、人格低下,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对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感痛惜。我们能否找到好的办法帮助他们重反正道、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直在调研、在思考、在探索。

二 大学生的课余精神文化消费与他们的精神成长息息相关

(一)调查研究的结论

课题组后期的调查研究结论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上述二者关联性的认可度达100%。本课题组在后期继续完成了前期课题研究余下的4800份的“精神文化消费与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问卷调查”任务,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表明:在“是否从事过社会实践(或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或爱心志愿者活动或勤工俭学等);是否准备考研;是否感觉现实的大学生活与进大学之前的期望有很大落差,对所处的现状是否满意,对自己是否有信心;是否无正当理由逃过课;是否网络游戏成瘾;是否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和未涉足恋爱等原因而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课余的精神文化消费方面是否有计划有目标;面对众多精神文化消费方式和品种,是如何选择的;课余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月均费用;精神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以所花时间占课余时间的50%以上为标准);每周进图书馆借、阅书籍杂志的次数;对自己现有的大学生活动、课余精神文化消费现状是否满意”等问题上的调查统计结果与前期进行的1200份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结论(见本课题组前期发表的论文[1][2])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进一步显示:大学生课余的精神文化消费与他们的精神成长(包括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观的养成、成长与求知动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方式方法等等方面)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回答“关系十分密切的”占到88.3%,回答“较密切的”占11.1%,回答“影响一般的”只占0.6%,无人回答“没什么影响”。“在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课余精神文化消费引导等方面你有何好的建议?”一问中有78.9%的回答谈到“需要老师们好好引导”。而在高等教育中,我们过去一直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对学生在精神成长这一块却重视不够、对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相对来说是比较欠缺的。因此,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把握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系,必须明确高等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技能的培养又是为了什么?

我们深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知识、没有先进的技术,它是无法立足的;但如果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缺乏优秀的品质、优秀的人格,那么我们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也会缺乏基础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国家民族振兴的重任,就必须把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精神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期间是拓展心智、陶冶品性、升华人格的重要时期,大学是精神成人的重要场所,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教育。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把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引导放到其应有的位置来加以重视,才能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完善、获得全面发展。

(二)关于在校大学生影视文化消费基本现状的思考及探索

根据目前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影视文化消费比较普遍的情况,在这次的问卷中我们增设了“你所关注的影视节目类型(按内容和观看频率两方面综合排序)”一题,共提供了四个选项:(1)如央视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大家》《人物》《艺术人生》《财富故事会》类专栏节目;(2)娱乐、相亲类专栏节目;(3)健康饮食类专栏节目;(4)电影、电视剧。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成为大学生在影视文化消费中首选节目类型的排序结果(见表一)。

表一 大学生影视文化消费中首先节目类型排序

这样的结果,从整体上说与大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活经验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我们不否定电影电视剧在熏陶、升华大学生真善美等情感方面的特有观赏价值,但如果从更为正式、更高层次的话题——大学生是向责任公民、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过渡的角度来看,则是有些问题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影视文化消费从以下方面做些引导:一是建议他们对电影、电视剧的题材、内容做出理性选择,切忌过分娱乐化、甚至低俗化,一定要谨慎选出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有深度,对人性中正义、善良、仁慈等美好情感有追求有憧憬的作品进行观赏。二是要加大电视节目中诸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大家》《人物》《艺术人生》《财富故事会》《经济大讲堂》《科技大讲堂》类专栏节目的观看比例。这些专题节目可以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素质课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拿出适当的课时统一组织同学们观看,也可以把这些节目介绍给同学们自己在课余时间自由观看,并要求学生用书面形式回顾记叙所受启发的内容或心得。每隔一段时间就观看一期这样的专栏节目,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理想、追求的火花,同时也是难得的心灵洗礼,比如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就非常值得一看,它能极大地激发起大学生奋发向上、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好人做好事、自强不息等积极情感,并以报道的典型人物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改变他们有时过于夸大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以偏概全的一些片面认识,因为那些过于夸大社会阴暗面的片面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他们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未来、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组织所上课班级的学生课后观看了视频《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3],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几乎个个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之后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道讨论题:“看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后你最想说什么?”讨论中同学们发言十分踊跃,说得最多的是:“我们确实被抛弃了大城市所有的物质享受的教师志愿者胡军与谢晓君夫妇、以精湛的医术和至高无上的仁爱对待病人的医学泰斗吴孟超、把仅靠烤羊肉串赚来的10多万元全部捐给贵州毕节地区贫困孩子上学自己却身无分文的义侠巴郎阿里木、靠脚在维也纳音乐大厅获得钢琴演奏冠军的刘伟、以仅仅8岁的小小年纪竟然独自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并且12年如一日的90后女孩孟佩杰、把退休后经营了20年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权无偿献给国家而老伴和子女们一直当农民的退休高干杨善洲、被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等所有获奖者的事迹所深深感动了”;“今后我会长期坚持追踪此类节目”;“这些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能帮助我们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摆脱金钱物质的困扰、从物欲的迷途中走出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纯洁、更安宁、我们会变得更加善良、也会更快乐”;“我们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学习会更加勤奋、踏实”。一些平时有抽烟、喝酒等消费倾向的男同学则纷纷表示“我们将戒烟戒酒,要把省下的钱去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们”。

有些同学还因此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发言中有些同学这样说道“胡军、谢晓君夫妇这样的志愿者,放弃了大城市的安逸生活,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西部高原无私地支教孤儿群体,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歌颂和大力表彰,但政府更应该形成有效机制对他们的基本生活、工资待遇给予应有的保障,仅给予300元的生活费,是国家政策的失妥之处”、“在如麻风村后代的教育上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统一进行解决,因为仅靠志愿者的力量是难于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的”。之后我们倡议和组织了比以往更多的、更广泛深入的、形式多样的有益于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这些活动同学们都表示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例如,我们倡议所有的大学生以《心理话——感恩父母》为主题、以书信的形式和家长进行倾心的思想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普遍反映与父母的感情距离明显拉近、代沟得到明显修复;以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大学生定期走进孤儿院为孤儿带去了书籍、歌曲、相声、小品,走进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梳头并与老人联欢;为重病的同学进行募捐;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服装学院的学生在学区开展了义务劳动为同学们维修小家电和电脑、修拉链、熨烫衣服等等活动。我们认为这些其实都是同学们读大学“读”到的最有用的课程之一。

[1]童玉贤.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J].消费经济,2009(3):76.

[2]童玉贤,贾珍.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精神文化消费的研究——基于课外阅读视角[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98.

[3]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EB/OL].http//my.tv.sohu.com/u/vw/14665347.

On the College Students'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Culture Consum p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vie and TV Culture Consumption

TONG Yu-xian,JIA Zhen
(Department of Ided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s of all walks of life.The re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Outlook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value,motivation,tolerance an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course of growing up.At present,special focus should be put on th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ovie and TV culture consumption.

Outlook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movie and TV culture consumption

G641

A

1671-1181(2012)03-0100-03

2012-03-21

基金基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资助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研究”(08C216)。

童玉贤(1964-),女,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消费精神同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40年消费流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拿出精神
新消费ABC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