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走向浅析

2012-11-22 01:53殷来有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徐悲鸿现实主义中国画

■殷来有

由于受了建国初期文艺方针的影响波及,我国至今的艺术主流仍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与传统相比,新时期中国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增加了更多的内涵,具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特征:以现实为师,以人文为本。这正是目前我国绘画中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走向。这样的特征在建国后至今的诸多中国绘画的大家、流派的思想及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地显露。

中国近代倡导中国绘画之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是徐悲鸿。他是相当尖锐地批评了中国画脱离现实的时状,首先要求中国绘画还应当重拾传统中虚心向造化学习的方法,他说:“故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1]”他又说:“故作物必须凭实写,乃能惟肖……则以规模真景物,形有不尽,色有不尽,态有不尽,趣有不尽,均深究之。[2]”当然他是在继承传统“师造化”的基础之上要求将“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但无论是中国绘画传统“师造化”的方法,还是西洋画写实的方法,在他的观点看来,都是一种表现现实的方法,所以是必须加以学习和提倡的。如他的作品《愚公移山》,是以当时的社会为背景而创作的寓意画,直接地体现了他的这些艺术主张与观点。

蒋兆和是徐悲鸿的继承者,他继续了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良 (蒋兆和完成了以中国画素描一一白描一一水墨为程序的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探索……[3]),也继续了徐悲鸿对中国绘画与现实主义因素结合的探索(在他的影响下,蒋兆和更是直接描绘下层劳苦大众,创作出不朽的《流民图》。正是徐、蒋的密切合作和前赴后继,共同开创了融西入中的水墨写实人物画语系和教学体系,即“徐蒋体系”。这一体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人文关怀精神,影响了好几代有志于人物画创作的画家。[4])“徐蒋体系”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倡艺术为社会服务是二人共同的主张,这种对民生的关注,对社会的参与,就是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品格[5]。

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走向对中国绘画创作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在现实主义精神前提下,如何提高和改进中国绘画的创作方法和水平、如何提升和引导中国绘画的审美品味与取向。”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的走向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道路指明了一条方向。但是,从走向问题到创作问题的具体化,要解决它历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个问题上,诸多先驱都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尝试,为中国绘画创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我认为从形而上的方面来说,首先,中国画的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正是古人“师造化”的体现,是我们不能摒弃的优良传统与中国画艺术永葆青春的法宝。

从形而下的方面来说,首先不必为题材所束缚,要努力反映时代精神。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古人所表现的题材,我们可以表现,古人未曾表现过的题材,我们也可以反映。因为社会发展了,每一时期都会出现新事物、新情况,而这些事物和情况都是以往所不曾有过的;以后的社会,还会出现当今社会未曾有过的新事物。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局限,均可大胆尝试。

其次,可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技法,用以表现单纯笔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上世纪初徐悲鸿将西方写实绘画方法的引入即是极好的例证。但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技法时,切忌变成几种表现手法的简单叠加,否则就会有所谓“三钱银花二分甘草的药方式的作品也充斥了”,因为艺术语言的融合并不是可以简单为之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的。

再次,正如徐悲鸿先生所指出的,要破除门派之偏见,不必拘于某门某派,将其他一切能为我用的养分吸收过来,以丰富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

最后,也如徐悲鸿先生所说的,必须大力革新我们的绘画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下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仍是传统的宣纸、毛笔和墨,但是这些工具的制造却是良莠不齐的,大部分的质量可以说是极低劣的,要用这样的工具进行创作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要说进行创新了。因此,对绘画工具的革新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这样微而不足道的小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画的长远发展。

当然,还有诸多的方法和途径,更有待于我们在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

注释:

[1]徐悲鸿.美的解剖——在上海开洛公司讲演辞.1926

[2]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艺术探索.1999(2)

[3]刘曦林.蒋兆和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4]马鸿增.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画的广阔前景.国画家.2006(2).2

[5]王雪峰.论“现实主义”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艺术的根源.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3).

猜你喜欢
徐悲鸿现实主义中国画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远方》中国画
徐悲鸿的底线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