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

2012-11-02 09:10金光磊
关键词:海洋大学海洋意识

金光磊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88)

论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

金光磊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湛江524088)

在海洋经济时代,要发展海洋经济,使我国变成海洋强国,必须培养国民强烈的海洋意识。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教育是关键,其中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海洋类高校对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与周边国家和海洋强国相比而言,意识较为淡薄,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海洋意识,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海洋经济。

海洋文化教育;海洋意识;海洋经济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海洋世纪曙光中诞生的海洋大学,以振兴海洋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不断开拓前进,培养了许多海洋经济方面高层次人才,并成为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海洋类高校与其它大专院校相比,应具备更先进的海洋文化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海洋文化素养的提高。不仅要为办好海洋特色学校做准备,更要为以后海洋文化精神的传承夯实基础。

一 我国海洋类高校海洋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五千年的文明,但长期历经的是“陆主海从”的社会文化,中国主流文化被“农耕文明”所占据,海洋文化一直受到排挤。尽管我们的海洋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体育文化、海洋科技文化、海洋生态文化和海洋教育文化,但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精神财富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即便部分被传承下来也未在施教过程中较好地传授给学生,以致于目前大多数学生海洋意识淡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海洋经验意识淡薄,对海洋权益缺乏敏感性,将会导致我们看问题没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权益,提高学生及大众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教育必不可。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淡薄

2010年国内媒体对海洋类高校的学生进行一次海洋知识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在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我国的国土面积仅为960万平方千米陆地,不知道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疆;45.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只有10.6%的人认为是“较强”的,89.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教育,虽然有88.9%的大学生接受“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一观念,但他们对海洋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令人担忧。

影视是传播文化的一个极好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海洋文化的影视作品走进的学校、走向大众的很少。去年年底央视播出的《走向海洋》是一部宣传国民海洋的意识作品,我们应加大对这类影视作品的关注和支持,因为它是传播海洋文化、提高海洋意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对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在海洋类高校中,海洋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较少,其中大多是海洋文化概论这一门简单的公共课。尽管某些高校平时设置了相关选修课,但这些选修课大多是因人而设的。海洋文化课程少,主要原因是相关的教师资源比较缺乏。在很多高校,教师授课没有比较权威的教材,部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一些讲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受教师的知识范围的影响,其结果是学生获取的海洋文化知识范围有限。

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的海洋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日韩两国为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了海洋战略,提出了海洋防卫新指针和新海洋发展计划。日本把海洋知识引进中小学课堂,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海洋意识,还将每年的7月20日法定为国家海洋节,让国民重视海洋并培育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韩国发表了国家海洋战略——《海洋韩国21》。欲在21世纪“通过蓝色革命增强国家海洋权利”。其中有三个基础目标:一是提高韩国领海水域的活力;二是开发以知识为基础的海洋产业;三是坚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一向以世界领导者自居的美国,为了继续维护在世界的霸权,一直努力控制全球的海洋,积极建立全球海洋监测网。

二 加强海洋类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事实上,各地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大小不一。数据显示,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主要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濒临海洋,事实证明,其快速发展与海洋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地区发展快不快,归根结底在于人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提高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所以要想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进行海洋文化教育。

如前所述,目前在校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其主要原因是海洋类高校对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不够深入。就目前国内状况而言,极少高校能将海洋文化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文化教育来实施。事实上,无论对学生、高校发展还是国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海洋文化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形成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就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包括特色教材、新型的课程体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务实的学生工作、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特色的校园文化等等。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它应有的基本特征。

办好海洋类大学的特色是适应海洋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海洋类高校可以着力做精、做强“海洋”特色,将海洋内涵拓展为科技海洋和人文海洋,并形成以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重点的学科体系。

使海洋类高校办学特色不同于其它高校,还可通过加强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使其海洋文化素养高于其它类型的高校,同时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机制,突破学科专业建设的校域限制,为涉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科学、开放、有序、高效的制度环境,[1]真正形成一道独具的海洋特色的“大餐”。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

大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不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实践和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

高校的海洋文化教育则是提高海洋文化素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课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海洋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关于海洋的基本理论知识;课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文化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每天在一个充满海的气息环境中度过。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文阅读活动,有关部门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海洋经典名著,包括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著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学校的教学楼,以及相配套的体育设施,设计与海洋有关的图案,设置一些橱窗、展牌,展示海洋文化和海洋民俗,以及名人肖像和名人的故事,使广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渐渐地从知海、懂海、到爱海、用海、养海、护海。其最终目的是为成就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储备更多人才。

