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2012-11-16 02:02毛小平陆惠民李启明
关键词:算数相关者均值

毛小平,陆惠民,李启明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毛小平,陆惠民,李启明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本文在介绍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及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识别。从“客观主导力DV”和“主观意愿度WV”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样本K—S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进行定量分类和讨论,指出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性特征。

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客观主导力;主观意愿度;动态性

如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活动或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可持续建设(SC:Sustainable Construction)理念的出现为其寻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识别、评价和管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是可持续建设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当前很多学者将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的焦点。沈岐平和杨静[1]提出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系统化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中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四个主要步骤:①利益相关者识别;②利益相关者评价(包含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划分等级);③决策(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等级不同来依次满足他们的需求);④执行与评价。王进和许玉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紧迫性、影响性和主动性及综合维度得到12个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确定了核心型、战略型及外围型三类大型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2]。但是,在工程管理领域,大部分关于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都以传统的建设活动范式为背景,而很少有学者以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为背景来深入研究。

一、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完整提出可持续建设概念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Kibert教授[3]。他将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基于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原则,建立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4]。此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建设进行了定义。Sage把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在整个建设流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5];Chong等认为可持续建设致力于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知识来加强建筑设计、施工生产以及运营中的可持续性[3]。

“可持续建设”与 “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三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共性,又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都属于具体的建筑产品类型,而“可持续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两者是一个结果,是需要通过后者来实现的;即只有通过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产品。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90年代以后,对利益相关者认识的趋势是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与企业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拥有某种相关利益,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与团体。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丰富,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仅仅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的界定和识别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其不同的构成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评价。由于不同的项目或不同的项目发展阶段,其利益相关者构成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利益相关者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其自身属性、影响力和利益强弱的不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

Mitchell等[6]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显著模型,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显著性取决于决策者对其三个属性(权力、合法性和急迫性)的评估;基于对这三个属性的定义和拥有程度,Mitchell等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七种类型:蛰伏型、自主型、需求型、统治型、危险型、依赖型和权威型。在Mitchell理论基础上,我国学者陈宏辉等从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重要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3个维度出发,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以及边缘利益相关者[7]。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活动,可持续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多专业协作、参与主体的早期介入、可持续建设流程的通畅性、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可持续建设的原则使得我们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可持续建设各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笔者将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同可持续建设活动存在单向或双向影响关系,并能从可持续建设中获得一定利益或自身利益可能受其损害的人或团体”。根据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笔者识别出了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中的12个利益相关者,见表1。

表1 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四、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概况

Johnson和Scholes认为仅仅简单地识别利益相关者是不够的,管理者需要评估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兴趣及其因兴趣而对项目产生的期望,并识别利益相关者是否有能力去施加自身的影响;为此运用了利益相关者可视化技术——权利/兴趣矩阵进行了有关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权利和兴趣等级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8]。

为了能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开展了一项“各利益相关者对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影响”的问卷调查活动。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即客观的影响力)”和“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度WV(即影响的可能性)”两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方式来衡量受访者的观点或态度,分值越高代表“客观主导力DV”或“意愿度WV”越大。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客观主导力DV)按照表1列出的12个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第二部分(意愿度 WV)中的“开发商/业主/投资商”(SH2)被细分成两个子类,分别是“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出售/出租型项目)”(SH2-1)和“开发商/业主/投资商(自用型项目)”(SH2-2),以便进一步考察两者在主观意愿度WV上的区别。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便在可持续建设的实践中能更好地管理可持续建设的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促使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成功。

该调查活动从2010年12月初开始,到2011年1月底截止。问卷的发放方式主要以发送Email为主,总共发送了531份问卷,回收了163份问卷,其中有15份问卷由于漏填或多填被界定为废卷,有效问卷数为14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27.87%。受访者的工作单位涵盖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该调查问卷两部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值见下表2和表3。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根据SPSS软件计算出该问卷两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80和0.800,均大于0.7,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调查结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可以接受。

表2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值(可持续建设的主导力DV)

表3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值(可持续建设的意愿度WV)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1.单样本K—S检验

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各自的DV和WV算数平均值(Mean)大小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但是在没有相关统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考虑置信度问题),简单地根据这些利益相关者各自得分的DV和WV算数均值来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是值得质疑的。如果两个利益相关者的DV或WV算数均值处在同一个置信区间(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使两者在算数均值上存在差异,它们仍属于同一等级[2]。因此,需要推断两个独立样本(DV和WV)的算数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①当已知两个独立样本都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来判断两样本的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消除因处于同一置信区间导致的排序差异;②当两个独立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其分布状况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9]。为此,首先需采用“单样本K—S检验”来检验调查问卷两部分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零假设H0:样本分布为正态分布),根据SPSS得出的检验数据结果见表4和表5。根据检验数据结果,所有独立样本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拒绝零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独立样本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表4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数据的单样本K—S检验结果(DV)

