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引领五光十色智慧城

2012-11-06 12:02陈薇荔
中国公共安全 2012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市民广州

本刊记者 陈薇荔

广州:创新引领五光十色智慧城

本刊记者 陈薇荔

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其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创新型城市框架之下进行的。2011年出台的《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拉开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序幕,也开启了“智慧广州”之旅。2011年年底,《关于实施“智慧广州”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出台,同期,《广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综合平台顶层设计的工作方案》完成。未来,“智慧广州”建设将向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创新枢纽、信息服务枢纽努力。

广州是个五光十色的城市,又称“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称花城,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在中国的版图上,她地处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框架之下进行的,由创新引领,面向未来。

智慧广州与创新广州相辅相成

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但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那绚烂的烟花,那彻夜闪亮的灯火依然保存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如今,那风姿卓越的“小蛮腰”已经成为广州的新地标,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广州的现代化气息。亚运会后,2011年出台的《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拉开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序幕。《规划》确立了到2015年将广州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全面规划部署。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内,广州创新投入将会显著增加,并会在高端要素、创新基础条件、创新能力、社会科学素养等多方面发力。在创新型广州建设中,智慧城市建设始终贯穿其中,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任务之一。

《规划》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七大任务。其中,“智慧城市建设”被明确提出。此外,这七大任务还包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超前部署基础设施、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强化辐射带动功能等。为了将建设创新型城市落实到具体项目,《规划》还提出了八大“重大工程”,即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信息广州建设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创新型园区发展示范工程、社会发展惠民工程、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工程。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靠创新,创新全面贯穿于智慧城市之中。

广州是个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城市。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广州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近期透露,按照广州城市战略规划,到2020年前,广州市人口要控制在1500万以内,但2012年,全市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其中包括817万户籍人口、780万有登记流动人口以及超过200万未登记异地务工人员。广州人口构成成份复杂、阶层多样,价值、理念、追求、个人素质千差万别。为了满足市民基本需求,当前,广州一天要处理1.4万吨垃圾、主城区要处理9700多吨垃圾,一天要处理污水465万吨,一天要宰1.5万头猪,一天要供应1500万斤蔬菜。未来,这些数字还会增加。

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此复杂的城市管理现状,广州如何才能在民生服务方面做得更好?如何能让广州市民和谐共处,获得幸福感?一套更为有效的城市管理系统不可或缺。智慧城市建设被作为解决“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提出。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表示,通过“智慧广州”的建设,将催生出新的生活模式,引领新的生活时尚,将会使广州市民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生活,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在当前智慧城市没有现成模板的情况下,广州必须不断在技术及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在实践中建设智慧广州。

“信息广州”建设奠定智慧广州基础

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将智慧广州建设归结为三大枢纽:“一是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建成国家国际电信出入口,打造国家电信、互联网交换中心;二是创新枢纽,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发展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成为引领智慧城市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的国际知识创新中心;三是信息服务枢纽。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和时尚创意等智慧型服务产业,打造信息集聚发布智慧服务枢纽。”

无论是信息通信枢纽还是信息服务枢纽,广泛、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广州作为国内一线城市,通过“十一五”建设,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广州全市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64户/百人,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125台,家庭上网率为88.2%,互联网普及率为71%,达到亚洲先进城市水平。社保(市民)卡发行人数近160万人,年满60周岁户籍老年人持卡覆盖率近9成,市民邮箱超过228万个,数字证书14.5万个。仅2010年,企业利用数字证书网上报税76.5万户次,网上缴税额405.6亿元。市民网购渗透率3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目前,广州光纤到户覆盖超过50万户,完成WLAN无线接入点13万个,市区覆盖率达到98.5%。建成TD-LTE基站254个。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智慧广州通信枢纽与信息服务枢纽的基础,提高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信息服务能力,从而对吸引各类人才提供了平台,为建设创新枢纽提供了条件。

“五新”、“五个一”引领智慧广州建设

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广州建设智慧城市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对“智慧广州”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他介绍,为了落实“智慧广州”的建设,广州市已经形成了《关于实施“智慧广州”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此外,广州还成立了智慧广州建设领导小组,万庆良市长亲自任组长。2010年—2020年,广州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五个新”,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了引领智慧广州建设,广州还打造了“五个一”示范工程以及智慧设施、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港口、智慧乡村等一批先导工程。

