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2-11-20 05:21郭晓燕李爱琼梅元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阿托硬化

郭晓燕 李爱琼 周 捷 詹 冀 梅元武

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是组织损伤后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蛋白,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独立于调脂之外的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及其CRP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周内,病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头CT 或MR 检查证实,按TOAST分型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小动脉闭塞(SAO)型。凡有他汀类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感染、创伤或手术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均排除在外。

将80例脑梗死患者按时间序贯随机分为两组,即(1)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4±4.6)岁;病程13 h~4 d,平均病程2.1 d。既往原有糖尿病史16例,高血压病史26例,高脂血症史14例。(2)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5.7±4.4)岁;病程14 h~3 d,平均病程2.3 d;既往原有糖尿病史13例,高血压病史24 例,高脂血症史1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史等治疗前NIHSS,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治疗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降颅压、活血化瘀、降血糖、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口服4周。出院后门诊或住院定期随访。

1.2.2 血清CRP水平检测 两组均于入院次日(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清晨采空腹肘静脉血3ml。血清CRP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美国Backman公司仪器及试剂,正常参考值≤10mg/L,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对两组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时,由神经内科医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分,NIHSS评分越高,BI评分越低,病情越重。

1.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皮疹、肌痛及肝功能变化。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比较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RP含量较正常值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清CRP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s,n=40(m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s,n=40(m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CRP水平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26±7.26 19.31±6.24*△对照组 34.74±7.35 26.46±4.97*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BI比较(+s,n=40,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BI比较(+s,n=40,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IHSS 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5±2.6 5.0±2.1*△ 67±12 84±8*△对照组 10.2±1.9 7.5±3.2 65±9 75±11

2.3 药物安全性评估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皮疹,没有出现肌痛及ALT、AST、CK 水平的异常升高。

3 讨 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有非降脂性抗炎作用。经抑制肝脏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它能减少细胞内的类异戊二烯含量,抑制Rho的异戊二烯化,导致Rho失活,从而降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活性。他汀类药物影响小G 蛋白/NFkB 转导途径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关键机制[3],用药后NFkB活性下降,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IL-1),IL-6,干扰素,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环氧化酶-2的转录,致白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及炎症递质生成[4]。

CRP作为重要的炎性标记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其水平升高能反映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的危险性,还能预测高危脑卒中患者梗死及死亡的危险程度[5]。此外,CRP不仅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6]。对急性脑梗死模型的研究也证明了CRP 水平增高的炎症机制归因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迟发神经损伤活动,CRP 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存在的持续炎症过程有关系。[7]CRP在脑梗死的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是CRP 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CRP 能促进粘附分子的释放,后者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可导致白细胞粘附并穿过内皮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8]。CRP还可调理天然低密度脂蛋白,使其为泡沫细胞所摄取,促进粥样硬化的发展[9]。CRP可以激活补体系统,CRP通过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10]。CRP 水平的增高可以通过组织因子的表达影响凝血纤溶机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40 mg/d治疗均可使CRP水平明显下降,40 mg/d治疗组效果更明显。说明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具有抗炎作用,并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疗效与剂量有关,强化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他汀类药物降低脑梗死患者CRP 的作用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尚需更多研究来证实,对于LDL-C 达到目标值的患者是否可用CRP作为判断他汀类疗效的指标也需进一步研究。

1 Blank N,SchillerM,Krienke S,et al.Atorvastatin inhibitsT cell activation through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without decreasing cholesterol synthesis.JImmunology,2007,179(6):3613-362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3 Sposito AC,Chapman MJ.Statin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clinical benefit.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10):1524-1534.

4 Hernandez-Presa MA,Martin-Ventura JL,Ortego M,et al.Atorvasyatin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genase-2 in a rabbit model of atheroserosis and in 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escle cells.Atherosclerisis,2002,160(1):49-58.

5 Di Napoli M ,Schwaninger M,Cappelli R.Eval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for assessing the risk and prognosis in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i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RP Pooling Projectmembers.stroke,2005,36(6):1316-1329.

6 Bulman N,Levy Y,Leiba R,et al.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the polycystic orary syndrome: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lin Endocrinal Metab,2004,89(11):2160.

7 彭 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5):330.

8 PasceriY,Willerson JT,Yeh ETH,et al.Direct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Circu-lation,2000,102(18):2165-2168.

9 Caparevic Z,Kostic N,Ilic S,et al.Oxidized LDL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accelerated ath erosclerosis intype 2 diabetesp.Med Preg,l 2006,59(3/4):160-164.

10 Yasojima K,Schw ab C,Mc Geer EG,et al.Oene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mplement components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Am J Pathol 2001,158(3):1039-1051.

猜你喜欢
脑血管阿托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