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行头痛

2012-12-10 11:17李平平卢雪莲张庆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疏肝柴胡头痛

王 琼,李平平,卢雪莲,指 导:张庆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浅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行头痛

王 琼,李平平,卢雪莲,指 导:张庆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柴胡疏肝散;经行头痛;验案

经行头痛是指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1]。早在《张氏医通》就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中医对经行头痛的病因认识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素体血虚,行经时阴血益感不足,血不能上荣于脑,脑失所养;实者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瘀血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本病属内伤性头痛范畴,周期性反复发作,轻者经净渐愈,严重者迁延日久,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张庆文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医术精湛,笔者现将跟师期间导师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行头痛的体会浅析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古代医籍对本病的记载较少,多散见于月经不调的论述中。导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本病的发生无论虚实均与肝的关系密切,善从肝气、肝血加以论治。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上巅络脑,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为月经,阴血相对不足,致气血失调而为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妇女易为七情所伤,肝脏功能失常,气血不能畅达,气郁化火,上扰清窍,则发为经行头痛。《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基本。”妇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又耗伤阴血,致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的状态。《理淪骈文》:“肝为血海,藏血故也。”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为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满溢,参与月经的调节。肝的精血充盈,藏精储血功能正常,余血方可下注血海,使冲脉满盛,月经如期而至。素性忧郁,加之经前、经时阴血下注冲任血海,使全身已经偏虚的阴血更加不足,肝失濡养,肝郁益甚,郁久而化热,热随冲气上逆而致头痛。经后阴血渐复,气血顺调,头痛随之消失。足厥阴肝经上巅络脑,绕阴器,循少腹,布胁肋,临床常伴见乳房胀痛、心烦、失眠、胸闷等全身不适,此与经脉循行有关。所以导师重视从肝气、肝血论治,使肝气条达,情志舒畅,则气机通畅,血脉流畅,诸症自愈,从根本上治疗疾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2 治疗方法

导师在临床中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行头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方旨在疏肝解郁,养血通络,使头部脉络疏畅条达,气血充盛,头痛自除。《傅青主女科》中记载:“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柴胡疏肝散出自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是疏肝理气之良方。此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散基础上加香附、陈皮、川芎组成,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痛,脉弦。该方配伍精细,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合用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养血柔肝,配甘草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在主方的基础上,疏肝而不忘养血,常选加当归15 g,熟地15 g,鸡血藤20 g,桑椹子15 g等养血药,使其气机通畅,血脉充盛,头痛自除。同时结合心理治疗,调畅情志,从根本解决发病所在。导师在治疗过程中,善于变通,运用灵活,临证加减:兼肝火盛者加虎杖10 g,栀子15 g,黄芩10 g等;肝阳偏亢者,加石决明15 g,牡蛎15 g,天麻15 g,地龙10 g等;阴虚者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等;血瘀者加桃仁15 g,红花15 g,益母草15 g等;失眠者加酸枣仁20 g,合欢皮15 g,茯神10 g等。

3 典型病例

华某,女,36岁,已婚,G3P1+2,于2011年8月18日初诊,以反复经前头痛4年为主诉。患者4年前剖腹产后出现经前2天头痛,以前额胀痛为主,经行第2天痛止。既往月经周期30~37 d,经期5~6 d,量中,色暗红,有块,经行腹痛可忍,经前乳房胀痛,无腰酸腿痛等不适。末次月经2011年8月10日,现月经周期第8天,平素白带量偏多,色偏黄,无异味,无阴痒。平素性急易怒,纳可眠欠佳,疲乏嗜睡,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从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肝郁血虚,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药:柴胡10 g,陈皮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枳壳10 g,芍药10 g,当归10 g,鸡血藤18 g,川牛膝10 g,地龙10 g,枸杞子15 g,甘草6 g。共予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服200 mL。同时嘱患者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2周后患者复诊,月经周期第22天,自诉睡眠渐佳,情绪有所舒解,精神好转,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以上方中去枸杞子,加用牡蛎(先煎)20 g。共予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3次,每次服200 m L。患者服完7剂药后复诊,此为经行第2天,于2011年9月14日月经来潮,量较前稍增多,色鲜红,无血块,经前头痛减轻,经前乳胀缓解,情绪舒畅,睡眠改善,未诉疲乏,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继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0 g,陈皮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枳壳10 g,芍药10 g,生地15 g,熟地10 g,石决明10 g,赤芍10 g,牡蛎20 g(先煎)、甘草6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服200 m L。四诊:经前头痛基本消失,经前乳胀缓解,末次月经2011年10月14日,月经按时来潮,6天净,量可,舌红,苔薄白,脉细。继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4 体会

经行头痛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现代女性在生活、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竞争与压力,往往易出现情绪波动,致使体内气机失调,肝脏功能失常。笔者跟随导师临床观察发现,情志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本病,除药物治疗外,心理调治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才能使机体阴阳平和,气机调达,防止头痛发生。导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共奏疏肝解郁,养血通络之功,临床随证加减而奏效。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2],柴胡疏肝散具有活血化瘀,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血流量,并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镇静止痛等作用。故临床用于经行头痛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良效。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48.

[2]文传智,谢吟灵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偏头痛15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42.

R289.5

B

1007-2349(2012)09-0033-02

2012-07-13)

猜你喜欢
疏肝柴胡头痛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会变身的烦恼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动漫美文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