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望江亭》

2012-11-22 01:53张婷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唱腔

张婷

《望江亭》是京剧张(君秋)派代表剧之一,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改编。该剧说的是:宋,学士夫人谭记儿少年寡居,因官宦子弟杨衙内无理纠缠而远避于“清安观”。适逢观主白道姑之侄白士中新任谭州太守,途经清安观。白道姑闻听士中丧妻,有意撮合谭记儿与白士中。二人一见钟情,互表爱慕,遂结丝罗一同赴任。杨衙内心有不甘,诓来诏书、尚方宝剑赶往谭州,欲杀人夺妻。谭记儿闻讯,沉着机智,乔装渔妇,易名张二嫂,乘夜驾舟至望江亭畔,与杨衙内巧为周旋,用计将之灌醉后,盗走诏书、宝剑。次日,杨衙内赶到州衙,反被白士中以假冒钦差罪名逮捕。公堂上谭记儿面斥杨衙内,并入京代夫申辩。

我在塑造谭记儿这个角色时,首先给人物做了一个立体的定位:年龄在25岁左右,楚楚动人、美丽大方,有如“天仙画人”一般;她知书达礼、爱憎分明,聪慧贤淑、体贴善良,又机智大胆、沉着冷静。谭记儿虽处在女性地位卑微的封建社会却有着几分男儿气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自我意识的实现,要决定、安排自己的命运,有着为了保卫已经获得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勇气和精神。在熟读剧本并了解了人物背景之后,一个温婉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在我面前树立起来。

第一场,谭记儿虽是貌美少妇,但寡居三年,为避杨衙内的骚扰隐居道观,欲出家修行,因此早已是心如止水。她的亮相既要给观众青春美丽的感觉,更要表现出苦闷忧郁、万念俱灰的心态。为体现人物孀居的身份,我在稍一亮相后,眼睛和动作立刻要变得稳重忧郁,双眉紧锁,区别于情窦初开的少女,避免给人轻浮的感觉。在与道姑诉说心事时,对道姑尊敬有加,有如一家人;提起杨衙内立刻心生憎恨、厌烦;当白士中莽撞出现,又惊又喜;白士中连赔不是,谦和礼貌顿使谭怒意全消,竟也意惹情牵起来。这一连串的表演,要体现出对白道姑的感激与尊敬、对杨衙内的厌烦和憎恶,对白士中的尴尬、羞怯、蹰踌、彷徨……最后借用一首藏头诗表明心意,而获得了爱情,两人终结连理。

这场戏主要是通过唱腔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而张派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唱腔。唱腔运用高低、字距疏密和节奏、速度、音量的对比使旋律起伏较大,变化多端又自然流畅,声音色彩也相当丰富、绚丽。而在《望江亭》中张君秋先生对唱腔作了精密的处理,匠心独运地精雕细刻出很多动人的新腔。中心唱段[南梆子]中,很好地体现出谭记儿的惊、喜、羞,犹豫、动情、决定的心理过程,而这段音域跨度较大,具有相当高的难度,需要坚实的唱功才能完成。张君秋先生说过:演唱时要音断意不断,声断情不断。我反复聆听张先生的原唱,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自己的嗓音条件,适当地加以处理。

这一场戏情节并不复杂,但矛盾突出,充满误会,有着强烈的喜剧效果,每每演出观众都会产生强烈的喜剧反应。但还是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即如何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不能一味地追求喜剧效果。

如果说谭记儿刚出场以唱功见长,那么在[望江亭]一场则重于表演。要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聪慧睿智与沉着冷静的谭记儿。面对杨衙内时浅笑把盏,背对杨衙内时却是强压怒火。这场的表演尤其要是把握住谭记儿的“笑”,那是笑中有怒,怒中带笑,不同于一般的强颜欢笑。

《公堂》一场,谭记儿以一个胜利者出现,演唱了一段设计精妙绝伦的[二六]唱腔。在表演风格中,我把握住谭记儿的本性——典雅庄重而高傲圣洁;面对阴谋败露而身陷囹圄的杨衙内,双眉冷对,怒火燃烧;在演唱中我特别用心演唱,注意强调音色高低强弱的强烈对比,来释放与宣泄谭记儿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怒火。这是全剧的最后一个唱段,又是对故事的一个总结,一定要全力以赴,如果草草结束,势必会留下憾缺。

通过塑造《望江亭》中的谭记儿让我充分体会到:并不是只有高难度的唱腔或是武打身段动作,才可以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肯定。要演好《望江亭》这出戏,必须要深刻钻研人物,了解人物的背景及思想动态,并需要具备良好的表演功底。演员光有外在形式的美是远远不够的。演员“美”的外形下要有一个“情”字做依托。即使唱腔中一个令人叫好高潮都需要情字的依托,由情生戏,才能打动观众。

我们是青年一代的戏曲接班人,既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大师们的精髓,也要结合当今观众的审美要求、再现原创艺术家风采的同时再次刻画人物,以求人物合理化。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要想做一个新一代的优秀戏曲接班人,首先要提高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文化和艺术两者相辅相成,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才可以高境界的认知艺术,创造艺术。才可以继承发扬传统戏曲,让“京剧——与时代同行”。

猜你喜欢
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话说大秦腔和秦腔舞台美术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
三湘大地上的一株艺术奇葩
谈淮剧小生的唱腔及表演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