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被扬剧改“家”了——观扬剧《野猪林》有感

2012-11-22 01:53沈萍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扬剧娘子林冲

■沈萍

《野猪林》的故事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其内容是说北宋年代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太尉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高俅又责令解差在野猪林内杀害林冲,不想被林冲的结义兄弟鲁智深搭救。后来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了仇人陆谦,与鲁智深同上梁山聚义。

最早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是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他与溥绪(清逸居士)共同编创了京剧《山神庙》,后改为《野猪林》,由杨小楼扮演林冲。四十年代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对这出戏重新加以整理改编,与郝派传人袁世海先生、梅派传人杜近芳等在上海天蟾舞台合作演出,引起轰动。后来李少春又对该剧进行了多次修改,使该剧日臻完善,成为传世之作。

看了扬州市扬剧团在上海演出的《野猪林》,觉得她既是原来的《野猪林》却又是扬剧的《野猪林》,改得好,也演得好。对照原小说,她是一种创新、创造。第一,改编没有照搬。改编者对原著加以丰富、发展甚至提高,没有违背原著的主要情节(精神)和主题。第二,戏剧不同于小说,小说看到后面,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翻到前面再看,看电影和看戏不同,观众不能令演员(或影片)停下来再从头来一遍。正如夏衍所说,电影是“一次过的”,其实戏剧也是如此。剧本不是小说,它要遵从舞台演出规律。扬剧《野猪林》的改编,完全符合上述两点要求。

戏剧界许多中、青年演员把此剧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以求文武兼备,完善自我,并用文功武技塑造人物,从技术层面升华到艺术家的境界。因此,上演此剧,能否获得内外行的认同,就成为衡量演员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志。近十多年来,戏剧界不少名家上演该剧,无如已有金玉在先,他们也只能瞠乎其后了,顶多是“像”或者是“可以”而已,很少有说超越的。事实如此,扬剧来演《野猪林》,能讨好吗?

将其他剧种的剧目改成扬剧,通常的做法是将唱段套成扬剧唱腔,只要能唱成扬剧,听上去是扬剧,也就算完成任务了。时下多如牛毛的扬剧VCD碟片,其中有许多是改自其他剧种的作品,怎么样呢?不恭维,很多戏虽是说了扬州话,唱了扬剧腔,却还是其他地方的话和其他戏的韵脚,别别扭扭,很不舒服。一听之下,就知道这是照搬,是硬套,改编者在为他人作义务宣传。尽管有些戏改换了剧名,但人们还是一看就知道,这是锡剧、那是黄梅戏,这是沪剧、那是越剧,很少有像韦人老先生改福建(大概是高甲戏)的《桃花搭渡》为扬剧《琼花搭渡》那样的做法,将其他地方戏改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扬剧。同样,扬剧《野猪林》的改编,可以说是将京剧扬剧化了。

扬剧《野猪林》里不仅仅是有几句扬州方言,更重要的是改编者在内容上有所创造。“夫妻洒泪别”那场戏,京剧原来是林冲发配时林娘子赶来长亭相送,夫妻洒泪而别扬剧改成林娘子探监,在狱中与丈夫话别。孰优孰劣?我以为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扬剧是地方小剧种,扬剧观众有扬剧观众的口味。在京剧里,郊外长亭,众目睽睽之下,林冲与林娘子的对话是有所压抑的,符合当时的规定情境特点。在扬剧里,黑狱之中,夫妻二人,一个是重刑之后,一个是乍见之下,心都碎了,愤怒到极点,难受到极点,于是敞开心扉,互诉衷情。这不能不说是创造。高明的改编者所写的唱词,极有层次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观众,精巧的音乐设计极精致地将扬剧的唱腔特点贡献给观众,让大家得到了一次精美的扬剧艺术享受。

不仅如此,这样写还富有时代特点。看探监话别这场戏,令观众联想到了监牢黑沉沉,壮士身先死的苦痛请看:

[摇板]

晴空霹雳塌了天,

丈夫无辜陷牢监。

市井谣传他谋反,

好一似瘟疫播人间。

[剪剪花]

街坊邻里见我纷纷躲得远,

小锦儿也吞吞吐吐说不全;

深闺人眼泪珠子断了线,

三魂悠悠七魄悬。

顾不得长街上抛头露面,

提食盒捧水酒直奔衙前。

今生里只求与夫君相见,

纵一死也不负结发三年。

这是林娘子的内心独白,也是妻子探望亲人时痛苦屈辱心情的真实写照。再请看:

[鲜花]

见夫君遍体鳞伤血迹斑斑,

好一似万把钢刀挖奴心肝。

这一道道伤痕触目惊心,

旦夕间苍老了至少十年,夫啊!

[剪剪花]

前一日相携手漫步郊庙,

豹子头伟岸丈夫一表凛然。

汴梁人谁个不暗暗称羡,

都说是奴今生福可齐天。

薄命妻从未有非份之想,

只求与官人你一世平安。

三年来和和睦睦,

不曾红过一次脸。

三年来安安乐乐,

度过仿佛一瞬间。

谁料到祸从天降好凄惨,

我的夫遭人暗算命悬一线。

夫啊,这一滴滴血水,

每一滴模糊了奴的泪眼。

柔弱善良的林娘子乍见心爱的丈夫被摧残到如此程度,惊,怕,悲,苦,唤起了多少过来人的共鸣,难怪葛瑞莲演唱时场内许多妇女拭泪,男子唏嘘。还请看:

[梳妆台]

娘子啊,劝你莫将珠泪弹,

命有一劫难避免。

我枉为一家之主太窝囊,

连累你担惊受怕苦熬煎。

想当初岳丈大人赏识俺,

许下了一帖聘书美满姻缘。

四抬轿接新娘草堂三拜,

夫与妻从此后心心相连。

愧的是,未给娘子博来皇家诰命,

未给娘子奉献珠宝金钱。

未给娘子作陪游山玩水,

未给娘子同伴赏菊品兰。

到头来枷锁捆身血污面,

反叫你含羞忍辱探牢监。

大丈夫一死倒无畏,

怕的是直对娇妻泪水难干。

这是林冲的话吗?这是我们中国四十年前文革浩劫中无数蒙冤蹲过牛棚者的共同心声!但它又的的确确是宋时的林冲这么一位铮铮铁汉此时此刻的心情。李政成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但他通过设身体验、艺术加工,演来却感同身受,折服了观众,也折服了不少同行,难得。

诸如此类的好词好曲好戏,还有许多,不一一赘述了。这样的戏,这样的词,原剧没有,扬剧是据之改编的,也是创造出来的。京剧《野猪林》被扬剧改“家”了。

猜你喜欢
扬剧娘子林冲
下下签
智海急流
《娘子关》让我幸福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庆祝《娘子关》杂志创刊四十周年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三娘子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