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2012-12-18 18:44王文章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李杜文化部诗作

王文章

作者:王文章,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今天,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共同举办“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在此,我谨代表文化部对纪念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杜甫一生饱经忧患,亲眼目睹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全过程,长期的流离失所使他接近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下层民众身受的各种压迫与苦难,他一生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留给后世的1400多首诗作,既生动又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基本思想和强烈憎恨统治阶级祸国害民的主观感情,他为国家、人民呼号,沉痛地喊出时代的悲苦。同时,他的诗作也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面貌,被后世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作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汉魏乐府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并把它推向高峰,他的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典范。杜甫的诗以浓烈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仍然震撼着1300年后的今人的情感和心灵。杜甫精于各种诗体,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他以心血凝练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可以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杜甫诗作的重要标志。杜甫与他同时代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齐名,后人并称“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杜甫被人们誉为诗仙、诗圣。杜甫曾长歌叹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1000多年的历史演进已经证明,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像杜甫一样的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贡献的每一位先人。杜诗像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其他宝藏一样,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珍爱。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大会,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弘扬杜甫用诗歌生动诠释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自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弘扬杜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仁民爱物思想,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杜甫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态度,有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不断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鼓舞人民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

最后,祝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圆满成功!祝杜诗千秋传诵,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李杜文化部诗作
和李杜合影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2014文化部“春雨工程”
我国历史上有七对“李杜”