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评弹的“说”

2012-11-22 01:53朱斌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书场师从老和尚

朱斌

评弹演员的演出特点是,一两个人,深入乡镇码头,面对面地为听客演出,你演得好,来的人就多,请你去演出的书场也多,演得不好,来的人少,请你去演出的书场自然就少。所以作为评弹演员,更能深切地体会到听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每一次演出都要尽力使“衣食父母”们满意。但是,每次踏上书台,面对着各色不同的听众,要使他们都感到满意,还真的不太容易。

首先是“本子”,书要说的好脚本很关键,我们有句行话叫“书说人,人说书”,里头的差别可大了。老艺术家可以把一回不怎么好的书说得很精彩,而作为年轻艺人目前还很难达到。特别是如今的听客,知识水准越来越高,轻易糊弄不得,如果脚本本身就短斤缺两、漏洞百出、强词夺理,听众在下面摇头叹息,说书人则在台上口软无力、冷汗淋漓,这台演出也就“GameOver”了,明天等着剥皮跌吧,所以每次拿到剧本后我都会先通读一遍,再仔细琢磨琢磨,书路是不是通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不是都在一个“理”字上。

其次才是考虑该如何来“说”,有人笑道:这个“说”还不简单,从小到大那么多年,难道谁还不会说话吗?只要把故事按剧本念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评弹演员,每天在台上演出两个小时,如果在开场的第一分钟,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来,那么这台演出基本上就不能算成功了!

如何来做好这个“说”呢?拿到剧本不是去盲目地背,而是首先要读懂剧本内容,把故事情节及人物自己理顺了,了解透彻了,再把剧本按照自己的语言方式和书场中的效果进行合理修改。比如我说的长篇《翠凤奇案》原剧本开头是:“我的这本书发生勒浪清朝,清朝分为十个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所以我这本书的时间是发生在乾隆的爷爷,雍正的爸爸,康熙手里的事情。今天是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底!”就这个几句说表,一看就是剧作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写的,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你,那么拿来后就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修改,比如:“本书发生勒浪清朝,今天是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底!”这样既能说的自己舒服,又能直接切入正题,把观众一下子带到你的思维和当时的场景之中。

进而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的划分。节奏感就是一种美感,标点的划分直接影响到说书的节奏感,我认为这点对说好一部书非常重要,但往往会被忽视。有的演员在演出的时候往往不划标点,或者乱划标点。比如:“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和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他们在讲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这样说往往自己说得累,说的气喘嘘嘘,而观众却听得一头雾水!所以自己要先划分好标点,注意停顿的时间。哪里该划为逗号,哪里该划为句号,哪里是感叹号,哪里是问号……。如:“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庙!只见庙里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和尚和一个乳气未脱的小和尚,两人坐在蒲团上,老和尚双手合十,笑眯眯的在和小和尚讲故事。那么他在说什么故事呢?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这样的说法,娓娓道来,既丰富了原来的剧本,又给听众带来的是一种立体感,使他们身临其境,说书者又不累,语气语调更能从容不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为了避免长时间的说表使得听客疲劳、打瞌睡,需要不时地调节场里的气氛,因此说书时我还特别注重“噱”!原剧本里一般不大会有噱头,如果就照着剧本这样去说,往往会比较平淡无味。我就把生活中遇到的,老师那听来的,网上看到的信息再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好穿插到自己的书里去,评弹界有两句经验之谈:一是“噱乃书中至宝”,二为“一噱遮百丑”,这是由于“噱”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好的噱头对深化作品主题、推动书情发展、激化戏剧矛盾和塑造人物形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听客领会书中的情节,形象地使听众脑海中展示出真实的场景,以弥补曲艺缺乏具体实景的不足。好的噱头、合理的穿插将使评弹艺术更趋完整、精彩,更能博得听众的青睐。有一次在上海乡音书场演出,我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我叫朱斌,师从江苏省评弹团杨溪荫老师,下手叫王惠凤,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师从评弹名家徐丽仙老先生,在台下生活上我叫她为姐姐,但是按照评弹界的辈分我叫她奶奶,此时稍作停顿,台下已是笑声一片,于是我接着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老师杨溪荫师从上海评弹团的王伯荫,而王伯荫师从大名鼎鼎的蒋月泉老师,她的老师是徐丽仙,徐丽仙和蒋月泉平辈所以我叫她奶奶!这时对着下手笑道,奶奶今天开篇你来唱吧!听众一片笑声和掌声,热烈的情绪得以延伸,下面的书就好说多了。

最后说的过程中缺不了演,演和说是分不开的,在演出长篇弹词《万贵妃》的时候有时候其实剧本并无多少字,也就是说并不能说很长的时间,而其内容确又比较乏味,也就是我们评弹的术语叫弄堂书!这时我就充分利用影视的表演手法,也就是突出这个演字!比如:梁芳密告万贵妃:国太娘娘要弄死你,定你死罪!就这个几个字,我就利用了演字,我正对下手位置,斜对观众,说道:娘娘千岁大事不好了,这么样长那么样短,国太娘娘要定,定,此时对后面或者四周看看,好想是防备别人偷听的样子,然后再说,要定你干预朝政陷害忠良之罪,你赶快拿个主见吧!这样既丰富了内容,使听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众的神始终被我抓住,同时我又弥补了这段说的乏味的不足,可谓一举三得!可见演的重要性!

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如何把这个“说”说好的基本要素!“说”的涵盖内容还很广,需要我们在演出中不断琢磨,不断积累。从生活中提炼出各种元素丰富到评弹的说表艺术中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高品位的评弹表演说表艺术。要想不断提升自己“说”的水平,作为青年演员要以敬畏的心态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不断加强学习、博览群书,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广泛吸取同行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优长,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适应听客不断提升的欣赏水平,使得自己的艺术生命长青。

猜你喜欢
书场师从老和尚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作品赏析|王健国画作品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王维
老和尚的佛珠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