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12-12-10 11:17宁青梅孙素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鸡血藤痹证经脉

宁青梅, 指 导: 孙素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1 痹证与瘀的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邪杂合,侵袭人体,痹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症。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曰:“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明·秦景明《病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由此可知,“痹”指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脏腑经脉气血闭阻不通这一病理机转。为何血脉经络闭阻不通?因为有瘀,“瘀”与“痹”是密不可分的。从瘀论痹的理论古已有之。《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类证治裁·痹证》中论述痹证病机为“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清·林珮琴《类证治裁》曰:痹久,必有浊痰败血,瘀滞经络”。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有“瘀血致痹说”。娄多峰有“虚邪瘀致病说”。由此可见痹证必有瘀。

2 常见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痹证的病情复杂多变,病程迁延反复,根据中医“久病必伤血络”,“久痛必有瘀”等观点,分析痹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瘀血病机,这从实验室有关资料和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改变可得以证实。从临床实验室的有关资料来看,这类疾病中有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稠度增高)、组织学的病理改变等;从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看,这类疾病患者多见皮下紫斑,或肢体关节的固定性疼痛,或月经紊乱甚或闭经,或面、唇、齿龈紫黑,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等一系列血瘀证表现,以此作为活血化瘀药的客观用药依据。现将痹证治疗中常用活血化瘀药的运用体会总结如下。

2.1 当归 甘、辛、微苦、温,归肝、心、脾经。本品气轻味浓,能走能守,入心肝能生阴化阳、养血活血;走脾经能行滞气、散精微、化气补血。本品又辛散通行,且散瘀调经止痛。痹证临床用之:血虚寒凝的肢体疼痛者,配桂枝、甘草、生姜、羊肉、水煎服;瘀血痹证者,配桃仁、红花、川芎等;其与丹参、鸡血藤二药均补中有活,尤以血虚血瘀者首选。郭丰存[1]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痹证64例,其中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6%。

2.2 鸡血藤 苦、微甘、温。归肝经。本品气味平和,守走兼备。能化阴生血,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推陈出新。有润而不燥,补而不滞,行而不破之功。为治疗痹证之良品。《饮片新参》有“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风血痹证”的记载。朱良春[2]认为该品既能活血通络,又能滋养经脉血络,切中痹必夹瘀的病机,能达到蠲痹止痛的目的。故此药为朱氏治痹证必备之药。对痹证肢体麻木痹着,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者,重用鸡血藤30~60 g,加入炒赤芍、炒白芍、地鳖虫、露蜂房、炙全蝎、炙蜈蚣等;寒湿盛者,可加入川桂枝、制川乌、独活;关节红肿热痛,湿热盛者加入忍冬藤、寒水石、老鹤草。

2.3 牛膝 酸、甘、微苦、平。归肝肾经。本品甘酸微苦,性善下行,好入肝肾,走而能补,可行血脉,消瘀血,祛风湿,补肝肾,壮腰膝。临床治疗痹证,与防风、独活、秦艽配伍,如独活寄生汤。朱永高[3]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日久顽痹疗效显著。若湿热下注,双踝红肿,疼痛麻木,常与苍术、黄柏配伍,如四妙丸。陈丽霞用四妙丸加味治疗痹证70例,临床治愈52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该品为治疗痹证病位在腰及下肢的首选引经药。一般而言,生者消瘀佳,补肾强筋宜熟用。朱良春[2]在临床应用中多以药对为用:牛膝配木瓜,既可温通经脉之湿滞,又能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可疗湿浊痹;配桂枝,入血分,上下同治,共增祛瘀散寒、活血止痛之力,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滞之痹证。朱氏重用淮牛膝20~30 g,独味治疗多例顽痹所致足跟痛患者,每获佳效。

2.4 川芎 辛、温。归肝胆经。本品活血通经,行气开郁,祛风除湿,其辛散温通,味清气雄,归肝入血,性最疏通,善行血中之气滞,通行十二经脉,能破瘀血,通血脉,消瘀肿,止疼痛,祛风湿。临床治疗痹证,若风寒湿闭阻气血所致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者,常配羌活、独活、薏苡仁;瘀血留致者,常配当归、丹参、鸡血藤、白芍等。

2.5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本品性寒,主降泄,能泻肝火,解郁热,凉血热,散恶血,利水道,消肿痛。临床风湿热者,波及营血,与生地、丹皮为必用之品,为凉血散血之要药。又配石膏、桂枝、知母、忍冬藤治湿热痹。吾师孙素平教授[4]认为痹证多起于正虚卫外不固,加之风寒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等部位,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痰瘀内生,脏腑蕴热,湿热痰瘀交织一体,痹阻肢体筋脉,流注骨骱经隧而发为本病。因此处方用药中多以赤芍、鬼箭羽、鸡血藤等药物活血化瘀,蠲痹通络,收效良好。

2.6 乳香 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和血止痛、解毒疗疮。本品辛苦而温,香烈走窜,能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疗伤损、止疼痛,虽为开通之品,然较少耗伤气血,为活血止痛之良药。痹证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肢体疼痛、屈伸不利者,用之通经脉,蠲痹痛,与羌活、防风、秦艽、青风藤同用;瘀血痹阻经脉,肢体刺痛,皮色晦黯者,与当归、丹参、鸡血藤、牛膝同用。

2.7 没药 苦、辛、平。归肝、心、脾经。散血祛瘀、消肿定痛。本品苦辛性平,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通经络、生肌肉、止痛消肿。其与乳香常作为药对使用,临床需制用,治疗痹证有较快的消肿止痛作用,为治疗瘀血痹痛的止痛治标之首选。《医学衷中参西录》称:“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以上仅将痹证中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体会做了简单的介绍,还有许多同类药物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炒水蛭、鬼箭羽、丹参等。总之,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痹证,为痹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郭丰存.身痛逐瘀汤治疗痹证64例[J].河南中医2009,29(8):811.

[2]李靖,高想.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药对举要[J].中国实用方剂学杂志,2011,17(2):265~266.

[3]朱永高.加减独活寄生汤酒剂治疗日久顽痹2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10):3~4.

[4]孙素平,米杰.周翠英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7):442~443.

[5]娄高峰.娄多峰论治风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欢
鸡血藤痹证经脉
鸡血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关系
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胡斌治疗痹证用药经验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