(三)有益于发展海洋经济

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其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精神。海洋文化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对海洋文化认识上,目前存在一个误区,即比较重视加快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对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少有论及,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被忽视或者尚未被引起重视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都位于全国省份的前列,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达到11%,2010年海洋总产值达到31492亿元,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

中国是海洋大国,有着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作为海洋经济的孪生兄弟,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高度重视海洋文化的研究,大力弘扬先进的海洋文化。

近几年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关于海洋文化教育的培养与国民海洋意识的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图(见图1)。

图1 海洋文化教育与国民海洋意识、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 海洋类高校加强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对策

加强学生海洋文化教育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应对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普及和提升,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和谐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海洋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办学目标,注重科学精神与海洋人文精神相结合,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

(一)加强海洋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中国从很早就开始海上考察和海上贸易了,秦始皇多次东巡大海,派徐福出海,曹操也对大海充满遐想,《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诗句是从大海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并激发个人的雄心壮志。从汉唐开始中国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就领先世界,罗盘针,指南针等直到今天依然是航海的核心技术,显示出中国人很早就有与海洋共舞的能力。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更是史无前例。前人留给我们这些宝贵的财富,需要高校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和积极传播中国海洋历史和文化。

中国海洋大学1996年提出研究海洋文化,之后几年里,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相继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主要开展有关海洋文化、沿海城市社会历史文化、沿海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文化专题史、海洋人文精神的传播等研究。为了传承和创新海洋文化,高校应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并传承下去。

(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涉海文化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海洋文化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紧紧围绕“海洋特色,海洋使命”的主题,在涉海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通过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一大批多面手和全方位人才,拓宽社会视野,掌握实践技能,使大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在学校学不到的技术,同时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校园内的涉海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着力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举办海洋科技文化节、海洋科普知识竞赛、海洋文化艺术节、海洋文化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制度等等。2011年12月份在广东海洋大学举办的广东省海洋科学分论坛就收到论文111篇,投稿人数多,投稿论文质量高,选题覆盖面广,使论坛收到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海洋科学的建设,也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海洋类高校可以定期请一些海洋军事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树立海洋在国防中的意识。如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生物标本实验室、船模陈列室等,品种丰富,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为了加强学生海洋知识的应用,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在学校的社团中成立海洋文化教育协会和海洋环保协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海洋科学知识导论、海洋文化概论等相关海洋类的课程,并积极鼓励涉海类专业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

2.校园外的涉海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海洋文化素养又一重要方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滨海城市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了解当地的海洋民俗文化,与沿海居民和岛民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居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大海的神圣向往,创造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海洋民俗文化,比如开渔节、鱼灯节、沙雕节、渔歌民谣、传说故事、庙戏小调等,语言艺术、表演形式都富有海洋气息和海岛特色。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实地参观,海洋类高校可以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互通有无。这些宝贵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学以致用,并传承给我们的后代。

(三)国家在海洋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大力支持

国家应加大对海洋类高校的资金投入,让这些高校有更充足的经费来进行海洋科学研究;也可在拥有优越条件的高校开设海洋类的专业,进行更大面积的海洋文化教育。国家《海洋人才规划纲要》提出,海洋人才发展要遵循“需求牵引、创新机制、以用为本、统筹开发、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同时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和观念,让“海”深入人心;[2]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海洋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化海洋世纪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协调一致。如在已有的海洋文化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研究和编写一套比较成熟的用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系列海洋文化教科书,并予以大力普及,广泛地推动国民海洋意识教育。

在世界教育理念里,不仅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还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海洋文化素养,我们不应该只限于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还应实施教学行动改革。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大学生海洋文化的教育提高将更加有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海洋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不相适应;与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海洋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建设、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提高国家海洋文化的软实力,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里,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奋斗,海洋类高校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对海洋科技开发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从每个学生到教师需要尽快由“战略思考”转变为“具体行动”,去彰显自己的海洋特色,肩负自己的海洋使命,为海洋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邓瑾轩.人力资源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丰.加强全民族海洋文化意识教育[N].中国海洋报,2005-08-02(3).

On the Ocean Culture Education for Ocean University Students

JIN Guang-l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ching,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In the marine economy era,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a sense of ocean in public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arine economy and make our country amarine power.To achieve it,the key is to advocate and promote the ocean culture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culture education in ocean university students.Currently,Compared with the culture education of our neightor Countries ormarine powers,our awareness is comparatively weak.Therefore,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our marine consciousness timely,making them serve the marine economy better.

ocean culture education;marine awareness;marine economy

G648.4

A

1671-1181(2012)03-0113-04

2012-04-13

金光磊(1986-),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海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