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38例

2012-11-20 08:21陈震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淮安223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牙合牙列义齿

陈震春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淮安 223002)

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38例

陈震春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淮安 223002)

正畸;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固定义齿

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在临床口腔畸形中十分常见,而以往传统的修复方法即便能将缺失牙的余留间隙修复,但亦较难兼顾功能、美观、稳定的效果〔1〕。因此,有学者建议采用正畸联合固定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患者,即先通过正畸矫治错牙合畸形,完善咬合关系,调整牙弓中缺失牙与余留牙的位置,待符合固定修复的适应证后,固定修复牙列缺损〔2〕。但是,此方法的短期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观察。本研究对比探讨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对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确诊收治的70名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3〕:(1)患者出现牙列不齐、散隙、中线不正、闭锁牙合等错牙合畸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并伴牙列缺损。(2)缺牙区低咬合或对牙合牙过长。(3)缺牙区两侧近远中向、邻牙唇颊向错位,牙齿易位、扭转、斜轴。(4)常规修复不能满足,义齿修复高要求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2~81〔平均(58.8±9.2)〕岁,安氏Ⅰ类30例,Ⅱ类35例,Ⅲ类5例。前牙缺失40例,后牙缺失25例,前后牙均有缺失5例。签订自愿协议书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2例仅行正畸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具体过程: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口腔检查,待其经过牙体、牙周等基本治疗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术或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术,即集中间隙,开拓缺失牙间隙,竖直基牙,压低过长对颌牙,整平过陡Spee曲线,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待基牙及牙列条件创造良好后行义齿修复,最后选用适宜的保持器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个月及3年后评价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4〕。软垢指数:探针划过牙面判断菌斑和软垢量,0~3分。附着丧失指数:牙周袋深度减去由釉牙骨质界到龈缘的距离。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口腔正畸的通用准则〔5〕:①优:牙周炎症消除,基牙不松动,无继发龋,牙周袋消除,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牙槽骨硬板较修复前清晰。②良:牙周炎症消除,基牙不松动,无继发龋,牙周袋基本消除,能咀嚼一般食物,X线片显示牙槽骨变化不明显;属于优和良的病例均为成功病例。③失败:牙周情况无变

对所有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在治疗后3化,甚至加重,不能咀嚼各类食物,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加重。观察修复疗效亦可依据牙龈乳头指数(GPI)〔6〕,0度:无牙龈乳头 ;1度:牙龈乳头<1/2牙间隙;牙龈乳头>1/2牙间隙;3度:牙龈乳头充满牙间隙;4度:牙龈增生超出牙间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年、3年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1年、3年内的优良率分别为97.4%、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4%、78.1%(均 P <0.05)。

2.2 两组患者软垢指数及附着丧失指数对比

两组3个月时附着丧失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3个月时的软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年后的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GPI指标评价对比

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治疗组的GP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GPI

表1 两组患者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比较±s)

组别 n 3个月位点(个) 软垢指数3年附着丧失指数治疗组 38 960 0.12±0.07 5.90±1.02 876 0.14±0.02 5.77附着丧失指数 位点(个) 软垢指数±1.45对照组 32 960 0.97±0.12 5.97±1.25 793 1.02±0.16 7.23±1.21

表2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GPI指标评价对比(颗)

3 讨论

口腔各学科间的交叉联合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已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7〕。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牙列缺损及牙合畸形的修复要求亦越来越高。马敏等〔8〕提出可在修复前对口腔内余留的牙颌、牙齿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畸治疗,从而达到完善的修复效果。Cavallaro等〔9〕针对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由于患者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个体性较强,再加上中老年患者的改建性及适应性远不及青壮年,具有牙移动慢、骨组织代谢慢、移动范围局限等缺点,因而建议行小量移动法进行治疗,即辅助性正畸治疗。

郑军等〔10〕研究认为,牙周状况良好而稳定是正畸治疗及义齿修复的重要保障及前提条件。因此,本研究中在正畸围治疗期中对牙周健康进行了特别维护,从整体上说明通过正畸手段对牙列先行整平及排齐,从而在拥挤解除并打开咬合后恢复合理的缺牙间隙、正常的尖窝和牙列咬合关系,从而使许多原本义齿种植修复条件匮乏的中老年牙列缺损患者获得再次的种植机会,因而修复效果显著〔11〕。本研究表明联合修复可使老年患者的牙列中线对齐、尖窝关系及磨牙关系均回复至正常〔12〕,这不仅说明正畸治疗亦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也从国际公认的GPI指数评价系统进一步说明了联合修复的优越性。

1 陈锡平.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修复牙列缺损86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8;17(3):332-4.

2 Roig M,Morelló S,Mercadé M,et al.Invasive cervical resorption:report on two case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2010;110(4):64-9.

3 Tetè S,Vinci R,Zara S,et al.Atrophic jaw re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calvarial bone graft:long-term results〔J〕.J Craniofac Surg,2010;21(4):1147-52.

4 吴补领,邵龙泉.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2):68-71.

5 Sur J,Seki K,Koizumi H,et al.Effects of tube current on 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 quality for presurgical implant planning in vitro〔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cl,2010;110(3):29-33.

6 Lowe RA,Maragos C,Aeziman R.A team approach to implant reconstruction〔J〕.Dent Today,2010;29(11):166,168,170-3.

7 Fu PY.Piezoelectric-assisted osteotome-mediated sinus floor elevation:an innovative approach〔J〕.Implant Dent,2010;19(4):299-306.

8 马 敏,龙 文.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4):221-4.

9 Cavallaro JS Jr,Greenstein G,Tarnow DP.Clinical pearls for surgical implant dentistry:Part 3〔J〕.Dent Today,2010;29(10):134,136,138-9.

10 郑 军,肖佳妮.正畸矫治技术与义齿修复的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畸形〔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10(4):34-5.

11 Turkyilmaz I.One-year clinical outcome of dental implants place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ase series〔J〕.Implant Dent,2010;19(4):323-9.

12 Avila G,Neiva R,Misch CE,et al.Clinical and histologic outcomes after the use of a novel allograft for maxillary sinus augmentation:a case series〔J〕.Implant Dent,2010;19(4):330-41.

R783.5

〕 A

〕 1005-9202(2012)22-504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98

陈震春(196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正畸工作。

〔2012-03-04收稿 2012-05-04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牙合牙列义齿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义齿稳固剂改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颊舌侧牙合支托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