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游子吟·献给伟大的母亲》创作点滴

2012-11-22 01:53沈锋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游子吟慈母乐句

■沈锋

2011年12月正值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由于组委会规定必须是新作品才能参赛,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首次尝试去作曲。以前仅凭一些兴趣也改编了一些乐曲,如:改编《新翻羽调绿腰》重奏;新编《送我一枝玫瑰花》;新弹《十面埋伏》及《天山之春》、《浏阳河》等伴奏及配器。不管是否符合作曲规律,总觉得好听就行,时常也蛮有一丝自豪感。但是这次大赛是要创作并演奏完整的曲子,这让我犯难了,究竟选什么题材作为乐曲的主题呢?考虑了几天后,我决定写一首献给伟大母亲的乐曲,因为她是我心中永远永远最值得尊敬、最刻骨铭心的形象。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教诲,她对我的爱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就想到了唐诗《游子吟》,以参考其意境来拓展我的思路。这首由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千古绝唱大家都很熟悉,我在上小学时就背诵过,那个时候只是按照文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已,却不解其中的深意。现在,我长大了,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并且为之深深感动,母亲的精神永远伴随我一生,同时不断规范着我的为人处事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这首古诗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诚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这种大爱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却隐含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艺术是情感的抒发和渲染,出于对母亲的爱,以及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尝试着用我的琵琶专业的知识和技艺,对《游子吟》进行琵琶协奏曲的创作和演绎。

通过这首古诗描写的意境,我开始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一幅暮色降临,母亲为儿女缝织衣裳的景象呈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了自己的儿女,母亲永远不辞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她的爱,相反会愈久愈烈,这种大爱是最崇高的、最感人的、最凝重的、最伟大的。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母亲的那种语重心长以及含辛茹苦,我选用了羽调来演奏,再把第三、四弦的音高调低四度,从而达到了琵琶最大音域及最低极限,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具有对比度和更富有张力。既然是创作协奏曲,首先面对的就是乐曲的整个结构和布局。

【序】:乐曲通过借鉴唐诗《游子吟》描写的意境结合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表达了伟大的慈母对儿女全方位深切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同时体现了儿女不负恩情,不畏艰辛,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乐曲最后讲述了懂得感恩的儿女,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母亲的感人故事。

【含辛茹苦】:我采用轮四弦空弦挑三弦实音同时左手推拉的手法,来描写城楼那低沉的号角声,暮色已慢慢降临,紧接着左手在三弦上滑音右手利用反轮和倒轮模仿出急切的古琴声,周围已渐渐安静下来,逐渐进入夜色。右手在四弦上的摘音发出古代的打更声,再配上乐队空荡低沉的大锣,让人感觉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寂静与寒冷,同时左手配合亮亮的带音(上出音)来模仿尖尖的亮亮的缝衣针,描绘出辛苦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渐入梦乡,唯有这位慈祥的母亲还在暗淡的灯光下为即将远出打拼的子女缝缝补补,补补缝缝……

【慈母情怀】这一乐章共有三个段落十六个乐句组成。第一段是后面三段的主题。利用绰注与推拉弦的手法在极低的音区来模仿古琴的音色,那凝重而缓慢的节奏加上低沉委婉的旋律把母亲从十月怀胎一直养育儿女到长大成人的艰辛不易,日夜操劳,最后自己慢慢老去,白发苍苍,步履艰难的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听了不觉一阵心酸。这一段要求演奏者揉弦的幅度要大,特别是拉弦后的吟弦需要更夸张。

第二段要比第一段显得松弛些,写的是儿女在幼儿时母亲的心情。通过小符点节奏与双轮中的和声变化讲述母亲在培育儿女的过程中,既有艰辛也有乐此不疲的内心世界,是两种心情的交织,符点旋律表达了快乐,到出现和声变化时就由喜转悲了。就好像母亲抱着孩子正在喜逗开心时,孩子突然在母亲身上撒了一泡尿似的让母亲措手不及,哭笑不得。这里演奏的心情要根据旋律由喜转悲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乐句尾声双轮的两个和声变化,要由弱渐强,紧接下一句的时候心情要立刻由悲转喜,之间不能停顿。

第三段描写的是母亲搀扶孩子学习走路的场景。前面两个乐句采用后十六大切分的节奏描写了孩子学习走路时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当母亲看到孩子随时将要跌倒时的那种担心,那种紧张,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忽笑,忽叫,忽松,忽惊,忽慢,忽快。后面两句则体现了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逐渐稳步而快乐成长的过程。

这部乐曲由于参赛的时间限制,我的许多乐章和构思还没有完全能够表达开来。尽管在第七届省音舞节上我获得了作品的银奖,但这只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我创作的更大促进。我还将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更加完整的创作和演绎,以精品的要求投入其中,使之能够成为流传更久更远的作品。

猜你喜欢
游子吟慈母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永远永远爱你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上)
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唐诗赏读——游子吟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