表5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数据的单样本K—S检验结果(WV)

表6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数据的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DV)

2.曼—惠特尼U检验

需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独立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选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来进行相应的两两样本算数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的零假设为:H0:样本来自的两独立样本总体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9]。问卷两部分数据的U检验结果见表6和表7。

表7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数据的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WV)

表6和表7中,单元格中带星号上标的伴随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单元格中的伴随概率值均小于α(0.05),表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问卷的两部分中,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利益相关者见表8。

表8 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利益相关者

五、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要进行等级划分,首先必须确定等级划分的界限值。根据统计分析,该问卷两个部分各自总体样本(包含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分别为3.20和3.19。因此,笔者以3.2作为等级分类的界限值。根据表2和表3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以3.2作为分类的界限值,从“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和“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观意愿度(WV)”两个维度对表1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导力和意愿度的算数均值进行等级划分。等级划分主要遵循以下方法:在等级划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表8中“不存在均值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进行。以SH3和SH9在DV维度方面的得分为例,虽然两者算数均值的数值不同,但根据表8显示,SH3和SH9在DV维度上的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将SH3和SH9归为同一个等级[2]。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在两个维度上等级划分的结果见表9。结合表9的等级划分结果,可以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四种类型,具体类型划分结果见表10。

四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解释如下:①类型Ⅰ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都较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②类型Ⅱ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有较大主导力,但意愿度较低,需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刺激其主动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诱导型”利益相关者;③类型Ⅲ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不大,但意愿度较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支持型”利益相关者;④类型Ⅳ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均不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该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

表9 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等级划分

表10 四种类型的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

六、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讨论

1.“政府”在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引导,可持续建设示范性项目的建设,购买可持续建设产品、税收和经济补贴等政策手段的刺激,资助基础性的可持续建设R&D,推动绿色建筑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等。

2.“开发商/业主/投资商”是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要发起人和主导型力量,有些开发商所涉及的业务可以涵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自用型项目,由于投资和使用的一体化,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往往具有较高的意愿和影响力去进行可持续建设实践,例如深圳盐田区的万科中心获得美国LEED最高级认证(铂金奖)。但对于出售/出租型项目,开发商往往没有足够的意愿去进行可持续建设的实践,这就需要采取一些诱导性的措施来提高开发商在此类项目上的意愿度。事实上,从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只要政府对可持续建设实践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或税收政策扶持,开发商从事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会得到显著提高。

3.“规划和设计单位”在可持续建设的前期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是否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建设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的绩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些大型的规划和设计单位(如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议题。

4.“消费者/使用者”是可持续建设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因此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全面走向成熟之前,市场会积累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这股力量释放的快慢,将取决于政策引导的力度、教育宣传的准确性以及相关体制的完善等诸多外部因素。

5.此次调查研究中,作为可持续建设重要参与者的“施工单位”被归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主要原因在于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率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很难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此外,传统的建设模式(如DBB)使得施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动力去主动适应可持续建设的要求。

七、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性

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相互关系的动态性;②分类的动态性。所谓“相互关系动态性”是指可持续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大量的互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例如,项目周边社区和群众虽然隶属于“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但是它的诉求能极大地影响到政府(“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所谓的“分类动态性”是指表10中的分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只反映目前我国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现状,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这种分类格局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在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反馈中,一些来自房地产企业的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促使开发商主动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关键。因此,一旦政府能出台相应经济刺激政策,表10中的“SH2-1”就很可能转变为“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

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性要求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①必须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和“核心诱导型”利益相关者这两种类型上,及时满足这类利益相关者的需求;②积极加强同“支持型”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联系,以获得必要的支持;③关注和警惕“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对这个类别中的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如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等)予以重视,必要时可以将它们与“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视为同等管理地位;④还必须加强对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网的管理,识别关系网中各种关系对可持续建设实践是促进型还是阻碍型,对阻碍型的关系必须采用相应措施来加以切断或减弱负面影响的程度。

[1] 沈岐平,杨静.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框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8):412-419.

[2] 王进,许玉洁.大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分类[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10):77-83.

[3] Wai Kiong Chong.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Baseline Percep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Construction among Civil Engine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9,7:143-154.

[4] Kibert,C J.Establishing principles and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IB Task Group 16on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Tampa,FL,6-9November,1994,PP.3-12.

[5] Sage,A P.Risk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1998,5:4815-4819.

[6] Mitchell,R K,Bradley,R A,Wood,D J.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853-85.

[7]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4):12-21.

[8] Johnson G,Scholes K.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M].Prentice Hall Europe,London,1999.

[9]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F287.8

A

1671-511X(2012)02-0046-05

2011-11-10

毛小平(1981-),男,江西吉水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持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算数相关者均值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一屋三室
说话要算数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秋天不会算数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