其中,“五个一”示范工程最能体现广州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特色。所谓智慧广州“五个一”示范工程,即“一城”(天河智慧城)、“一卡”(社会保障卡)、“一页”(市民网页)、“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平台”(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

“一页(市民网页)”与“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汇聚了服务特色。当前,广州已建成超156.5万个市民网页,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143项事项网上办理,300余项事项办事结果查询,180多项办事结果主动推送服务,并加紧推进市民网页在食品药品、医疗、卫生、文化、住房、信贷等领域的应用。当前,广州已发放社会保障(市民)卡160万张,实现劳动保障、民政、卫生、交通、公积金、文化休闲等6个业务领域9项应用。目前正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加载金融功能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卡、市民卡、银行卡的三卡合一。

“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汇聚了城市海量信息。当前,广州已建成包括自然人、企业法人在内的数据库,接入45个政府部门,开展10个专题应用。目前广州已启动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前期规划工作。平台将汇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感知信息的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全面信息支撑。

“一台(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应用方面最体现出智慧广州特色。广州电子政务平台现已支撑市政府门户网站、社会保障卡、市民邮箱、市民网页、数字证书、市民网上服务中心、企业网上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并有望实现一次认证、一站通行。

“一城(天河智慧城)”则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城市,对智慧广州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天河区是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具有以CBD为基础、以ITD(即信息技术圈)为依托的“双圈”结构。智慧广州的示范应用将在天河进行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再向全市推广。此外,广州还将着力推进南沙智慧岛、中新知识城智慧城市和北部山区镇的智慧乡村建设。

监控设施助力智慧精细化管理

“智慧广州”建设将以智能化的管理代替“粗放式”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在当前阶段,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在监控行业的助力之下的。

“智慧广州”建设将在“平安城市”建设的26.8万个监控摄像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建设数量、扩大联网规模,并探索利用模式识别、智能预警、虚拟巡逻等手段开展公共安全治理,增强市民安全感。

“智慧城管”将实现多级联动、高效协同。当前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集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平台、视频监控、开发综合巡检系统、运行12319城管投诉服务专线于一体,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数字化。未来,广州将进一步完善市、区、街以及市联动部门“一级采集,两级网络,三级联动”的指挥调度模式,探索采用无线射频标签、传感器、卫星导航、视频监控、手持终端等设备实时高效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实现信息实时采集、监控和管理。

建设智能交通将会升级,实现“人、车、路”协同。“智慧广州”将会建设交通信息感知设施,推广应用智能技术,优化交通组织,提高路网畅通率,还会建设实时路况、停车诱导等信息服务,调节实时交通流量,减少道路拥堵。

应急管理指挥一体化将加强智慧广州在非常条件下的控制能力。建立集突发事件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信息收集与发布、模拟演练和空间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处置突发事件的智能化。

以人为本,造福市民

无论是“五新”、“五个一”还是“智慧精细化管理”,“智慧广州”的建设都是围绕“人”进行的,立足便民高效。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近期透露,广州将用5年时间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成为“智慧广东”建设示范城市,2020年,智慧广州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智慧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吴奇泽说,“智慧广州”最重要的是要围绕市民需求,从市民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方面实现市民“智慧”。

智慧广州建设将使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2015年,广州的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

在智慧广州,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市民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市民网页等载体,以及电话热线、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拥有相应的云存储空间,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智慧广州将使市民出行更快捷,就医更方便,学习更轻松,饮食更放心。智能交通系统及其信息服务将“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所想所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将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卡通行。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将跟踪个人一生健康状态,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智慧教育将整合共享全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食品安全溯源工程将使市民吃上“放心肉”,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流程监控。此外,通过智慧生活行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社区等示范工程以及智能水网、智能环境等,着力营造智慧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友好型的人居环境。所有一切都将提高市民的创新意识、信息化能力和科技素质。

结束语

广州目前已经与国家权威机构以及工信部等部门进行了战略研究,起草了关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2012年第一季度,“智慧广州”试点开始取得明显进展。

相信未来,随着学习、创新精神发扬光大,广州创新型城市的不断推进,一个富有特色的“智慧广州”将不断完善,融入广州市民的生活。广州这座绚丽夺目,五光十色的城市将会更加智慧。

猜你喜欢
创新型市民广州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