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医正骨固定术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附120例病历分析

2012-11-29 08:00吉力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棉垫对位压板

吉力根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内蒙古满洲里021400)

骨折的基础治疗原则包括:准确对位,坚强固定和积极的功能锻炼。其中骨折固定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如果固定不稳时对位再准确也会出现移位、感染、嵌入组织而影响骨折愈合,治疗会前功尽弃。骨折固定坚强时可起到对位不移,骨折端血运重建迅速,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因此,蒙医手法正骨非常注重骨折固定,其手法方便,用料简单,疗效确切,对骨折愈合起决定性作用。

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8岁,男性90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3:1。左侧肢体骨折80例,右侧肢体骨折40例,左右之比2:1。其中肱骨31例,股骨50例,胫腓及胫腓双骨折39例。前臂双骨折未列入本组统计。损伤原因及就诊时间均为外伤直接暴力或传导暴力所致。就诊时间基本上为伤后3天内入院。疗程:最短为4周,最长半年,平均6~8周。牵引时间平均为4周,外固定平均时间为4~6周。

2 固定材料及手法

骨折轻度成角和侧方移位时,只用棉垫,不用压板;骨折移位严重时,只用棉垫压力不够,需增用压板,用胶布把它们粘合在一起,棉垫变为压板的内衬物,以免压力过大挤压组织;然后,用胶布把它贴在骨凸处的内层绷带上。骨折无移位或未整复时,则不用棉垫和压板。根据部位和骨折脱位程度,夹板可多可少,甚至不用。肱骨、尺桡骨、股骨骨折,一般用4块夹板置于伤部四侧。小腿骨折用5块夹板,后、内、外侧各一块,胫骨前嵴侧各一块窄板。腕舟骨骨折,指骨骨折和脱位只用一块夹板。前臂骨折,在掌、背侧各放一块夹板即可达到固定目的。

3 固定要求及适应症

固定一般要求:①功能固定;②固定坚实可靠;③固定时间必须充分;④未固定的关节做充分的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直;⑤固定的方法应力求简便;⑥能用外固定维持骨折端稳定者决不用内固定,以防止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并发症。

固定适应症:主要为四肢管状骨闭合性骨折。如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对一些关节内骨折的固定如治疗髌骨骨折,股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间骨折和跟骨骨折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小夹板固定治疗前臂中、下1/3骨折优良率可达97%

4 疗效标准及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订。痊愈60例,占50%,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X线对位对线良好,无后遗症;显效40例,占33%,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显效,X线对位对线尚可;好转20例,占16%,临床症状、体征存在,疼痛明显减轻。并对28例进行了随访(1年以上)其愈合情况见表1。

表1 28例随访者的愈合情况

5 典型病例

患者齐某,男,40岁,工人。患者不慎摔伤,跌扑时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掌着地。当时疼痛难忍,手腕部变形,活动障碍。来我院就诊。拍摄X线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有移位和嵌入。治疗首先牵拉,矫正重迭,用手法进行整复。再夹缚固定。前臂和腕部包扎二层绷带,在原错移骨凸处放棉垫,用前臂夹板将手腕固定在轻度屈曲并尺偏位,前臂取中立或旋前位,并悬吊于胸前。固定治疗后按蒙医整体理论为依据,局部与整体结合调理气血为重点给予蒙药乌兰-3汤,通拉嘎-5,三谱乐等药物,加包氏接骨药,促进骨折之愈合。

6 体会

骨折固定是骨折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蒙医骨折治疗的特色之处,坚强固定能保持已整复的骨折和关节不再发生错位,根据杠杆原理,可矫正成角或侧方错位的残余部分。蒙医骨折固定治疗简便,可靠牢固,损伤轻,软组织不受固定材料的束缚,有利于血液循环,淋巴液的回流,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

我在多年临床中体会到,如果骨折固定不稳、过紧、不妥可引起张力性水泡造成皮肤感染,甚至筋膜间区综合征。断间嵌入软组织使骨折端血运重建及骨折愈合的过程减慢或造成骨不连。因此,坚强的固定是保证骨折愈合过程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固定必须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不应追求形式,要求一律在不影响固定效果的前提下,能简则简,为练功创造条件,以利功能早日恢复。

猜你喜欢
棉垫对位压板
保护压板智能在线监测及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一种联合肠腔化疗治疗结肠癌热疗棉垫的设计
一种脑视觉头盔仪保护套的设计与应用
舞蹈: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
教训
浅谈保护压板在常规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
平胸妹子最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